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8詞典 1分類詞匯 37
《漢語大詞典》:次述
編次述作。 宋 梅堯臣 《寄宋次道中道》詩:“次述盈百卷,補亡如繼 秦 ?!?/div>
分類:編次述作
《漢語大詞典》:考次
查考編次。 宋 曾鞏 《移滄州過闕上殿疏》:“羣臣之於考次論撰,列之簡冊,被之金石,以通神明,昭法式者,闕而不圖,此學(xué)士大夫之過也?!?/div>
分類:查考編次
《漢語大詞典》:存目
保留書目。 清 初纂修《四庫全書》,以經(jīng)、史、子、集分類編次,凡觸犯時諱,不利統(tǒng)治,不合封建正統(tǒng)思想以及被認(rèn)為沒有價值的書籍,均不入四庫。其中一部分保留書名,略附提要,編入《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之中,稱為“存目”,計六千余種。《四庫全書總目·凡例》:“至于其書雖歷代著録……經(jīng)圣鑒洞燭其妄者,則亦斥而存目,不使濫登。”
《國語辭典》:序錄(序錄)  拼音:xù lù
1.依次選錄。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正緯》:「故知前世符命,歷代寶傳,仲尼所撰,序錄而已?!?br />2.記錄。宋。曾鞏類要序〉:「至于地志、族譜、佛老、方伎之眾說,旁及九州之外蠻夷荒忽詭變奇跡之序錄,皆披尋細(xì)繹?!?br />3.書目的編次和說明。
《漢語大詞典》:總緝(總緝)
(1).統(tǒng)領(lǐng)協(xié)調(diào)。 漢 董仲舒 《詣丞相公孫弘記室書》:“君侯以 周 召 自然體質(zhì),擢升三公,統(tǒng)理海內(nèi),總緝百僚?!?br />(2).收集編次。 南朝 梁 沈約 《〈佛記〉序》:“適道已來,四十九載,妙應(yīng)事多,宜加總緝,共成區(qū)畛?!?/div>
《漢語大詞典》:論集(論集)
編次撰集。 漢 趙岐 《〈孟子注疏〉題辭解》:“於是退而論集所與高第弟子 公孫丑 、 萬章 之徒難疑荅問,又自撰其法度之言,著書七篇,二百六十一章,三萬四千六百八十五字?!?/div>
分類:編次
《國語辭典》:類經(jīng)(類經(jīng))  拼音:lèi jīng
書名。明張介賓編。三十二卷。將《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靈樞經(jīng)》分類編次為十二類,易于尋檢。《附圖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條理分明,注解每有獨到之見。
《漢語大詞典》:閑編(閒編)
亦作“間編”。 編次雜亂。漢書·劉歆傳:“ 孝成皇帝 閔學(xué)殘文缺,稍離其真,乃陳發(fā)祕臧,校理舊文,得此三事,以孝學(xué)官所傳,經(jīng)或脫簡,傳或間編?!?顏師古 注:“間編,謂舊編爛絶,就更次之,前后錯亂也?!?/div>
分類:編次雜亂
《漢語大詞典》:綜緝(綜緝)
綜合編次。晉書·虞溥司馬彪等傳論:“咸能綜緝遺文,垂諸不朽?!?南朝 梁 蕭統(tǒng) 《〈文選〉序》:“若其讚論之綜緝辭采,序述之錯比文華,事出於沉思,義歸乎翰藻,故與夫篇什,雜而集之。”
《漢語大詞典》:整次
整理編次。新唐書·儒學(xué)傳下·元行沖:“初 魏光乘 請用 魏徵 《類禮》列於經(jīng)…… 張説 建言:‘ 戴圣 所録,向已千載,與經(jīng)并立,不可罷。 魏 孫炎 始因舊書摘類相比,有如鈔掇,諸儒共非之。至 徵 更加整次,乃為訓(xùn)注,恐不可用?!廴恢?,書留中不出?!?/div>
分類:整理編次
《國語辭典》:王叔和  拼音:wáng shú hé
人名。生卒年不詳。晉時名醫(yī),著有《脈經(jīng)》,并編次張機的《傷寒論》與《金匱要略》。
《漢語大詞典》:點次(點次)
(1).評點編次。 唐 康駢 劇談錄·元相國謁李賀:“時至 咸通 ,以迨 乾寧 ,其間韻事,足新耳目,況三輔 曲江 士庶都冶景物,為之點次,事事俱堪捃拾也。” 明 毛晉 《〈極玄集〉跋語》:“ 劉須溪 點次鴻文典冊,奚止什伯?悉為坊間冒濫,溷人耳目?!?清 周亮工 《書程石門再游燕臺詩后》:“ 石門 以新茗慰予,袖其燕臺詩屬予點次?!?br />(2).古代報時,一夜分五更,每更分五點,報點的回次稱“點次”。 清 惲敬 《重修瑞金縣署記》:“鐵磬即方響, 南齊 代鐘,以記漏,漏五,夜以二十五點節(jié)之,故名點次?!?/div>
《漢語大詞典》:末編(末編)
指書的最后一編。編,編次。晉書·華嶠傳:“ 嶠 以《漢紀(jì)》煩穢,慨然有改作之意…… 嶠 以皇后配天作合,前史作外戚傳以繼末編,非其義也,故易為皇后紀(jì),以次帝紀(jì)?!?魯迅 有《且介亭雜文末編》。
《國語辭典》:日知錄(日知錄)  拼音:rì zhī lù
書名。清顧炎武撰,三十二卷。為其隨時劄記的讀書心得,內(nèi)容包括經(jīng)義、政事、史地、藝文、兵事、天象、術(shù)數(shù)等方面。積三十年始成。書中所提的研究方法,影響深遠(yuǎn)。
《漢語大詞典》:詮補(詮補)
編次和補齊。詮,通“ 銓 ”。 明 袁宏道 《補藏疏》:“ 二圣寺 藏經(jīng),余與 龔惟學(xué) 先生次其目, 惟長先生 補其亡, 通禪 暨諸居士飾其櫝,而飽蠹粉者尚十之五,失次者十之三, 通禪 欲詮補之,資具闕。”
分類:編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