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33詞典 2分類詞匯 131
《國語辭典》:探察  拼音:tàn chá
探求察問?!度龂萘x》第三一回:「卻說曹操自倉亭大勝,重賞三軍,令人探察冀州虛實(shí)。」
《國語辭典》:察看  拼音:chá kàn
觀察?!痘ㄔ潞邸返诹兀骸该鹘?jīng)略奏凱班師,一路偕荷生察看形勢,增減防兵?!?/div>
《漢語大詞典》:稽陟
猶考察。 唐 陳子昂 《昭夷子趙氏碑》:“乃共稽陟舊行,考謚定名?!?/div>
分類:考察
《漢語大詞典》:科察
猶考察。 漢 王符 潛夫論·考績:“先師 京君 科察考功,以遺賢俊。”
分類:考察
《國語辭典》:稽古  拼音:jī gǔ
考察古事?!稌?jīng)。堯典》:「曰若稽古帝堯,曰放勛欽明文思安安?!鼓铣骸f(xié)《文心雕龍。史傳》:「漢滅嬴項(xiàng),武功積年,陸賈稽古,作《楚漢春秋》?!?/div>
分類:考察古事
《國語辭典》:不論(不論)  拼音:bù lùn
1.不管如何、不顧一切。《文選。李斯。上書秦始皇》:「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文選。枚乘。上書重諫吳王》:「今夫讒諛之臣,為大王計(jì)者,不論骨肉之義,民之輕重,國之大小?!?br />2.不計(jì)較、不講求。如:「她只要有書可看,對(duì)于其他的娛樂就不論了。」
3.不但、不僅。《敦煌變文集新書。卷四。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行惡不論天所罪,應(yīng)時(shí)冥零亦共誅?!固?。白居易履信池櫻桃島上醉后走筆送別舒員外兼寄宗正李卿考功崔郎中〉詩:「不論崔李上青云,明日舒三亦拋我?!?br />4.不說,不議論?!段倪x。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阮嗣宗口不論人過,吾每師之而未能及?!埂度辶滞馐贰返诙兀骸覆徽搫e人,只這一位荀老爹,三十晚里還送了五十斤油與你?!?/div>
《國語辭典》:省察  拼音:xǐng chá
1.審察。《楚辭。屈原。九章。惜往日》:「弗省察而按實(shí)兮,聽讒人之虛辭?!埂稘h書。卷八五。谷永傳》:「唯陛下省察熟念,厚為宗廟計(jì)?!?br />2.內(nèi)省。宋。蘇軾 黃州安國寺記:「間一二日,輒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則物我相忘,身心皆空?!?/div>
《漢語大詞典》:詳定(詳定)
(1).考察訂定。《陳書·宣帝紀(jì)》:“市估津稅,軍令國章,更須詳定,唯務(wù)平允?!?span id="yeia4om" class="book">《宋史·選舉志五》:“ 咸平 末,命翰林學(xué)士承旨 宋白 ,與兩制、御史中丞同詳定之?!?清 朱之瑜 《答安東守約書》之九:“喪祭禮竢移居后詳定。”
(2).審查決定。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王魁傳:“舊制,御試舉人,設(shè)初考官,先定等第,復(fù)彌之以送覆考再定,乃付詳定。”
《漢語大詞典》:體量(體量)
(1).稟性。三國志·吳志·吳主傳“ 權(quán) 羣臣勸即尊號(hào), 權(quán) 不許”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吳 韋昭 《吳書》:“ 吳王 體量聰明,善於任使,賦政施役,每事必咨?!?span id="iwkw644" class="book">《世說新語·言語》“ 滿奮 畏風(fēng)” 劉孝標(biāo) 注引 晉 傅暢 《晉諸公贊》:“ 奮 ( 滿奮 )體量清雅,有曾祖 寵 之風(fēng)?!?br />(2).氣量;器度。舊唐書·高瑀傳:“ 瑀 性寬和,有體量,為官雖無赫赫之譽(yù),所至皆理,尤得士心,論者美之?!?清 陳確 《講義二·盡心章》:“而時(shí)士不察,遂謂學(xué)不知性,則無以明吾心之體量?!?br />(3).指建筑物的規(guī)模。如:整個(gè)建筑雖然體量不大,但裝修華麗,十分壯觀。
(4).猶體諒。《醒世姻緣傳》第六六回:“ 狄希陳 在外一邊掙,一邊説道:‘二位哥體量我,到家就來。要扯了謊,就是個(gè)禽獸畜生!’”一本作“ 體諒 ”。
《漢語大詞典》:詔條(詔條)
皇帝頒發(fā)的考察官吏的條令。漢書·百官公卿表上:“ 武帝 元封 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詔條察州?!?唐 柳宗元 《代裴行立謝移鎮(zhèn)表》:“唯當(dāng)遵守詔條,貶棄奸慝,平勻徭賦,示以義方?!?明 李詡戒庵老人漫筆·在官有疾犯皆去職:“邑訓(xùn)導(dǎo) 張用齋 庸 《送知縣饒公免官還鄉(xiāng)序》云:‘ 洪武 九年秋八月,有司欽奉詔條,凡在官者,其族屬有麗於法,聽其解職還鄉(xiāng)里?!眳⒁姟?六條 ”。
《漢語大詞典》:六條(六條)
(1). 漢 制,刺史班行六條詔書,以考察官吏。漢書·百官公卿表上“ 武帝 元封 五年初置部刺史” 顏師古 注引《漢官典職儀》云:“刺史班宣,周行郡國,省察治狀,黜陟能否,斷治冤獄,以六條問事,非條所問,即不省。一條,強(qiáng)宗豪右田宅踰制,以強(qiáng)凌弱,以眾暴寡。二條,二千石不奉詔書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詔守利,侵漁百姓,聚歛為姦。三條,二千石不卹疑獄,風(fēng)厲殺人,怒則任刑,喜則淫賞,煩擾刻暴,剝截黎元,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祅祥訛言。四條,二千石選署不平,茍阿所愛,蔽賢寵頑。五條,二千石子弟恃怙榮勢,請(qǐng)託所監(jiān)。六條,二千﹝石﹞違公下比,阿附豪強(qiáng),通行貨賂,割損正令也?!?西晉 北周 也有六條詔書。后因以指考察官吏的職務(wù)和職權(quán)。南史·宋江夏文獻(xiàn)王義恭傳:“ 義恭 既至,勸 孝武 即位。授太尉、録尚書六條事,假黃鉞?!?span id="4ickewc" class="book">《舊唐書·哀帝紀(jì)》:“左僕射 裴樞 、右僕射 崔遠(yuǎn) ……須離八座之榮,尚付六條之政,勉思咎己,無至尤人。” 清 錢謙益 《浙江嘉興府推官姚鈿授文林郎制》:“郡國置司理之官,所以佐察六條,而觀中五刑也?!?br />(2).指 晉 諸郡中正薦舉賢才的六項(xiàng)標(biāo)準(zhǔn)。晉書·武帝紀(jì):“令諸郡中正以六條舉淹滯:一曰忠恪匪躬,二曰孝敬盡禮,三曰友于兄弟,四曰絜身勞謙,五曰信義可復(fù),六曰學(xué)以為己?!?/div>
《漢語大詞典》:審官(審官)
(1).考察提拔官吏。《詩·周南·卷耳序》:“又當(dāng)輔佐君子,求賢審官,知臣下之勤勞?!?孔穎達(dá) 疏:“欲令君子求賢德之人,審置於官位?!?span id="ewgy4mw" class="book">《北史·盧愷傳》:“古者,登高能賦,可為大夫。求賢審官,理須詳慎?!?br />(2).審官院的省稱。 宋 江休復(fù) 《江鄰幾雜志》:“御史臺(tái)閣門,移文用僚頭牒。 章郇公 判審官院, 張觀 為中丞,常用此例移審官。時(shí) 章 為翰林學(xué)士,辨之, 張 以故事而止?!眳⒁姟?審官院 ”。
《漢語大詞典》:審官院(審官院)
宋 代選拔京朝官的機(jī)關(guān)。分東西二院,東院主文選,西院主武選。 元豐 后其職并入吏部。宋史·選舉志四:“京朝官則審官院主之……其后典選之職分為四:文選曰審官東院,曰流內(nèi)銓;武選曰審官西院,曰三班院。 元豐 定制而后,銓注之法,悉歸選部:以審官東院為尚書左選,流內(nèi)銓為侍郎左選,審官西院為尚書右選,三班院為侍郎右選,於是吏部有四選之法?!?/div>
《國語辭典》:閱歷(閱歷)  拼音:yuè lì
經(jīng)歷、經(jīng)驗(yàn)?!独蠚堄斡洝返谄呋兀骸赶壬啔v最多,所謂險(xiǎn)阻艱難備嘗之矣,民之情偽盡知之矣?!埂段拿餍∈贰返谌鸹兀骸妇烤估媳淼茉诠賵鲩啔v多年,說來的話總還好聽?!?/div>
《漢語大詞典》:歷試(歷試)
屢試,多次考驗(yàn)或考察。孔叢子·論書:“ 堯 既得 舜 ,歷試諸難?!?晉 葛洪 抱樸子·接疏:“以長才而遇深識(shí),則不待歷試,而相知之情已審矣?!?宋 蘇軾 《上神宗皇帝書》:“自古用人,必須歷試,雖有卓異之器,必有已成之功?!?宋 沈括 夢溪筆談·故事二:“大理法官,皆親節(jié)案,不得使吏人……蓋欲士人躬親職事,格吏奸,兼歷試人才也。”
《漢語大詞典》:深察
(1).謂洞察幽微。史記·孔子世家:“聰敏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span id="qyaweae" class="book">《漢書·河間獻(xiàn)王劉德傳》:“王身端行治,溫仁恭儉,篤敬愛下,明知深察?!?楊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四三章:“ 平市 各校,對(duì)于時(shí)事迭有表示其愛國之熱誠,政府及社會(huì)均已深察?!?br />(2).深入考察;仔細(xì)觀察。《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此二體者,安危之明要也,賢主所留意而深察也?!?span id="44iscy4" class="book">《三國志·魏志·崔琰傳》:“此又近者之得失,不可不深察也?!?/div>
《國語辭典》:審察(審察)  拼音:shěn chá
1.詳細(xì)勘驗(yàn)檢查。如:「審察提案」、「審察屬實(shí)」。也作「審查」。
2.詳細(xì)觀察。如:「審察顯微鏡下的細(xì)胞結(jié)構(gò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