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33詞典 2分類詞匯 131
《漢語大詞典》:簡恤(簡恤)
亦作“簡卹”。 謂考察而體恤之。書·文侯之命:“簡恤爾都,用成爾顯德。” 孔 傳:“當(dāng)簡核汝所任,憂治汝都鄙之人?!?宋 曾敏行 《獨醒雜志》卷四:“申戒官吏,簡恤刑章,深切丁寧,斯為至矣?!?/div>
分類:考察體恤
《國語辭典》:客觀(客觀)  拼音:kè guān
1.外觀。表現(xiàn)在外的威儀風(fēng)范。晉。常璩《華陽國志。卷九。李特雄壽勢志》:「毋冉賤,雄妻任養(yǎng)為子,少攻學(xué)問,有客觀?!?br />2.觀察事物的本來面目而不加上個人意見。如:「既然是為人調(diào)解紛爭,就要保有客觀的立場?!?br />3.獨立于意識或精神而存在。相對于主觀而言。如:「人類想要改變自然界的客觀規(guī)律,恐怕是辦不到的。」
《漢語大詞典》:考風(fēng)(攷風(fēng))
謂考察風(fēng)俗。 清 吳偉業(yè) 《讀端清鄭世子傳》詩:“候氣推黃鐘,攷風(fēng)定六律?!?靳榮藩 注:“攷風(fēng)猶省風(fēng)也。左傳·昭公二十一年:‘天子省風(fēng)以作樂?!?/div>
《漢語大詞典》:孰察
仔細(xì)考察、研究。荀子·榮辱:“故孰察小人之知能,足以知其有餘,可以為君子之所為也?!?span id="zoa5del" class="book">《史記·蘇秦列傳》:“凡言事 秦 者,皆姦人,非忠臣也……愿大王孰察之。”漢書·鄒陽傳:“臣聞 比干 剖心, 子胥 鴟夷,臣始不信,乃今知之。愿大王孰察,少加憐焉!”
《漢語大詞典》:道藩
指銓選人才和考察官吏的機構(gòu)。 唐 邵說 《筌蹄賦》:“猶蹄在兔,兔既獲而蹄可以忘;猶筌在魚,魚既烹而筌可以息。亦何異游道藩者揮 郢 匠之斤,御道樞者削 公輸 之墨。”
《漢語大詞典》:地學(xué)(地學(xué))
原指地理學(xué)或地質(zhì)學(xué)。今為地理學(xué)、地質(zhì)學(xué)、地球物理學(xué)、地球化學(xué)、古生物學(xué)、海洋學(xué)、大氣物理學(xué)、自然資源考察等的統(tǒng)稱。 鄭觀應(yīng) 《盛世危言·西學(xué)》:“所謂地學(xué)者,以地輿為綱,而一切測量、經(jīng)緯、種植、車舟、兵陣諸藝,皆由地學(xué)以推至其極者也?!?魯迅 《朝花夕拾·瑣記》:“此外還有所謂格致、地學(xué)、金石學(xué)……但是還得聲明:后兩項,就是現(xiàn)在之所謂地質(zhì)學(xué)和礦物學(xué)?!?/div>
《漢語大詞典》:原察
(1).推究考察。墨子·非命上:“於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於何用之,廢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漢 應(yīng)劭 《〈風(fēng)俗通〉序》:“而至於俗間行語,眾所共傳,積非習(xí)慣,莫能原察?!?br />(2).諒察。《后漢書·文苑傳下·趙壹》:“儻可原察,追脩前好,則何福如之!”
分類:推究考察
《漢語大詞典》:論吏(論吏)
評論考察官吏的才德。《孔子家語·執(zhí)轡》:“故天子論吏而德法行,事治而功成?!?唐 于邵 《為福建李中丞謝上表》:“臣聞度材任器,論吏底祿, 三代 所以直道而行,迭相沿襲,未之易也?!?/div>
《漢語大詞典》:遐徵
謂對遠(yuǎn)處或以往的事物加以考察。 唐 周針 《登吳岳賦》:“遐徵眾岳,式并嶐崇?!?唐 張叔良 《五星同色賦》:“逖覽傳記,遐徵休咎。”
《漢語大詞典》:閱具(閲具)
謂考察、檢閱其事,看其是否準(zhǔn)備充足。書·多方“克閲于乃邑謀介” 孔 傳:“汝能使我閲具于汝邑,而以汝所謀為大?!?孔穎達(dá) 疏:“閲為簡閲其事,觀其具足以否,故言閲具於汝邑?!?span id="nla5cji" class="book">《宋史·天文志二》:“郎將一星,在郎位北,主閲具,以為武備也?!?/div>
《漢語大詞典》:司載(司載)
官名。負(fù)責(zé)考察天文。國語·魯語下:“是故天子大采朝日,與三公、九卿祖識地德……少采夕月,與大史、司載糾虔天刑?!?韋昭 注:“載,天文也。司天文謂馮相、保章氏、與大史相儷偶也。因夕月而恭敬觀天法,考行度以知妖祥也?!?/div>
《漢語大詞典》:察究
考察推究。魏書·李惠傳:“使?fàn)幷咭曋?,?fù)薪者乃伏而就罪。凡所察究,多如此類。”《元典章·兵部三·站赤》:“今后有人告發(fā),或官司察究得知,痛行治罪。”
《漢語大詞典》:尋察(尋察)
查究考察。后漢書·循吏傳·孟嘗:“誣婦厭苦供養(yǎng),加鴆其母,列訟縣庭??げ患訉げ欤旖Y(jié)竟其罪?!?/div>
分類:查究考察
《漢語大詞典》:參覈(參覈)
考察審核。 宋 曾鞏 《序越州鑒湖圖》:“至於參覈之而圖成,熟究之而書具,然后利害之實明。” 清 張豈之 《〈適可齋記言〉序》:“竊嘗盱衡時局,參覈至計?!?/div>
分類:考察審核
《漢語大詞典》:察觀(察觀)
觀察,考察。 三國 魏 曹操 《與王修書》:“察觀先賢之論,多以鹽鐵之利,足贍軍國之用?!?/div>
分類:觀察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