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33詞典 2分類詞匯 131
《漢語大詞典》:考庸
考察任用。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接禮貳宮,考庸太室?!?李周翰 注:“庸,用也;太室,明堂也,言考用才能於明堂之宮也?!卑?,此語原出書·舜典:“明試以功,車服以庸?!?/div>
分類:考察
《漢語大詞典》:考辰
考察時辰。 南朝 梁 陸倕 《新漏刻銘》:“以考辰正晷,測表候陰,不謬圭撮,無乖黍累。”
分類:考察時辰
《漢語大詞典》:九征(九徵)
(1).九種徵驗。古代考察“賢”與“不肖”的九種辦法。莊子·列御寇:“君子遠(yuǎn)使之而觀其忠,近使之而觀其敬,煩使之而觀其能,卒然問焉而觀其知,急與之期而觀其信,委之以財而觀其仁,告之以危而觀其節(jié),醉之以酒而觀其側(cè),雜之以處而觀其色,九徵至,不肖人得矣。”
(2).屢次征召。 唐 王績 《贈李徵君大壽》:“九徵書未已,十辟譽(yù)彌彰?!?/div>
《漢語大詞典》:量實(量實)
謂考察實際措施。管子·君臣上:“量實義美,匡請所疑?!?郭沫若 等集校:“ 丁士涵 云:‘實’功實也?!x’,當(dāng)作‘議’,謂量其功實,議其美善也。 沫若 案: 丁 説得之……‘量實議美,匡請所疑’以‘諸官謀士’為主辭,言諸官謀士共同審量政教設(shè)施,有所疑則求相臣匡正也。”
分類:考察措施
《漢語大詞典》:校度
考察衡量。 唐 柳宗元 《答問》:“舉其理,則皆謨明淵沉,剖微窮深,劈析是非,校度古今。”
分類:考察衡量
《漢語大詞典》:校跡
考察故實。 南朝 梁 江淹 《為蕭太傅辭輿駕親幸表》:“爰枉鸞駕,式驚臣府。訪心驗己,諒以不夷,求物校跡,誓無此義?!?/div>
分類:考察故實
《國語辭典》:綜合(綜合)  拼音:zòng hé
1.總合起來。如:「綜合大家的意見?!?br />2.將各別分項分類的事物或概念,依其共通性,總合歸類而論之。相對于分析而言。
《國語辭典》:調(diào)查(調(diào)查)  拼音:diào chá
為了解實況所作的考察。如:「調(diào)查戶口」。
《漢語大詞典》:參核(參核,參覈)
參校核對。 清 夏燮 中西紀(jì)事·通番之始:“今參核明史及中外紀(jì)載之書,著其可考者於左?!?吳稚暉 《書〈駁中國用萬國新語說〉后》:“所謂一切名詞,與其穿鑿譯義,徒為晦拙,不若譯音,而參核西文,尚有對照之功用?!?br />參覈:考察審核。 宋 曾鞏 《序越州鑒湖圖》:“至於參覈之而圖成,熟究之而書具,然后利害之實明?!?清 張豈之 《〈適可齋記言〉序》:“竊嘗盱衡時局,參覈至計?!?/div>
《漢語大詞典》:考教
指考察官吏的教化。周禮·地官·鄉(xiāng)師“若國大比,則攷教、察辭、稽器、展事以詔誅賞” 漢 鄭玄 注:“考教,視賢能以知道藝與不?!?孫詒讓 正義:“經(jīng)作‘?dāng)帯?、注作‘考’者,亦?jīng)用古字,注用今字也?!?/div>
《漢語大詞典》:六徵
亦作“ 六證 ”。 考察、識別人臣的六個方面。徵,驗證。逸周書·官人:“王曰:‘嗚呼!大師,朕維民務(wù)官,論用有徵:觀誠,考言,視聲,觀色,觀隱,揆德??傻寐労??’ 周公 曰:‘亦有六徵,嗚呼,乃齊以揆之?!?span id="xbfqa3d" class="book">《大戴禮記·文王官人》:“倫有七屬,屬有九用,用有六徵:一曰觀誠,二曰考志,三曰視中,四曰觀色,五曰觀隱,六曰揆德?!?span id="xzz3tyq" class="book">《大戴禮記·文王官人》:“女平心去私,慎用六證。” 盧辯 注:“六證,六徵?!?/div>
《漢語大詞典》:校巡
巡視考察。 唐 柳宗元 《唐故萬年令裴府君墓碣》:“后參 京兆 軍事,按覆校巡,大尹恒得以取直?!?/div>
分類:巡視考察
《漢語大詞典》:察考
謂調(diào)查,考察,追究。紅樓夢第七四回:“你去了,叫誰討主子的好兒,調(diào)唆著察考姑娘、折磨我們呢?”
《漢語大詞典》:訪第(訪第)
考察門第出身。北史·文苑傳·樊遜:“ 孝謙 辭曰:‘門族寒陋,訪第必不成,乞補(bǔ)員外司馬督。’ 愔 曰:‘才高不依常例?!刈嘤弥!?/div>
《漢語大詞典》:謀志(謀志)
謂考察人民的心志。呂氏春秋·下賢:“夫相萬乘之國而能遺之,謀志論行,而以心與人相索,其唯 子產(chǎn) 乎?” 陳奇猷 校釋:“此文‘謀志論行……’謂 子產(chǎn) 謀知人之志,論辨人之行?!?/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