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70詞典 12分類詞匯 58
《漢語大詞典》:而上
(1).以上。表示品位、位置、次序或數(shù)目等在某一點(diǎn)之上。易·繫辭上:“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唐 韓愈 《原道》:“由 周公 而上,上而為君,故其事行;由 周公 而下,下而為臣,故其説長?!?br />(2).以上。表示時間在前的,猶以前。 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史書佔(zhàn)畢二:“ 三代 而上之為帝者視其德, 三代 而下之為帝者視其才?!?/div>
《國語辭典》:形而上  拼音:xíng ér shàng
超乎形體之外者,即超經(jīng)驗(yàn)界或本體界的事物。相對于形而下而言。《易經(jīng)。系辭上》:「形而上者謂之道?!购喎Q為「形上」。
《分類字錦》:推引而上
宋史禮志:知制誥朱巽奉玉冊牒及圜臺行事官先升,且以回馬嶺至天門,路峻絕,人結(jié)橫板二,長三尺許,系?兩端,施于背,膺選從卒推引而上。
分類:泰山
《國語辭典》:一哄而上  拼音:yī hōng ér shàng
大夥兒一下子集中進(jìn)行同一件事。如:「比賽后,大家一哄而上把教練抬了起來?!?/div>
《分類字錦》:縣布而上(縣布而上)
左傳:晉荀偃、士丐請伐偪陽,圍之。孟氏之臣秦堇父輦重如役,主人縣布,堇父登之,及堞而絕之,隊(duì)則又縣之,蘇而復(fù)上者三,主人辭焉,乃退,帶其斷以徇于軍三日。
分類:城郭
《國語辭典》:形而上學(xué)(形而上學(xué))  拼音:xíng ér shàng xué
哲學(xué)的一部門,為英語Metaphysics的意譯。研究實(shí)有的學(xué)科,即論所有事物的共同點(diǎn)及此共同點(diǎn)所擁有的特性。因研討的對象為超物質(zhì)、超感覺或超現(xiàn)象之物,故譯為「形而上學(xué)」,于西元前四世紀(jì)由亞里斯多德首創(chuàng)。也稱為「本體論」、「第一哲學(xué)」、「實(shí)體論」。
《國語辭典》:拾級而上(拾級而上)  拼音:shè jí ér shàng
順著階梯一步一步地往上走。如:「廟前這階梯叫『青云梯』,且讓我們拾級而上?!?/div>
分類:階梯一步
《國語辭典》:蜂擁而上(蜂擁而上)  拼音:fēng yǒng ér shàng
比喻如蜂般簇?fù)砩蟻??!?a target='_blank'>紅樓夢》第九回:「墨爾遂掇起一根門閂,掃紅、鋤藥手中都是馬鞭子,蜂擁而上。」
《國語辭典》:一擁而上(一擁而上)  拼音:yī yǒng ér shàng
許多人一起上前。《文明小史》第一一回:「不提防旁邊走出多少人,不問皂白,一擁而上?!?/div>
分類:許多上前
《高級漢語詞典》:自下而上  拼音:zì xià ér shàng
從下面到上面,從底下到上頭
分類:自下而上
《分類字錦》:卑而上行
易:天道下濟(jì)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
《漢語大詞典》:等而上之
按某一等次,由此再往上。 清 方苞 《書楊維斗先生傳后》:“如謂諸君子以清議賈怨於小人,則 宋 之 程 朱 未聞遙執(zhí)朝柄與姦人相角,等而上之,則 孔子 之溫良恭儉,言不過物,而當(dāng)其時已不免伐檀削跡之怒矣?!?/div>
《國語辭典》:扶搖(扶搖)  拼音:fú yáo
1.自下盤旋而上的暴風(fēng)。唐。王勃 滕王閣序:「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2.快速急遽。如:「最近公司業(yè)績扶搖直上,同仁們都非常興奮?!?/div>
《漢語大詞典》:龍尾(龍尾)
(1).星宿名。即箕宿,二十八宿之一。居?xùn)|方蒼龍七宿之末,故稱。左傳·僖公五年:“童謡云:‘丙之晨,龍尾伏辰,均服振振,取 虢 之?dāng)纭!?杜預(yù) 注:“龍尾,尾星也。” 漢 張衡 《天象賦》:“歷龍尾以及箕,跨北 燕 而在茲?!?br />(2).謙稱自己乃附托于名人而成立者。典出三國志·魏志·華歆傳“ 華歆 字 子魚 , 平原 高唐 人也”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 歆 與 北海 邴原 、 管寧 俱游學(xué),三人相善,時人號三人為‘一龍’, 歆 為龍頭, 原 為龍腹, 寧 為龍尾。”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九引《朱草衣詩》:“自慚龍尾非名士,肯把豬肝累使君?” 王國維 《送日本狩野博士游歐洲》詩:“幸免 仲叔 累豬肝,頗覺 幼安 慚龍尾。”
(3).草名。烏蘞莓的別名。爾雅·釋草“拔蘢葛” 晉 郭璞 注:“似葛,蔓生,有節(jié), 江 東呼為龍尾。” 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七·烏蘞莓:“俗名五爪龍, 江 東呼龍尾?!?br />(4).硯名。亦泛指硯。 宋 蘇軾 《龍尾硯歌》:“君看龍尾豈石材,玉德金聲寓於石。” 清 錢謙益 《贈硯》詩:“紫純端硯鎮(zhèn)書樓,牛后真令龍尾羞?!?清 蔣士銓 《一片石·宴閣》:“取麟毫麝煤龍尾鳳箋來。”
(5).河堤防洪之物。伐大樹連梢,置之堤旁。 元 歐陽玄 《河防記》:“隄前置龍尾大埽,龍尾者,伐大樹連梢繫之隄旁,隨水上下,以破嚙岸浪者?!?br />(6).古國名。 南詔 的別稱。新唐書·南蠻傳上·南詔上:“ 南詔 ,或曰 鶴拓 、曰 龍尾 ……本 哀牢夷 ,后烏蠻別種也?!眳⒁姟?南詔 ”。
(7).盤旋而上的甬道。自上望下,宛如龍尾下垂,故稱。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記吳地傳:“ 無錫 西龍尾陵道者, 春申君 初封 吳 所造也?!?span id="12nur7f" class="book">《隋書·酷吏傳·崔弘度》:“ 弘度 妹先適 迥 子為妻,及破 鄴城 , 迥 窘迫升樓, 弘度 直上龍尾追之。”資治通鑒·陳宣帝太建十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筑道陂陀以上城,其道下附於地,若龍垂尾然,故曰龍尾?!?br />(8).指宮殿前呈斜坡狀的甬道。 唐 白居易 《醉后走筆酬劉五主簿長句》:“步登龍尾上虛空,立去天顏無咫尺。” 清 錢謙益 《天啟乙丑五月奉詔削籍南歸》詩:“趁朝龍尾還如夢,穩(wěn)臥牛衣得此生。” 錢曾 箋注:“ 宋敏求 長安志:鐘樓鼓樓殿左右,有砌道盤上,謂之龍尾道。 李上交 近事會元: 含元殿 側(cè)有龍尾道,自平階至地,凡詰曲七轉(zhuǎn),由 丹鳳門 北望,宛如龍尾下垂於地焉。”
《國語辭典》:南詔(南詔)  拼音:nán zhào
國名。唐時有六詔,其中蒙舍詔在最南,稱為「南詔」。唐玄宗時,南詔王皮邏閣統(tǒng)一六詔,據(jù)有云南之地,遷都太和城。歷傳十三王,其中有十王曾受唐冊封。五代后晉時為段氏所據(jù),稱大理國。后為蒙古所滅。
《國語辭典》:攀緣(攀緣)  拼音:pān yuán
1.抓住或依附他物而移動、上升。宋。洪邁《夷堅(jiān)丁志。卷八。華陽洞門》:「肌膚不小損,睨穴中正黑如夜,攀緣不能施力?!挂沧鳌概试埂?br />2.佛學(xué)上指心追隨外境而多變?!妒桌銍?yán)經(jīng)》卷一:「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