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遮人耳目 拼音:zhē rén ěr mù
蓋住他人的眼睛、耳朵。形容掩飾事實的真相?!剁R花緣》第七三回:「如把草帽草鞋放在粗衣淡服之人身上,又何嘗有什么丑處!可見裝點造作總難遮人耳目?!埂段拿餍∈贰返谝灰换兀骸钢劣诿撗ヒ皇拢徒兴麄冄靡蹅儊碜?。這樣遮人耳目的事,也還容易?!挂沧鳌刚谌搜勰俊埂?/div>
《國語辭典》:遮人眼目 拼音:zhē rén yǎn mù
蓋住他人的雙眼,以掩飾事實的真相?!冻桃冶炯t樓夢》第七五回:「這種遮人眼目兒的事,誰不會做?且再瞧就是了?!挂沧鳌刚谌硕俊埂?/div>
《分類字錦》:重耳執(zhí)鞭(重耳執(zhí)鞭)
左傳:晉公子重耳及楚,楚子饗之,曰:公子若反晉國,則何以報不榖?對曰:若以君之靈,得反晉國,晉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獲命,其左執(zhí)鞭弭,右屬櫜鞬,以與君周旋。
《分類字錦》:正為此耳(正為此耳)
世說: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后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yōu)劣。
《國語辭典》:震耳欲聾(震耳欲聾) 拼音:zhèn ěr yù lóng
形容聲音很大,幾乎要將耳朵震聾。如:「慶典的鞭炮聲此起彼落,震耳欲聾。」
《國語辭典》:扎耳朵 拼音:zhā ěr duo
刺耳、不中聽。讓人聽了感覺不舒服。如:「這話聽著很扎耳朵。」《兒女英雄傳》第三○回:「公子聽得這話,有些扎耳朵,便端起杯來,又飲了一口?!?/div>
《分類字錦》:中使耳語(中使耳語)
金坡遺事:寇萊公在中書,多召兩制就第飲宴,必閉關(guān)苛留之。李宗諤不勝酒,嘗從門扉下出,得馬而走。后宗諤恩顧漸深,一日召至御宸殿賜酒,宗諤堅辭以醉,且云日暮。上命中使附耳語云:此中不須從門扉下出。
《漢語大詞典》:長目飛耳(長目飛耳)
《管子·九守》:“一曰長目,二曰飛耳,三曰樹明,明知千里之外,隱微之中?!焙笥靡灾笖U大視聽的手段。
《宋書·王微傳》:“ 微 與 湛 書曰:‘……比君曰表里,無假長目飛耳也?!?/div>
《分類字錦》:長耳下裙(長耳下裙)
隋書禮儀志:宋齊之間,天子宴私著白高帽,士庶以烏,其制不定,或有卷荷,或有下裙,或有紗高屋,或有烏紗長耳。
《國語辭典》:長耳公(長耳公) 拼音:cháng ěr gōng
唐武宗為穎王時,在邸園中養(yǎng)了十種禽獸,并各取別名。稱驢為「長耳公」。見宋。陶谷《清異錄。卷二。靈壽子》。
《漢語大詞典》:獐耳細辛(獐耳細辛)
藥草名。即及己。 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二·及己》:“及己名義未詳。二月生苗,先開白花,后生葉三片,狀如獐耳,根如細辛,故名獐耳細辛?!眳⒁姟?及己 ”。
《漢語大詞典》:及己
植物名。二月生苗,先開白花,后方生葉三片,狀如獐耳,根如細辛,故又名獐耳細辛。喜生山谷陰濕之地。根入藥,外用治諸惡瘡及皮膚蟲癢等。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二》。
《國語辭典》:忠言逆耳 拼音:zhōng yán nì ěr
誠懇正直的規(guī)勸往往刺耳,而不易被人接受。《孔子家語。卷四。六本》:「良藥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埂对?。卷一六八。許國禎傳》:「召國禎入視,世祖曰:『不聽汝言,果困斯疾?!粚υ唬骸毫妓幙嗫诩戎?,忠言逆耳愿留意焉?』世祖大悅?!挂沧鳌改娑已浴埂?/div>
《漢語大詞典》:嵬目鴻耳(嵬目鴻耳)
見“ 嵬眼澒耳 ”。
《漢語大詞典》:嵬眼澒耳
亦作“ 嵬目鴻耳 ”。 猶言動人觀聽。 唐
樊宗師 :“虛明茫茫,嵬眼澒耳,可大客旅鐘鼓樂?!?明
瞿佑 《〈剪燈新話〉序》:“其事皆可喜可悲可驚可怪者。所惜筆路荒蕪,詞源淺狹,無嵬目鴻耳之論以發(fā)揚之耳?!?/div>
《漢語大詞典》:嵬眼澒耳
亦作“ 嵬目鴻耳 ”。 猶言動人觀聽。 唐
樊宗師 :“虛明茫茫,嵬眼澒耳,可大客旅鐘鼓樂?!?明
瞿佑 《〈剪燈新話〉序》:“其事皆可喜可悲可驚可怪者。所惜筆路荒蕪,詞源淺狹,無嵬目鴻耳之論以發(fā)揚之耳?!?/div>
《漢語大詞典》:危言逆耳
正直的規(guī)勸聽起來不順耳。 明
李東陽 《太白行》:“龍攀鳳附不自由,何乃棄君來事讎。危言逆耳誰為謀?”
《國語辭典》:土耳其 拼音:tǔ ěr qí
Turkey
國名。地跨歐、亞兩洲。參見「土耳其共和國」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