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積金(積金)
(1).聚積金錢。參見“ 積金至斗 ”。
(2).指聚積的金錢。
分類:聚積金錢
《國語辭典》:積金至斗(積金至斗)  拼音:jī jīn zhì dǒu
累積的金子高至北斗星。形容財富極多?!顿Y治通鑒。卷一九一。唐紀七。高祖武德九年》:「公心如山岳,雖積金至斗,知公不移?!乖?。胡三省。注:「斗,謂北斗。唐人詩曰:『身后堆金柱北斗?!簧w時人常語也?!?/div>
《國語辭典》:泥潦  拼音:ní lào
泥水聚積的地方?!缎挛宕?。卷五二。雜傳。杜重威傳》:「重威兵行泥潦中,調發(fā)供饋,遠近愁苦?!?/div>
分類:泥水聚積
《漢語大詞典》:積塵(積塵)
(1).累積的塵土;塵土聚積。列子·仲尼:“知而亡情,能而不為,真知真能也。發(fā)無知,何能情?發(fā)不能,何能為?聚塊也,積塵也,雖無為而非理也。” 唐 劉禹錫 《上杜司徒書》:“嗚呼!人必求之,不能自達,何投分效節(jié)有積塵之難,何譖行愛弛有決防之易?” 宋 黃庭堅 《贈成都六祖沙彌文信頌》:“積塵成世界,析界作微塵?!?楊絳 《干校六記·下放記別》:“我們到一個積塵三年的圖書室里去搬出書籍、書柜、書架等,要騰出屋子來。”
(2).喻指舊事物的殘余影響。 李大釗 《青春》:“惟足為累于我之現(xiàn)在及現(xiàn)在之我者,機械生活之重荷,與過去歷史之積塵,殆有同一之力焉?!?/div>
《漢語大詞典》:冀野
唐 韓愈 《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 伯樂 一過 冀 北之野,而馬羣遂空?!币蛞浴凹揭啊敝溉瞬木鄯e之地。 清 林則徐 《杭嘉湖三郡觀風告示》:“適當視事之初,愿效 孫陽 ,相神駒於 冀 野;竊希 雷煥 ,辨寳鍔於 豐城 ?!卑矗?孫陽 字 伯樂 。參見“ 冀北 ”。
《國語辭典》:冀北  拼音:jì běi
1.地名。指古代冀州的北部,今河北省之地。產(chǎn)良馬。
2.比喻人才聚集之地。唐。韓愈〈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遂空?!?/div>
《漢語大詞典》:蘊藻
(1).水草名。文選·左思〈蜀都賦〉:“雜以藴藻,糅以蘋蘩?!?劉逵 注:“藴藻、蘋蘩皆水草也?!?魯迅 《吶喊·社戲》:“那聲音大概是橫笛……﹝我﹞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著豆麥蘊藻之香的夜氣里。” 許杰 《白雪的消融》:“我又在小缸里……散放著許多翠綠的蘊藻?!?br />(2).辭藻。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三:“ 陸士龍 輩以……文章為錦繡,藴藻為繒帛。”
《漢語大詞典》:積仁(積仁)
聚積仁義。史記·伯夷列傳:“若 伯夷 、 叔齊 ,可謂善人者非邪?積仁絜行如此而餓死!” 漢 劉向 說苑·修文:“積仁為靈。 靈臺 之所以為靈者,積仁也?!?南朝 宋 傅亮 《為宋公修楚元王墓教》:“ 楚元王 積仁基德,啟蕃斯境,素風道業(yè),作范后昆?!?/div>
分類:聚積仁義
《漢語大詞典》:積財(積財)
(1).殷實的財富;積累的財富。管子·事語:“非有積財,無以勸下。泰奢之數(shù),不可用於危隘之國。”韓非子·外儲說右下:“ 管仲 曰:‘臣聞之,上有積財,則民臣必匱乏於下。’”舊五代史·唐書·李襲吉傳:“今僕散積財而募勇輩,輦寳貨以誘義戎?!?br />(2).聚積財富。荀子·大略:“多積財而羞無有,重民任而誅不能,此邪行之所以起,刑罰之所以多也?!?span id="prtvazq" class="book">《韓詩外詩》卷三:“故聚斂以招穀,積財以肥敵,危身亡國之道也。”史記·管晏列傳:“ 管仲 既任政相 齊 ,以區(qū)區(qū)之 齊 在海濱,通貨積財,富國強兵,與俗同好惡?!?span id="zayhivs" class="book">《漢書·酈食其傳》:“﹝ 項王 ﹞為人刻印,玩而不能授;攻城得賂,積財而不能賞。”
《漢語大詞典》:波委
(1).如水波聚積。形容眾多。 唐 李逢吉 《石壁寺甘露義壇碑》:“入貨者波委,就役者子來?!?br />(2).隨波浮沉。比喻追隨世俗。 清 黃宗羲 《黃孚先詩序》:“ 孚先 情意真摯,不隨世俗波委?!?/div>
《漢語大詞典》:積蘇(積蘇)
(1).聚積的柴草。列子·周穆王:“王俯而視之,其宮榭若累塊積蘇焉?!?楊伯峻 集釋:“釋文云:‘……蘇,樵人?!福?span id="vrsvybu" class="book">《釋文》‘人’字疑‘也’字之誤。 世德堂 本改作‘也’?!?br />(2).指叢生的野草。 宋 范成大 《古風上知府秘書》之一:“身輕亦仙去,罡風與之俱,俯視舊籬落,渺莽如積蘇?!?宋 楊萬里 《寄題周子中監(jiān)丞萬象臺》詩:“如登中天騖八極,下視積蘇同絳空?!?/div>
《漢語大詞典》:積塊(積塊)
(1).聚積的土塊。列子·天瑞:“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處亡塊,若躇步跐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夫遙大之物,寧可度量。今人所知,莫若天地。天為積氣,地為積塊。” 宋 陸游 《洞霄宮碑》:“造化之物, 昆侖 旁薄,一氣既分,天積氣於上,地積塊於下?!?br />(2).猶積郁。 明 袁宏道 《閱曹以新王百谷除夕詩》:“余既抱病乞歸,衙齋荒寂,賴二君時時過譚,積塊頗消?!?/div>
分類:聚積土塊
《國語辭典》:斂財(斂財)  拼音:liàn cái
1.積聚錢財?!杜f唐書。卷一四。憲宗本紀上》:「況斂財日寡而授祿至多,設官有限而入色無數(shù),九流安得不雜,萬物安得不煩。」
2.搜刮、騙取錢財。如:「神棍斂財、騙色的事情,時有所聞?!骨?。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四。灤陽消夏錄四》:「此嫗陰謀百出,以妖妄歛財,乃托其名于吾輩,故今日真附其體,使共知其奸?!?/div>
《高級漢語詞典》:嵷巃
形容山勢高峻
《漢語大詞典》:積禍(積禍)
(1).積累的禍害。戰(zhàn)國策·楚策四:“今夫橫人嚂口利機,上干主心,下牟百姓,公舉而私取利,是以國權輕於鴻毛,而積禍重於丘山。”
(2).指聚積災禍。 漢 劉向 說苑·談叢:“眾正之積福,無不及也;眾邪之積禍,無不逮也?!?/div>
《漢語大詞典》:智地
(1).智士聚積之處。 北魏 溫子昇 《為廣陽王淵讓吏部尚書表》:“抑揚智地,用捨時流,實當年之準的,乃一世之權衡。”
(2).佛教指實證真理的境界。 唐 劉禹錫 《唐故衡岳大師湘潭唐興寺儼公碑》:“我行覺路,徑入智地。” 唐 劉禹錫 《送僧元暠南游》詩序:“深入智地,靜通還源,客塵觀盡,妙氣來宅。”
《漢語大詞典》:積氛(積氛)
聚積的霧氣。 清 王士禛 《秋林驛雨》詩:“積氛常不徹,天地日冥冥?!?/div>
分類:聚積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