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網膜(網膜)  拼音:wǎng mò
視網膜的簡稱。參見「視網膜」條。
《國語辭典》:脫脂棉(脫脂棉)  拼音:tuō zhī mián
經化學處理去掉脂肪的棉花,比普通棉花容易吸收液體,可用于醫(yī)療材料、婦女衛(wèi)生用品,也可以制造硝酸纖維。
《漢語大詞典》:鷉膏
亦作“鷈膏”。 鸊鷉身上的脂肪。古人用以涂刀劍使鋒刃光潔銳利。 清 厲鶚 東城雜記·劍石銘:“星精內藴,玉理旁達;瑩謝鷈膏,書存紅沫。”
《國語辭典》:胰脂酶  拼音:yí zhī méi
胰液中所含的一種消化酶。能將脂肪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
《國語辭典》:虛胖(虛胖)  拼音:xū pàng
人體內脂肪異常增多的現(xiàn)象,多由內分泌疾病所引起。
《國語辭典》:皮下組織(皮下組織)  拼音:pí xià zǔ zhī
真皮以下締結組織的部分。含有脂肪,質地較松散,其中有微血管、淋巴管、淋巴結、神經等,具有保持體溫,緩沖機械壓力等功能。
《國語辭典》:血脂升高癥  拼音:xiě zhī shēng gāo zhèng
血液中的脂肪偏高癥。人血液中所含的脂肪有三種:膽固醇、磷質及三酸甘油酯。每百西西血液的總脂量為五百至六百四十毫克。超過此標準,則可斷定為罹患此癥。原因為食用過多的動物脂肪、蛋白質,或因家族遺傳,或因動脈硬化、糖尿病、腎小管病、胰炎等所引起。此癥本身并無任何不適病狀,但會引起并發(fā)癥。如膽固醇過高者,很容易并發(fā)冠狀血管心臟病。
分類:血液脂肪
《國語辭典》:血管硬化  拼音:xiě guǎn yìng huà
脂肪、膽固醇淤積在血管壁上,血管彈性因而減弱,血液通過困難,使心臟負荷增大,容易造成血管破裂、中風等病癥。
《國語辭典》:脫脂奶粉(脫脂奶粉)  拼音:tuō zhī nǎi fěn
牛、羊乳經提取脂肪后,乾燥成粉末狀,稱為「脫脂奶粉」。
《國語辭典》:豬油(豬油)  拼音:zhū yóu
從豬的脂肪組織取得的油脂。《儒林外史》第三回:「自從進了你家門,這十幾年,不知豬油可曾吃過兩三回哩?可憐!可憐!」
《國語辭典》:酯酶  拼音:zhǐ méi
可使脂肪或酯類水解的酵素。
《國語辭典》:硬膏  拼音:yìng gāo
一種以樹脂、樹蠟、鉛石堿、脂肪等黏性物混合制成的物質。在常溫時為固體,遇體溫則軟化而黏著,外科用以敷于傷口,以防空氣、污物等侵入,或為固定消毒布之用,如橡皮膏之類。
《國語辭典》:肥胖癥  拼音:féi pàng zhèng
病名。由于體內脂肪組織增加,使體重超過標準體重百分之二十以上。
《國語辭典》:木蠟(木蠟)  拼音:mù là
一種以軟脂為主成分的脂肪體。取櫨或漆樹的已熟果實搗碎而蒸,施以壓榨,即可制得白色或淡黃色有光澤之塊??捎糜谥圃煜灎T、化妝品、軟膏等。因形似蠟,故稱為「木蠟」。
《國語辭典》:奶昔  拼音:nǎi xí
一種半流質的冷凍甜食。以乳脂肪加入砂糖、香料、雞蛋、動物膠等,在冷凍過程中不斷的攪拌,使其不凝固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