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寸名
卑微的姓名。自謙之詞。 宋 陳亮 《戊申再上孝宗皇帝書》:“陛下用其喜怒哀樂愛惡之權以鼓動天下,使如臣者得借方寸之地,以終前書之所言而附寸名於竹帛之間,不使 鄧禹 笑人寂寞。”
《漢語大詞典》:陋誠(陋誠)
愚誠,愚忠。自謙之詞。 南朝 梁 江淹 《讓太傅揚州牧表》:“擢臣瑣姿,鑒臣陋誠?!?/div>
分類:愚忠自謙
《漢語大詞典》:謝拙(謝拙)
自謙愚笨而辭職。《宋書·王宏傳》:“既鯨鯢折首, 西夏 底定,便宜訴其本懷,避賢謝拙?!?/div>
《漢語大詞典》:頑虛(頑虛)
愚鈍而懦弱的人,多作自謙之辭。《三國志·吳志·薛瑩傳》:“瞻彼舊寵,顧此頑虛,孰能忍媿,臣實與居。”
《漢語大詞典》:贅貳(贅貳)
身任副職者的自謙之詞。 宋 袁甫 《知徽州奏便民五事狀》:“臣歲在己卯,贅貳 霅川 ?!?/div>
分類:副職自謙
《漢語大詞典》:幽愚
幽暗愚昧。多用為自謙之辭。南齊書·虞玩之傳:“詔逮幽愚,謹陳妄説?!?唐 方干 《初歸故里獻侯郎中》詩:“不是幽愚望榮忝,君侯異體亦何安?!?/div>
《漢語大詞典》:狂闇
(1).狂妄而不明事理。 宋 蘇轍 《和孔武仲金陵九詠·天慶觀》:“孤墳弔遺直,狂闇閔 元規(guī) ?!?br />(2).指狂妄而不明事理的人。用為自謙之詞。《后漢書·劉陶傳》:“臣東野狂闇,不達大義,緣廣及之時,對過所問,知必以身脂鼎鑊,為天下笑。”
《漢語大詞典》:俚談(俚談)
(1).民間的,鄙陋的議論。 明 方孝孺 《讀崔豹〈古今注〉》:“茍有補,雖俚談野語亦不得而棄之。” 明 沈德符 野獲編·列朝·建文君出亡:“且妄創(chuàng)俚談,自呈敗缺,一時不讀書不諳事之人,間為所惑?!?br />(2).謂淺近的語句。用于自謙。《西游記》第一百回:“一夜無寐,口占幾句俚談,權表謝意。”
《國語辭典》:棉薄  拼音:mián bó
自謙的話。指自己的能力薄弱。清。徐珂《清稗類鈔。義俠類。顧貞觀救吳兆騫》:「吳素負才名,又與先生莫逆,老夫愿一效棉薄?!挂沧鳌妇d薄」。
《漢語大詞典》:小尼
(1).年幼的尼姑。 唐 白居易 《龍花寺主家小尼》:“頭青眉眼細,十四女沙彌?!?br />(2).女尼自謙之稱。鏡花緣第五五回:“諸位小姐如要拈香,不過一墻之隔,小尼奉陪過去?!?/div>
《國語辭典》:下妾  拼音:xià qiè
舊時女子自貶、自謙之辭。《左傳。襄公二十三年》:「若免于罪,猶有先人之敝廬,下妾不得與郊吊。」
《漢語大詞典》:衷愚
愚忠。謂盡忠而不明事理。多用作臣子上言于帝王的自謙之詞。 明 無名氏 《鳴鳳記·易生避難》:“臣子道:‘愿竭衷愚,掛冠去,復何辭?!?/div>
《漢語大詞典》:庸怠
(1).謂才識平庸且生性懶惰。常用作自謙詞。 唐 劉允濟 《經(jīng)廬岳回望江州想洛川有作》詩:“竊價慚庸怠,叨聲逾寂寞?!?br />(2).指才識平庸且生性懶惰的人。文選·劉孝標〈辯命論〉:“夫圣人之言……或立教以進庸怠,或言命以窮性靈?!?呂向 注:“圣人立教有、、、《樂》,以進中庸嬾墯之人?!?/div>
《漢語大詞典》:玉山桂
晉書·郤詵傳:“ 泰始 中,詔天下舉賢良直言之士,太守 文立 舉 詵 應選……累遷 雍州 刺史。 武帝 於 東堂 會送,問 詵 曰:‘卿自以為何如?’ 詵 對曰:‘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 崑山 之片玉?!北咀灾t之詞,謂己僅為眾美之一。后以“玉山桂”喻眾美之特出者。 唐 杜甫 《贈李公邕》詩:“慷慨嗣真作,咨嗟玉山桂?!?/div>
《漢語大詞典》:戇冥(戇冥)
愚昧,不明事理。亦用為自謙之詞。 宋 呂晦 《蘄州謝上表》:“伏念臣戇冥所賦,忠樸是存;篤於愛君,惟知盡道?!?/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