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紹興山陰人,字仲謙。孝宗隆興元年進士。又中博學(xué)宏詞科。歷官中書舍人。光宗紹熙中應(yīng)詔言婦謁漸行、親幸預(yù)政等事,時論稱之。仕至吏部侍郎,兼秘書監(jiān)。卒謚文清。
全宋文·卷五七一五
莫叔光,字仲謙,會稽(今浙江紹興)人。隆興元年舉進士,又中博學(xué)弘詞科。歷官秘書郎、著作郎、起居郎、中書舍人、吏部侍郎兼秘書監(jiān)、禮部侍郎。卒,謚文清。見《宋會要輯稿》禮四九之五八、禮五八之九八、崇儒四之三一,《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八,《嘉泰會稽志》卷一五。
宋登科記考
字仲謙。紹興府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隆興元年(1163年)進士。淳熙八年(1181年)博學(xué)宏詞科。《宋登科記考》按:是歲知舉官不用臺諫官,不用樞密院官為試官,以重邊事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93 【介紹】: 宋蜀州人,字子遠(yuǎn)。高宗紹興二十七年進士。孝宗朝數(shù)入對,論時弊,累遷侍御史。林栗奏朱熹傲慢,晉臣上疏留熹而排栗,時論歸重。光宗紹熙元年,除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帝自南郊后久不御朝,晉臣與留正同心輔政。四年,知樞密院事。卒謚文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泉州南安人,字麟之。高宗紹興二十七年進士。歷起居舍人,充吊祭金國使。金伴使以三節(jié)人衣帶服飾為非,請易之,并露刃恐以禍福,廷瑞寧死不從。使還,除吏部侍郎。在朝屢有章奏,多被采納。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吳宗旦,宜興(今屬江蘇)人。高宗紹興三十年(一一六○)進士(清嘉慶《宜興縣志》卷七)。孝宗乾道七年(一一七一),除大理評事(《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之二一)。淳熙元年(一一七四),知開州(同上書選舉二二之一)。八年,入為刑部員外郎(同上書選舉二二之四)。十年,遷大理少卿(同上書職官二四之三六)。光宗紹熙中出為廣西提刑、江西提刑(同上書職官七三之七、食貨二八之三○)。寧宗慶元元年(一一九○)召為中書舍人兼侍講(同上書職官六之七一)。三年,以刑部侍郎兼直學(xué)士院(《宋中興學(xué)士院題名錄》卷二八)。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五八二七
吳宗旦,字宜之,常州宜興(今江蘇宜興)人。舉進士第。乾道中為大理評事。淳熙初知開州,入朝為大理少卿,遷正卿。淳熙十二年,為言者所劾,降兩官放罷。出為嘉州路運判,遷提刑。紹熙初,除廣西提刑,徙江西,知舒州。慶元初為中書舍人,遷刑部侍郎、直學(xué)士院,以阿附宦者王德謙,旋黜。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二之八,《宋史》卷三七,《兩朝綱目備要》卷一、五,《攻愧集》卷三五,雍正《廣西通志》卷五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54—1217 【介紹】: 宋溫州瑞安人,字行之。孝宗乾道八年進士。嘗從陳傅良學(xué)。任廣德軍教授,除敕令所刪定官。光宗時,歷武學(xué)博士、秘書省正字兼實錄院檢討官。寧宗立,韓侂胄執(zhí)政,力請外補,出為提舉福建常平。被劾與朱熹交往過密,罷奉祠八年。召為吏部員外郎。侂胄死,彈徼韓黨勘。除龍圖閣待制、知泉州,徙建康府、福州。入為權(quán)兵部尚書兼修玉牒官。留意當(dāng)朝國史,嘗續(xù)司馬光《公卿百官表》。有《國朝編年政要》、《國朝實錄列傳舉要》等。今存《育德堂奏議》。
全宋詩
蔡幼學(xué)(一一五四~一二一七),字行之,瑞安(今屬浙江)人。孝宗乾道八年(一一七二)進士。光宗紹熙間為著作佐郎兼實錄院檢討官(《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九),出提舉福建常平茶事。寧宗慶元二年(一一九六)以事放罷(《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三之六七)。閑居八年,召為吏部郎官,嘉定元年(一二○八)遷中書舍人兼侍講(同上書職官六之七三)。二年,試禮部侍郎兼直學(xué)士院兼侍讀(同上書崇儒七之二九),出知泉州(《宋中興學(xué)士院題名錄》)。歷知建康府、福州兼福建安撫使。十年卒,年六十四。有《西垣集》,已佚。事見《水心集》卷二三《兵部尚書蔡公墓志銘》。今錄詩六首。
全宋文·卷六五七○
蔡幼學(xué)(一一五四——一二一七),字行之,溫州瑞安(今浙江瑞安)人。少從陳傅良學(xué)。登乾道八年進士第,教授廣德軍、潭州。光宗立,歷秘書省正字、校書郎。寧宗即位,韓侂胄用事,力求外補,特除提舉福建常平。坐與朱熹關(guān)系密切,為御史劾罷,奉祠凡八年。開禧中,召為吏部員外郎,遷國子司業(yè)、宗正少卿,皆兼權(quán)中書舍人。侂胄誅,遷中書舍人兼侍講。嘉定初兼直學(xué)士院,除刑部、吏部侍郎。以龍圖閣待制出知泉州、福州,進福建安撫使。升寶謨閣直學(xué)士、權(quán)兵部尚書兼太子詹事。嘉定十年卒,年六十四,謚文懿。著有《春秋解》、《國朝編年政要》、《育德堂集》等多種,存世者僅《育德堂外制》五卷、《育德堂奏議》六卷。見《宋史》卷四三四本傳,孫詒讓《溫州經(jīng)籍志》。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臨江軍新淦人,字無玷。高宗紹興三十年進士。性耿介,恥于奔競。累官太府丞。光宗紹熙初,出知池州,改常州。召拜監(jiān)察御史,持論正平,不隨不激。官至起居郎兼權(quán)刑部侍郎。
全宋文·卷六二七二
曾三復(fù),字無玷,臨江軍新淦(今江西新干)人。乾道六年進士。淳熙末,為主管官告院,遷太府寺簿,歷將作、太府丞。紹熙初,出知池州,改常州。召為御史檢法,拜監(jiān)察御史,轉(zhuǎn)太常少卿,進起居舍人。累官至起居郎、兼權(quán)刑部侍郎。以疾告老,卒。見《宋史》卷四一五本傳,《明一統(tǒng)志》卷五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英仲。孝宗乾道八年進士。淳熙末召為國子監(jiān)簿。光宗立,除司封郎,兼嘉王府直講。遷軍器少監(jiān),出使江東。寧宗朝歷起居舍人,除侍講。嘗講《尚書·無逸篇》,喻小人在朝君子在野之意,為孝宗所嘉。未幾卒。
全宋詩
陳士楚(?~一一九五),字英仲,莆田(今屬福建)人。孝宗乾道八年(一一七二)進士,調(diào)臨江軍戶曹參軍,攝知新喻縣,調(diào)侯官縣。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為樞密院編修官。光宗紹熙二年(一一九一),權(quán)孝功郎官(《宋會要輯稿》職官一○之四二),兼嘉王府直講。歷軍器少監(jiān),提舉江南東路茶鹽。寧宗慶元元年,召為起居舍人兼侍講(同上書職官六之七一),尋卒。明弘治《興化府志》卷三四有傳。
全宋文·卷六二一二
陳士楚,字英仲,興化軍莆田(今福建莆田)人。早從林光朝學(xué)。乾道八年進士及第。淳熙末,為國子監(jiān)簿。紹熙中,除司封郎、兼嘉王府直講,樞密院編修官,權(quán)考功郎、江東提舉,吏部郎官。慶元初官起居舍人兼侍講。見《永樂大典》卷三一五五引《氏族類稿》,《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之七一、選舉二二之九、食貨六八之九五,《止齋集》卷一七,《萬姓統(tǒng)譜》卷一八,《閩中理學(xué)淵源考》卷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56—1241 【介紹】: 宋婺州東陽人,字壽朋。從呂祖謙學(xué)。光宗紹熙四年進士。歷任監(jiān)司及州府官,累遷權(quán)工部侍郎。理宗即位,屢論時政,所言多中,拜參知政事兼知樞密院事。端平元年,朝廷欲乘金亡之機收復(fù)河南,又上疏反對,以為法度破壞,號令不行,財用不豐,糧草不繼,恐兵興之后引起民變。三年,進左丞相。嘉祐三年,拜平章軍國重事,封肅國公。每以上游重地為念,請建節(jié)度宣撫使,提兵戍夔州路。四年,加少師、保寧軍節(jié)度使,封魯國公。卒謚文惠。有《周禮總說》、《孔山文集》等。
全宋詩
喬行簡(一一五六~一二四一),字壽朋,學(xué)者稱孔山先生(《敬鄉(xiāng)錄》卷一三),東陽(今屬浙江)人。學(xué)于呂祖謙。光宗紹熙四年(一一九三)進士。寧宗嘉定三年(一二一○)為秘書省正字兼樞密院編修官,次年知通州(《南宋館閣續(xù)錄》卷八、九)。歷淮南轉(zhuǎn)運判官、浙西提點刑獄、提舉常平、知鎮(zhèn)江府,十四年,除國子司業(yè)(《吳郡志》卷七)。理宗即位,累遷參知政事,知樞密院事。淳祐元年卒,年八十六,謚文惠。有《孔山文集》,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一七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六六四六
喬行簡(一一五六——一二四一),字壽朋,號孔山居士,婺州東陽(今浙江東陽)人。早學(xué)于呂祖謙,紹熙四年進士及第。累官至淮南西路轉(zhuǎn)運判官,兼淮西提點刑獄、提舉常平,遷宗正少卿、秘書監(jiān)、權(quán)工部侍郎。理宗即位,累遷至參知政事、兼知樞密院事。端平初,拜右丞相。三年,拜左丞相。嘉熙三年,拜平章軍國重事,歷封肅國公、魯國公。淳祐元年卒,年八十六,謚文惠。行簡歷練老成,居官無所不言,好薦士。所著有《周禮總說》、《孔山文集》?!?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一七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眉州眉山人,徙居邵武,字伯起,號斯庵。任伯雨曾孫。孝宗淳熙二年進士。曾從朱熹學(xué),熹稱為開濟士。寧宗開禧初,為禮部尚書,奏為周敦頤、程顥、程頤賜謚。進端明殿學(xué)士、簽書樞密院事兼權(quán)參知政事,尋提舉臨安洞霄宮。卒謚宣獻。
全宋詩
任希夷(一一五六~?),字伯起,號斯庵。伯雨曾孫。其先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徙居邵武(今屬福建)。弱冠登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進士第(明嘉靖《邵武府志》卷八)。調(diào)浦城簿、蕭山丞。寧宗開禧初為太常寺主簿。嘉定四年(一二一一),以宗正丞兼太子舍人。累遷禮部尚書兼給事中。十二年,簽書樞密院事,十三年,兼參知政事(《宋史》卷四○《寧宗本紀(jì)》)。十四年,出知福州(《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八之六三)。卒謚宣獻。有《斯庵集》,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九五、明嘉靖《邵武府志》卷一三有傳?!∪蜗R脑?,據(jù)《錦繡萬花谷》、《全芳備祖》等書所錄,編為一卷。
全宋文·卷六四三五
任希夷(一一五六——?),字伯起,號斯庵,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伯雨四世孫,徙居邵武。從朱熹學(xué)。登淳熙二年進士第,調(diào)建寧府浦城簿。開禧初,主太常簿,遷禮部尚書,兼給事中。嘉定十二年自吏部尚書除端明殿學(xué)士、簽書樞密院事,次年知樞密院事兼權(quán)參知政事。罷,提舉洞霄宮。卒謚宣獻。希夷刻意問學(xué),篤信力行,甚為朱熹所重。著有《斯庵集》。見《宋史》卷三九五本傳,《宋宰輔編年續(xù)錄》卷二,嘉靖《邵武府志》卷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57—1213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退翁,號退齋。劉夙子。孝宗淳熙八年進士。知臨川縣,入為太常寺丞。時韓侂胄為相,使彌正行兩淮議用鐵錢,返極議其非,侂胄怒而不聽。官終吏部侍郎。有《退齋遺稿》。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傅伯壽,字景仁,河陽(今河南孟縣南)人,居晉江(今福建泉州)。自得子。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進士。乾道八年(一一七二)再舉博學(xué)宏詞科。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為著作佐郎,遷著作郎(《南宋館閣錄》卷七、八)。歷知道州、漳州。光宗紹熙元年(一一九○)除禮部郎中(《宋會要輯稿》禮一五之六一)。三年,出為江南東路轉(zhuǎn)運副使。五年,改兩浙西路提點刑獄(《景定建康志》卷二六)。以韓侂胄薦,召除中書舍人,直學(xué)士院。寧宗慶元中出知建寧府。嘉泰二年(一二○二),為翰林學(xué)士。三年,為吏部尚書,兼秘書省檢閱文字,兼實錄院修撰(《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九)。官至簽書樞密院事(《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四之二九)?!?a target='_blank'>宋史翼》卷四○有傳。今錄詩七首。
全宋文·卷六二六三
傅伯壽,字景仁,泉州晉江(今福建泉州)人。登隆興元年進士第,復(fù)中乾道八年博學(xué)宏詞科。歷官太常丞、著作郎、尚書司封郎,出知道州、漳州。光宗即位,入為朝散大夫、禮部郎中、實錄院檢討官,出為浙西提刑。復(fù)入,除中書舍人,兼直學(xué)士院。寧宗慶元初,拜翰林學(xué)士,遷禮部尚書,以徽猷閣學(xué)士出知建寧府。嘉泰中,復(fù)為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三年,除端明殿學(xué)士、簽書樞密院事,辭不拜,除在京宮觀,卒。嘉定初,臣僚奏論其諂附韓侂胄,追三官。見《南宋館閣錄》卷七、八,《宋宰輔編年錄》卷二○,《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四之一○,《宋史翼》卷四○。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二六○
范仲藝,字東叔,華陽(今四川成都)人,祖禹孫。登乾道五年進士第。淳熙七年除秘書郎,歷官著作郎、軍器少監(jiān)、軍器監(jiān),調(diào)樞密院檢詳諸房文字、兼國史院編修官,轉(zhuǎn)右司郎中。紹熙中知潼川府、利州路提刑。慶元三年為宗正少卿,遷中書舍人。五年除吏部侍郎,終龍圖閣直學(xué)士。與葉適、陳亮善。見《宋會要輯稿》選舉五之五、二一之三、二二之七、職官七三之五九、食貨六一之一二五,《南宋館閣續(xù)錄》卷八、九。
莫子純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七○一
莫子純(一一五九——一二一五),字粹中,紹興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慶元二年試禮部第一。為秘書省正字,歷校書郎、著作佐郎、著作郎,遷起居舍人。出知溫州。官至右文殿修撰。嘉定八年卒,年五十七。見《南宋館閣續(xù)錄》卷八、九,《宋會要輯稿》禮四九之八二、選舉二之三○,《宋中興學(xué)士院題名錄》、《會稽續(xù)志》卷五,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一五、一二六、一六○。
宋登科記考
字粹中。紹興府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慶元二年(1196年)進士省元,殿試第一,因有官人降為第二,但享有狀元恩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明州鄞縣人,字炳如,一作炳儒。高閌從子。聞見博洽,多識典故。高宗紹興三十年進士。調(diào)吳興主簿。孝宗朝為太學(xué)博士兼國史院編修官,與修《四朝國史》。擢將作丞兼實錄院檢討官,修《高宗實錄》。又兼玉牒所檢討官,修《神宗玉牒》及《徽宗玉牒》。寧宗即位,歷遷國子祭酒、中書舍人、實錄院同修撰、同修國史等職。依附韓侂胄,與胡纮力詆朱熹道學(xué)為偽學(xué),文人學(xué)士遭擯斥者頗眾。拜翰林學(xué)士兼侍讀、實錄院修撰、修國史。除華文閣學(xué)士、知建寧府。后以臺臣言奪職。
全宋詩
高文虎,字炳如,四明(今浙江寧波)人。高宗紹興三十年(一一六○)進士,調(diào)吳興縣主簿。孝宗淳熙五年(一一七八)以國子正兼國史院編修官。光宗紹熙五年(一一九四)擢將作監(jiān)兼實錄院檢討官、玉牒所檢討官。寧宗慶元元年(一一九五)遷軍器少監(jiān)。二年,為國子司業(yè),遷祭酒。三年,以中書舍人兼實錄院同修撰。五年,拜翰林院學(xué)士兼侍讀。出知建寧府,以事奪職,卒。事見《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九,《宋史》卷三九四有傳。今錄詩十二首。
全宋文·卷五四一一
高文虎,字炳如,一云字炳儒,明州鄞縣(今浙江寧波)人,閌從子。紹興三十年進士。累遷太學(xué)博士兼國史院編修官,與修《四朝國史》。出知建昌軍。擢將作丞兼實錄院檢討官,修《高宗實錄》;又兼玉牒所檢討官,修《神宗玉牒》、《徽宗玉牒》。寧宗即位,遷軍器少監(jiān)兼將作監(jiān),遷國子司業(yè)兼學(xué)士院權(quán)直,除中書舍人兼祭酒,遷兵部侍郎,拜翰林學(xué)士兼侍讀,除華文閣學(xué)士、知建康府。丐祠,提舉太平興國宮。文虎以博洽自負(fù),與胡纮共攻道學(xué),久司學(xué)校,凡言性命道德皆絀之。后以臺臣言奪職,卒。著作今存《蓼花洲閑錄》一卷。見《宋史》卷三九四本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宋之瑞,字伯嘉,號樵隱(《天臺續(xù)集別編》卷五),天臺(今屬浙江)人。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進士。乾道八年(一一七二)為江陰軍教授(明嘉靖《江陰縣志》卷一二)。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除宗正寺丞(《宋會要輯稿》選舉一一之三八)。十五年,為秘書丞。十六年,都大提點坑冶鑄錢。光宗紹熙二年(一一九一)使金(同上書職官五一之三七)。歷樞密院檢詳文字、大理少卿,出提舉福建常平、提點刑獄。寧宗慶元二年(一○九六)為秘書少監(jiān),遷中書舍人,兼實錄院同修撰。五年,知寧國府,徙知泉州(清康熙《寧國府志》卷九)、江陵府。嘉定初,以龍圖閣待制致仕(《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四之三七)。事見《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九。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五八二六
宋之瑞,字伯嘉,號樵隱,臺州天臺(今浙江天臺)人。隆興元年進士。淳熙十三年為宗正寺丞。紹熙二年由戶部郎中試?yán)舨可袝哪隇榇罄砩偾?,改提點刑獄。慶元二年二月除秘書少監(jiān),四月任中書舍人兼實錄院修撰。復(fù)知泉州。嘉泰二年知寧國府,又知江陵府。嘉定二年以寶謨閣直學(xué)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以通奉大夫、龍圖閣待制致仕(《嘉定赤城志》作以光祿大夫致仕)。見《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九,《宋會要輯稿》職官五一之三七、職官五五之二六、職官七四之一○、職官七四之一二、職官七四之三二、職官七四之三七、選舉一一之三八,《宋史》卷三六、一七三、三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