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072—1128 【介紹】: 宋溫州瑞安人,字少伊,世稱橫塘先生。從程頤學。哲宗紹圣元年進士?;兆谛土辏偈诒O(jiān)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請削三公權(quán),忤時相王黼;又論童貫不可用;言和買、和糴、鹽法害民;奏免江浙茶鹽比較之法。旋遭斥逐。欽宗即位,以左正言召,進中書舍人,旋因言落職。高宗建炎元年,除御史中丞,為權(quán)相黃潛善等譖罷,以資政殿學士提舉洞霄宮,至京口卒。謚忠簡。有《橫塘集》。全宋詩
許景衡(一○七二~一一二八),字少伊,溫州瑞安(今屬浙江)人。早年縱學程頤,哲宗元祐九年(一○九四)進士?;兆诖笥^中為敕令所刪定官。久之,除通判大名府,未行,改逮判福州。后奉祠館。宣和二年(一一二○),除殿中侍史。以忤王黼去官。欽宗嗣位,以左正言召,避親嫌改太常少卿,兼太子論德,旋試中書舍人。以為李光等辨白,罷與宮祠。高宗即位,除御史中丞,拜尚書右丞。為黃潛善等排沮,罷為資政殿大學士、提舉杭州洞霄宮。至京口,得暍疾卒,年五十七。謚忠簡。有《橫塘集》三十卷,已佚。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橫塘集》二十卷,其中詩六卷。事見《斐然集》卷二六《許公墓志銘》,《宋史》卷三六三有傳。 許景衡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橫塘集》為底本,校以瑞安孫氏《永嘉叢書》所收《橫塘集》(簡稱永嘉本)等。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三○八五
許景衡(一○七二——一一二八),字少伊,溫州瑞安(今浙江瑞安)人,登紹圣元年進士第。宣和六年,為監(jiān)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欽宗時,遷中書舍人。建炎元年,除御史中丞,進尚書右丞。黃潛善等惡其異己,譖罷為資政殿學士、提舉杭州洞霄宮。二年卒,年五十七,謚忠簡。景衡得程頤之學,學者稱橫塘先生。有《橫塘集》?!?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六三有傳,又見《斐然集》卷二六《許公墓志銘》等。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泉州晉江人,字處善。曾孝廣弟。歷官起居舍人、殿中監(jiān)、戶部侍郎,坐事累貶至安遠軍節(jié)度副使?;兆谛投?,復為天章閣待制、知歙州。方臘起兵青溪,孝蘊約敕郡內(nèi),分兵守厄塞。移知杭州,時城已陷,單車至城下。既克復,令軍士勿枉殺。以功加龍圖閣學士。卒年六十五。全宋文·卷二七七八
曾孝蘊,字處善,泉州晉江(今福建泉州)人。公亮從子,孝廣弟。紹圣中,累遷起居舍人。崇寧中擢為殿中監(jiān),以集賢殿修撰出知襄州,徙江浙荊淮發(fā)運。召為戶部侍郎。徙工部,以顯謨閣待制知杭州。后貶安遠軍節(jié)度副使。政和四年六月,復為集賢殿修撰。宣和二年,復天章閣待制、知歙州。論破方臘功,進顯謨閣直學士,又加龍圖閣學士。卒,年六十五?!?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二《曾公亮傳》有附傳。又見《宋會要輯稿》選舉三三之二八。
人物簡介
【生卒】:1074—1138 【介紹】: 宋建州崇安人,字康侯。胡淵子。哲宗紹圣四年進士。歷太學博士、提舉湖南、成都學事,以不肯阿附,為蔡京、耿南仲所惡。高宗即位,為給事中、中書舍人,上《時政論》二十一篇,力陳恢復方略。旋以疾求去,不允,除兼侍讀,專講《春秋》。后因反對重用朱勝非去職,提舉宮觀。卒謚文定。有《春秋傳》、《資治通鑒舉要補遺》等。全宋詩
胡安國(一○七四~一一三八),字康侯,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寅父。哲宗紹圣四年(一○九七)進士。除江陵府學教授,為太學博士。徽宗崇寧五年(一一○六),通判成德軍。政和元年(一一一一),提舉成都府路學事。宣和元年(一一一九),提舉江南東路學事。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除中書舍人,以右文殿修撰知通州。高宗紹興元年(一一三一),除給事中。五年,提舉江州太平觀。八年,卒,年六十五。謚文定。有《春秋傳》傳世。文集十五卷、《資治通鑒法要補遺》一百卷,皆已佚。事見《斐然集》卷二五《先公行狀》,《宋史》卷四三五有傳。今錄詩二十二首。全宋文·卷三一四六
胡安國(一○七四——一一三八),字康侯,建寧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年二十四中紹圣四年進士,哲宗親擢第三。為太學博士,足不躡權(quán)門。提舉湖南學事,除通判成德軍。政和元年,除提舉成都學事。父沒終喪,稱疾不仕。除屯田郎、太常少卿、起居郎,皆辭。朝旨屢趣行,除中書舍人,賜三品服。出為右文殿修撰、知通州。紹興元年,除給事中,尋兼侍讀。落職提舉仙都觀。五年,除徽猷閣待制、知永州,辭。提舉江州太平觀,令纂修所著《春秋傳》(存)。除知永州,辭,復提舉江州太平觀,進寶文閣直學士。八年四月卒,年六十五。詔贈四官,謚曰文定。著有文集十五卷,《資治通鑒舉要補遺》一百卷。見胡寅《先公行狀》(《斐然集》卷二五),《宋史》卷四三五本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74—1127 【介紹】: 宋潭州長沙人,字彥成。譚章子。哲宗元符三年進士。時王氏學盛行,世績置其書不觀。又中詞學兼茂科,除秘書省正字。不附蔡攸、梁師成。久次不遷。官吏部,幸臣妄引恩澤任子,持不與。擢中書舍人,上言謹命令、惜名器等六事,為當路所疾。進給事中兼侍讀,改禮部侍郎。金騎南下,扈車駕至金帥帳,以十害說其用事者,金人聳聽。張邦昌令直學士院,稱疾不起。以憂卒。建炎初追謚端潔。有文集及《易傳》、《奏議》、《外制》、《師陶集》等。全宋文·卷三一三二
譚世績(一○七四——一一二七),字彥成,潭州長沙(今湖南長沙)人。元符三年第進士,教授郴州,又中詞學兼茂科,除秘書省正字。后為司門員外郎、遷吏部,后擢中書舍人,言為當路所疾,以徽猷閣待制知婺州。進給事中兼侍讀,改禮部侍郎。張邦昌僭國,令直學士院,稱疾不起。建炎元年以憂卒,年五十四,贈端明殿學士。有《易傳》十卷、《本朝宰執(zhí)表》八卷、文集三十卷。《宋史》卷三五七有傳,又見《宋史》卷二○二、二○三、二○八等。
人物簡介
【生卒】:1075—1127 【介紹】: 宋常州晉陵人,字子安,一字安常。第進士,又中詞學兼茂科。歷官太學博士、太常少卿、中書舍人,出知拱州。欽宗靖康初提舉醴泉觀。金人立張邦昌,拒受其偽命,憂憤廢食而卒。全宋文·卷三○四○
李熙靖,(一○七五——一一二七),字子安,常州晉陵(今江蘇常州)人,公弼子。擢進士第,又中詞學兼茂,為太學正,升博士,除提舉河東學事,留為兵部員外郎。忤王黼,左遷太常少卿。黼罷,拜中書舍人,出知洪州。靖康初為顯謨閣待制,提舉醴泉觀。金人立張邦昌,命熙靖權(quán)直學士院,拒命,憂憤而卒,年五十三,追贈端明殿學士。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宋史》卷三五七《李熙靖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76—1134 【介紹】: 宋中山陽曲人,字履道,號初寮。哲宗元符三年進士?;兆谡椭?,自秘書少監(jiān)除中書舍人,擢御史中丞。以疏劾蔡京,遷翰林學士承旨。宣和元年,拜尚書右丞。三年,遷左丞。五年,授燕山府路宣撫使,知燕山府。遼降將郭藥師同知府事,驕橫跋扈,安中不能制,曲意奉之。召還,為大名府尹。欽宗靖康初,為言者所劾,累貶象州安置。善屬文,尤工四六。有《初寮集》。全宋詩
王安中(一○七六~一一三四,此據(jù)《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及《宋史》本傳推算,如按《文忠集》卷一五《跋初寮王左丞贈曾祖詩及竹林泉賦》所記推算,生年提前一年),字履道,號初寮,中山陽曲(今山西太原)人。哲宗元符三年(一一○○)進士。調(diào)瀛州司理參軍、大名縣主簿,歷秘書省著作郎?;兆谡烷g,除中書舍人,擢御史中丞。疏蔡京罪,為翰林學士,遷承旨。宣和元年(一一一九),拜尚書右丞,三年,為左丞。五年,主聯(lián)金攻遼,授慶遠軍節(jié)度使、河北河東燕山府路宣撫使、知燕山府(《宋會要輯稿》職官四一之二○)。七年,宋金啟釁,以上清寶箓宮使兼侍讀召還(同上書職官五四之一一)。除建雄軍節(jié)度使、大名府尹兼北京留守司。欽宗靖康初,連貶隨州、象州安置。高宗即位,內(nèi)徙道州,尋放自便。紹興四年卒(《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七五),年五十九。有《初寮集》七十六卷,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八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二有傳?!⊥醢仓性姡杂坝∥臏Y閣《四庫全書·初寮集》為底本,校以清乾隆翰林院抄本(簡稱抄本,藏北京圖書館)。新輯集外詩,編為第三卷。全宋文·卷三一五○
王安中(一○七六——一一三四),字履道,號初寮,中山曲陽(今河北曲陽)人。元符三年進士及第,調(diào)瀛州司理參軍、大名縣主簿。歷秘書省著作郎。政和間為中書舍人,擢御史中丞。因疏劾蔡京,遷翰林學士,又遷承旨。宣和初拜尚書右丞。三年,為左丞。五年,授慶遠軍節(jié)度使、燕山府路宣撫使,與遼降將郭藥師同知府事。藥師跋扈,安中不能制。召還,除檢校太保、建雄軍節(jié)度使、大名府尹兼北京留守司公事。靖康初為言者所論,罷為觀文殿大學士、提舉嵩山崇福宮。累貶象州安置。紹興初,復左中大夫。四年,卒,年五十九?!?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二有傳。事跡又見周必大《初寮集序》(《初寮集》卷首),《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七五。
人物簡介
【生卒】:1076—1141 【介紹】: 宋潤州丹陽人,字公巽。哲宗元符三年進士?;兆跁r,除秘書郎,拜中書舍人,遷給事中。因劾內(nèi)侍梁師成強市百姓墓田,增辟園池,黜守宣州。欽宗即位,召為翰林學士,知越州兼浙東安撫使。高宗建炎改元,上疏乞請減上供數(shù)額。紹興二年,除參知政事。秦檜劾其專擅,罷去。好古博雅,工畫及篆籀,有《忠惠集》。門人私謚忠惠。全宋詩
翟汝文(一○七六~一一四一),字公巽,丹陽(今屬江蘇)人。哲宗元符三年(一一○○)進士,為侍親不仕。親喪服闋,除議禮局編修官。徽宗召對,除秘書郎。大觀元年(一一○七),除著作佐郎。二年,遷起居郎。政和三年(一一一三),除中書舍人、遷給事中。因劾內(nèi)侍梁師成,出知宣州。欽宗即位,召為翰林學士,知越州兼浙東安撫使。這`高宗紹興初,除翰林學士承旨,尋除參知政事。秦檜劾其專擅,罷去。十一年,卒,年六十六。謚忠惠。著有《忠惠集》三十卷,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十卷。事見《忠惠集》附錄《孫繁重刊翟氏公巽埋銘》,《京口耆舊傳》卷四、《宋史》卷三七二有傳。今錄詩三首。全宋文·卷三二○五
翟汝文(一○七六——一一四一),字公巽,潤州丹陽(今屬江蘇鎮(zhèn)江)人。元符三年進士及第,以親老不調(diào)者十年。擢議禮局編修官,召對,徽宗嘉之,除秘書郎。久之,召除著作郎,遷起居郎,除中書舍人。出知襄州,移知濟州,復知唐州,以謝章自辨罷。未幾起知陳州,召拜中書舍人,命同修《哲宗國史》,遷給事中。出守宣州,召為吏部侍郎,出知廬州,徙密州。欽宗即位,召為翰林學士,改顯謨閣學士,知越州兼浙東安撫使。紹興元年,召為翰林學士兼侍講,除參知政事、同提舉修政局。忤秦檜,罷去。紹興十一年八月二十九日卒于平江府常熟縣寓所,享年六十有六。所著有《忠惠集》三十卷、《東漢通史》五十卷、《圃學》五卷、《人物志》五卷、《廣聞》三卷。事見《翟氏公巽埋銘》(《忠惠集》附錄),《宋史》卷三七二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77—1148 【介紹】: 宋蘇州吳縣人,字少蘊,號石林。哲宗紹圣四年進士。為丹徒尉?;兆诔圻w翰林學士,極論士大夫朋黨之弊。帥潁昌府,發(fā)常平粟賑民,抵制宦官楊戩等搜括,捕抑貪吏,遭廢黜。高宗即位,除戶部尚書,遷尚書左丞。紹興中,除江東安撫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宮留守,致力于抗金防務及籌措軍餉。官終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平生嗜學博洽,尤工于詞。有《建康集》、《石林詞》、《避暑錄話》、《石林燕語》、《石林詩話》等。全宋詩
葉夢得(一○七七~一一四八),字少蘊,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后定居吳興弁山,家有石林園,因號石林居士。哲宗紹圣四年(一○九七),除起居郎,二年,遷翰林學士,三年,出知汝州,尋落職,提舉洞霄宮。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起知蔡州,移帥穎昌府。忤楊戩、李彥,提舉鴻慶宮。欽宗靖康元年(一○二六),知杭州(《乾道臨安志》卷三)。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落職,提舉太平觀。二年,為翰林學士兼侍讀。三年,罷歸湖州(《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二、一六、一七、一八、二○)。紹興元年(一○三一),起為江東安撫大使兼知建康府,兼壽春等六州宣撫使,抗擊金兵。十二年冬,移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十四年,請老,提舉洞霄宮。十六年,致仕(同上書卷一四七、一四八、一五二、一五四)。十八年,卒于湖州。葉氏家富藏書,著述繁多,《石林總集》一百卷等,已佚;有《石林居士建康集》(《直齋書錄解題》著錄十卷,今存八卷,系帥建康時詩文)、《石林燕語》、《避暑錄話》、《巖下放言》等傳世?!?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四五有傳?!∪~夢得詩,以毛晉汲古閣原藏明抄本《石林居士建康集》為底本,校以鄧邦述校跋清影印抄宋刻本(簡稱影宋本)及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詞學圖錄
葉夢得(1077-1148) 字少蘊,號石林居士。蘇州吳縣人,居烏程。有《石林詞》。全宋文·卷三一六二
葉夢得(一○七七——一一四八),字少蘊,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后卜居湖州烏程(今浙江湖州)卞山之石林谷,因自號石林居士。紹圣四年登進士第,調(diào)丹徒尉。大觀中,累遷中書舍人、翰林學士。以忤童貫,降龍圖閣直學士、知汝州,尋落職奉祠。政和中,起知蔡州,歷知潁昌府、應天府、杭州,或起或廢。高宗建炎二年,復為翰林學士、知制誥、兼侍讀,尋除戶部尚書。三年二月,拜尚書左丞。以與宰相朱勝非意見不合,執(zhí)政十四日而罷,以資政殿學士歸隱卞山。紹興元年,起為江南東路安撫大使兼知建康府、兼壽春等六州宣撫使,次年罷。八年,再任江東安撫制置大使、知建康府兼行宮留守。兩鎮(zhèn)建康,布置江防,多得其力。升資政殿大學士、觀文殿學士,移知福州。十六年,拜崇信軍節(jié)度使致仕。十八年卒,年七十二。夢得博學強記,著書三十馀種。今尚存《春秋讞》、《春秋考》、《春秋傳》、《石林燕語》、《避暑錄話》、《老子解》、《石林詩話》、《石林詞》等十七八種?!?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四五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78—1160 【介紹】: 宋湖州歸安人,字行簡,號苕溪?;兆谛腿赀M士。為越州教授,薦除敕令所刪定官。高宗紹興中,累遷監(jiān)察御史、起居郎、浙東提刑,擢中書舍人兼侍講,進給事中。數(shù)上書論澄清吏治、杜絕幸門,封駁不避權(quán)貴。忤秦檜等宰臣意,又極言執(zhí)政植黨之私,罷去。檜死,召還,因病以敷文閣直學士致仕。博學多才,為文敏捷,詩意高遠。有《非有齋類稿》,后改名《苕溪集》。全宋詩
劉一止(一○八○~一一六一),字行簡,號太簡居士,湖州歸安(今浙江湖州)人?;兆谛腿辏ㄒ灰欢唬┻M士。監(jiān)秀州都酒務,遷越州教授。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詳定一司敕令所刪定官。紹興間,歷秘書省校書郎,監(jiān)察御史,起居郎,以言事罷,主管臺州崇道觀。起知袁州,改浙東路提點刑獄。召為中書舍人兼侍講,遷給事中,又以言事罷,提舉江州太平觀。一止以忤秦檜,兩次奉祠,秦檜死,以敷文閣直學士致仕。紹興三十年十二月卒,年八十二(此據(jù)《行狀》,《宋史》本傳作八十三)。有《苕溪集》五十五卷傳世。事見《苕溪集》卷五四《閣學劉公行狀》,《宋史》卷三七八有傳。 劉一止詩,以清擁萬堂《苕溪集》(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清朱祖謀跋本(簡稱朱本)、《兩宋名賢小集》(簡稱小集)。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三二六四
劉一止(一○七八——一一六一),字行簡,號太簡居士,湖州歸安(今浙江湖州)人。宣和三年登進士第,監(jiān)秀州都酒務,為越州教授。建炎四年,為詳定一司敕令所刪定官。紹興改元,召試館職,除秘書省校書郎,遷監(jiān)察御史、起居郎,以直言忤執(zhí)政罷。三年,召為祠部郎,知袁州。改浙東路提點刑獄。召入為秘書少監(jiān)。九年,復起為起居郎,擢中書舍人兼侍講。遷給事中,封駁不避權(quán)貴。忤秦檜,罷祠。二十三年,以秘閣修撰致仕。檜死,進為敷文閣直學士致仕。三十年十二月卒,年八十三。一止博學工詩文,有《苕溪集》五十五卷。事跡見韓元吉《閣學劉公行狀》(《苕溪集》卷五五),《宋史》卷三七八有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杭州錢塘人,字隱季。強至子。仁宗元豐八年進士。累官太府丞、軍器少監(jiān)、國子司業(yè)。與兄浚明及葉夢得締蔡京為死黨,立元祐黨籍,分三等定罪,構(gòu)成黨禍。超遷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官至禮部尚書、翰林承旨。卒謚文憲,一作文獻,又謚文定。預撰《政和五禮新儀》。全宋文·卷二六三七
強淵明,字隱季,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至子,浚明弟。舉元豐八年進士,調(diào)海州司法參軍,歷濟、杭二州教授,知蔡州確山縣,通判保定軍。入為太府丞、軍器少監(jiān)、國子司業(yè)。與蔡京為死交,立元祐籍,遂濟成黨禍,以故亟遷秘書少監(jiān)、中書舍人、大司成、翰林學士。大觀三年蔡京罷相,出知永興軍,徙鄭、越二州,召為禮部尚書,復拜學士,進承旨。以疾改提舉醴泉觀兼侍讀、監(jiān)修國史。卒,謚文憲?!?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六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78—1142 【介紹】: 宋常州晉陵人,字己楙。徽宗崇寧二年進士。政和五年,試詞學兼茂科第一。歷泰州推官、知湖州。高宗建炎三年,除給事中,進直學士院兼侍講,首論天下大勢,請修政事、選將帥,搜補卒乘以張國勢,撫綏疲瘵以固國本。紹興中,為翰林學士,遷刑部尚書,治獄公正。官終端明殿學士、知合州。全宋詩
胡交修(一○七八~一一四二),字己楙,晉陵(今江蘇常州)人。徽宗崇寧二年(一一○三)進士,授泰州推官。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試詞學兼茂第一(《咸淳毗陵志》卷一○《祭胡尚書文》)。六年,拜起居舍人。欽宗靖康末金人陷汴京,扶立張邦昌,出知湖州。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召為給事中。紹興三年(一一三三),遷刑部侍郎、翰林學士、知制誥。以事提舉太平觀。六年復召。八年,知信州。九年,復召。十年,以端明殿學士知臺(《宋史》作合,誤)州。十二年,卒(《嘉定赤城志》卷九),年六十五。著有《四世絲綸集》,已佚。《宋史》卷三七八有傳。今錄詩三首。全宋文·卷三三二一
胡交修(一○七八——一一四二),字己楙,常州晉陵(今江蘇常州)人。登崇寧二年進士第,授泰州推官。試詞學兼茂科,為首選,除編類國朝會要所檢閱文字。除右文殿修撰、知湖州。建炎中以中書舍人召。尋遷給事中,直學士院,兼侍講。久之,遷刑部尚書。出知信州,以親老奉祠。復召為兵部尚書、翰林學士兼侍講。逾年,以端明殿學士知合州。領州數(shù)月卒,年六十五?!?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八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79—1146 【介紹】: 宋成都華陽人,字叔通?;兆诖笥^三年進士。累遷中書舍人。宣和間,以上疏諫阻引金攻遼,降集英殿修撰。高宗建炎二年,使金被留。仕金翰林學士、知制誥兼太常卿,號為國師。金人每欲南下,輒飾辭諫阻。后被誣謀反,全家焚死。孝宗淳熙間,贈謚肅憫。有《宇文肅憫公文集》。全宋詩
宇文虛中(一○七九~一一四五),原名黃中,字叔通,別號龍溪老人,華陽(今四川成都)人?;兆诖笥^三年(一一○九)進士。政和五年(一一一五),除起居舍人、國史院編修官,六年遷中書舍人,出為河北河東陜西宣撫使司參謀事。宣和間帥慶陽,尋罷知亳州。宣和末為翰林學士,多次奉使至金軍營談判。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以祈請使金,被留,后仕金為翰林學士承旨。紹興十五年,因以蠟書與宋通消息,并謀奪兵仗南奔被察覺,全家被害。年六十七。事見《三朝北盟會編》卷二一四、二一五,《宋史》卷三七一有傳?!∮钗奶撝性娂焉⒇駨摹?a target='_blank'>北窗炙輠錄》《中州集》等書中所錄,輯為一卷。中州集
虛中,字叔通,成都人。宋黃門侍郎,以奉使見留,仕為翰林學士承旨?;式y(tǒng)初,上京諸虜俘謀奉叔通為帥,奪兵仗南奔,事覺,系詔獄。諸貴先被叔通嘲笑,積不平,必欲殺之,乃鍛鍊所藏圖書為反具。叔通嘆曰:死自吾分。至于圖籍,南來士大夫家例有之。喻如高待制士談,圖書尤多于我家,豈亦反邪?有司承風旨,并寘士談極刑,人至今冤之。全宋文·卷三三五三
宇文虛中(一○七九——一一四六),初名黃中,字叔通,成都華陽(今四川成都)人。登大觀三年進士第,歷官州縣,入為起居舍人,遷中書舍人。宣和中,童貫等議結(jié)金人以攻契丹,虛中力言不可,遂忤權(quán)臣,降集英殿修撰。會金人南侵,徽宗悔不用虛中言,虛中即請下罪己之詔,革除弊端,帝嘉納之。以資政殿大學士為軍前宣諭使,數(shù)往金營議和。金兵退,言者以議和為罪,罷知青州,竄韶州。建炎二年,應詔使金,遂為金人所留。金人重其才藝,加以官爵,累至金紫光祿大夫,號國師。恃才傲物,為金貴人達官所不平,誣以謀反,全家被焚,時紹興十六年,年六十八。淳熙間,宋廷追贈開府儀同三司,謚肅憫。著有《宇文肅憫公文集》,又與其兄粹中合纂《綸言集》三十一卷。見《宋史》卷三七一本傳,《三朝北盟會編》卷二一四、二一五《行狀》。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撫州臨川人,字元德,一作成德,或作成科。哲宗元符三年進士。知分寧縣?;兆谛腿陱椭胁W宏詞科。累官宗正卿。素為呂頤浩、朱勝非所知。歷兩浙發(fā)運使,官至工部侍郎。有《潛堂詩話》及文集。全宋詩
李公彥(一○七九~一一三一),字成德,臨川(今屬江西)人。哲宗元符三年(一一一○)進士。授臨江軍司戶,改知分寧縣,除敕令所刪定官。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復中博學宏詞科,除淮浙發(fā)運使,入為中書舍人、吏部侍郎,以疾致仕(明弘治《撫州府志》卷二一)。高宗紹興元年卒,年五十三(《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四二)。平居與謝逸、曾季貍相倡和,有文集、宮詞百馀篇及《潛堂詩話》(明弘治《撫州府志》卷二一),已佚。全宋文·卷二九八九
李公彥(一○七九——一一三一),字元德,臨川(今屬江西撫州)人。元符三年進士,知分寧縣,宣和三年復中博學宏詞科。除淮浙轉(zhuǎn)運使,累官至朝請大夫。建炎二年,工部侍郎康直權(quán)舉為從官。歷中書舍人、吏部侍郎,以中奉大夫致仕。紹興元年卒,年五十三。著有《潛堂詩話》及文集。見《大隱集》卷二,《北海集》卷二所載除官制詞,《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四二,明弘治《撫州府志》卷二一,《宋詩紀事補遺》卷三一。
人物簡介
【生卒】:1079—1127 【介紹】: 宋婺州浦江人,字和勝。徽宗崇寧五年進士。累遷中書舍人、給事中、禮部侍郎,以忤王黼奪職,知滁州。欽宗靖康元年,召為吏部尚書,旋改戶部。金兵圍京都,勸帝親征,又請皇后、太子皆出避。京城失守,謀集兵夜襲金帥帳,迎徽、欽二帝還,謀泄未遂。金人命搜刮金帛,以數(shù)不足被殺。謚節(jié)憫。有《文安集》。全宋詩
梅執(zhí)禮(一○七九~一一二七),字和勝,婺州浦江(今屬浙江)人。徽宗崇寧五年(一一○六)進士(《敬鄉(xiāng)錄》卷三),調(diào)衢州常山尉。歷國子司業(yè),中書舍人,給事中,擢禮部侍郎。宣和四年(一一二二),以忤王黼出知蘄州。復落職。欽宗立,召除吏部尚書,旋改戶部。靖康二年,金人陷汴京,搜括金銀,執(zhí)禮哀民力已困,陰拒之,為所殺,年四十九。有《文安集》十五卷(《敬鄉(xiāng)錄》),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七有傳。今錄詩二首。全宋文·卷三三四九
梅執(zhí)禮(一○七九——一一二七),字和勝,婺州浦江(今浙江浦江)人。第進士,調(diào)常山尉,未赴,以薦為敕令刪定官、武學博士。歷軍器、鴻臚丞,比部員外郎,改度支、吏部。進國子司業(yè)兼資善堂翊善。遷左司員外郎,擢中書舍人、給事中,為禮部侍郎。忤王黼,以顯謨閣待制知蘄州,又奪職。明年,徙滁州,復集英殿修撰。欽宗立,徙知鎮(zhèn)江府。召為翰林學士,道除吏部尚書,旋改戶部。靖康二年,汴京破,為金人撾殺,年四十九。謚節(jié)憫。有《梅文安集》十五卷(文安,所封開國縣名也)。見《宋史》卷三五七本傳、《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
人物簡介
【生卒】:1079—1149 【介紹】: 宋濟南人,字慶曾,號兩河?;兆诔鐚幦赀M士。曾知道州。后依附秦檜,力主和議。任御史中丞,劾罷宰相趙鼎。任參知政事,與秦檜合謀罷韓世忠、張俊、岳飛兵權(quán)。為奉迎扈從禮儀使,堅拒償韋太后為犒從者而向金使所貸金,帝欲誅之,為檜所救。尋奉祠歸。有《兩河集》。全宋詩
王次翁(一○七九~一一四九),字慶曾,濟南(今屬山東)人。早年聚徒授業(yè),號兩河先生。后入太學,禮部別頭試第一,授恩州司理參軍。歷知道州、處州,廣西轉(zhuǎn)運判官。諂附秦檜,高宗紹興十年(一一四○)除御史中丞,七月拜參知政事。十二年,太后回鑾,為奉迎扈從禮儀使,忤太后。十三年,以資政殿學士提舉洞霄宮,居明州。十四年致仕。十九年卒,年七十一。《寶慶四明志》卷八、《宋史》卷三八○有傳。今錄詩二首。全宋文·卷三三四六
王次翁(一○七九——一一四九),字慶曾,濟南府(治今山東濟南)人。入太學,禮部別頭試第一,授恩州司理參軍,歷知道、處州。秦檜居朝,以為吏部員外郎,遷秘書少監(jiān)、起居舍人,除工部侍郎兼侍講,改御史中丞。希檜意,論罷趙鼎。紹興十年,擢參知政事。后以資政殿學士奉祠,引年歸,居明州。十九年卒,年七十一。見《宋宰輔編年錄》卷一五、一六,《寶慶四明志》卷八,《宋史》卷三八○本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