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宋潁昌陽翟人,字介仲。第進士?;兆诖笥^中為監(jiān)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蔡京再相,與中丞石公弼極論其罪,京遂罷。累遷右諫議大夫。由兵部侍郎拜御史中丞,疏劾宰相張商英十罪。官至吏部尚書。全宋文·卷二九四三
張克公,字介仲,潁昌陽翟(今河南禹縣)人。起進士,大觀中為監(jiān)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蔡京再相,與中丞石公弼論其罪;京罷,徙起居舍人,進中書舍人,改右諫議大夫。京猶留京師,大觀四年五月,會星文變,復論之。張商英為相,由兵部侍郎拜御史中丞,疏其十罪。蔡京復召,銜之弗置,徽宗為徙吏部尚書。居吏部六年而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八有傳。
人物簡介
李圖南,字彥遠,福州福清(今福建福清)人。元祐進士。崇寧五年為起居舍人。大觀二年為禮部侍郎,三年擢工部尚書。政和元年自朝散郎、知睦州改集賢殿修撰、知復州。三年以顯謨閣待制知越州,旋改知瀘州。見《宋會要輯稿》禮三四之四、刑法一之二四、選舉一之一三、一九之二一、三三之二六,《淳熙三山志》卷二七,《嘉泰會稽志》卷二。
人物簡介
【生卒】:1080—1140 【介紹】: 宋蘇州吳縣人,字似矩,號無礙居士。李撰子?;兆诔鐚幎赀M士。任監(jiān)察御史。使遼,還,建議促遼金相攻。金兵入侵,與李綱議不合,罷去。旋除刑部尚書,高宗建炎元年知淮寧府,因杜用等叛,坐貶秩。高宗至杭州,命權(quán)紹興府,試戶部尚書兼侍讀。呂頤浩視師,用為參謀官,以忤旨出知平江府。后為工部尚書,未幾罷去。全宋詩
李彌大(一○八○~一一四○),字似矩,號無礙居士(《吳郡志》卷三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徽宗崇寧三年(一一○四)進士。除校書郎,遷監(jiān)察御史。假太常少卿充契丹賀正旦使,還為起居郎,試中書舍人,同修國史。出知光、鄂二州,復召為給事中兼校正御前文籍詳定官。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為河東宣撫副使、知陜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知淮寧府。紹興二年(一一三二),權(quán)知紹興府,歷知平江、靜江二府,入為工部尚書,未幾罷。十年,卒,年六十一。《宋史》卷三八二有傳。今錄詩五首。全宋文·卷三四○一
李彌大(一○八○——一一四○),字似矩,自號無礙居士,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彌遜弟。崇寧三年登進士第。以大臣薦召對,除校書郎,遷監(jiān)察御史。歷中書舍人、給事中、刑部尚書、河東宣撫使。建炎初知淮寧府,入為吏部侍郎,權(quán)紹興府,試戶部尚書兼待讀,出知平江府。被劾奪職,起知靜江府,入為工部尚書,未幾罷去。紹興十年卒,年六十一?!?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八二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81—1129 【介紹】: 宋秀州華亭人,字商彥?;兆谛驮赀M士。累官秘書省校書郎。六年,使金賀生辰,到燕山置幣而返。七年再使金,時金軍南下,氣焰甚盛,不為之稍屈。欽宗靖康初始還,擢吏部員外郎。高宗建炎中,歷右諫議大夫、中書舍人,力持正議,凡命令不合公議者,皆極諫或即封還。為黃潛善、汪伯彥所惡,因事斥之。三年,召赴行在平江,請高宗移駐江寧,并陳所以守長江之策。扈駕至臨安,遷禮部侍郎,尋卒。全宋文·卷三五○三
衛(wèi)膚敏(一○八一——一一二九),字商彥,嘉興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宣和元年進士及第,授文林郎、南京宗子博士,累官秘書省校書郎。靖康初,遷吏部員外郎。建炎中,歷起居舍人,拜右諫議大夫兼侍讀,俄遷中書舍人。坐考試鹵莽,以集英殿修撰提舉洞霄宮。三年,召赴行在,除禮部侍郎。卒,年四十九。著有《諫議遺稿》二卷。見《浮溪集》卷二五《贈大中大夫衛(wèi)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七八有傳。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生卒】:1082—1144 【介紹】: 宋蔡州人,字藏一。徽宗崇寧二年進士。高宗建炎初歷尚書右丞、中書侍郎。三年,拜右仆射兼御營使。苗傅、劉正彥之變時,以善事斡旋,保護之功居多。出知洪、江州。紹興二年,以呂頤浩力薦,再相,主和議及定都臨安。先后詆毀李綱,排斥趙鼎,為時論所輕。與秦檜有隙,檜秉政,廢居八年。卒謚忠靖。有《秀水閑居錄》。全宋詩
朱勝非(一○八二~一一四四),字藏一,蔡州(今河南汝南)人。一說姑蘇(今江蘇蘇州)人(《南宋館閣錄》卷七)。徽宗崇寧二年(一一○三)登上舍第。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為東道副總管,權(quán)應天府。高宗建炎改元(一一二七),試中書舍人兼權(quán)直學士院。二年,除尚書右丞,遷中書侍郎。三年,為尚書右仆射兼御營使。內(nèi)侍苗傅等逼高宗退位,事平,出知洪州,尋除江西安撫大使,兼知江州。紹興元年(一一三一),馬進陷江州,降分司南京。二年,除兼侍讀,尋拜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丁母憂去,起復右仆射兼知樞密院事。五年,提舉臨安府洞霄宮(《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九一)。七年,起知宣州。八年,又奉祠(同上書卷一一二、一一八)。九年,再知湖州,尋引疾去(同上書卷一二六、一三二)。因與秦檜不合,前后廢居八年,十四年卒,年六十三。有《秀水閑居錄》一卷。《宋史》卷三六二有傳。今錄詩七首。全宋文·卷三六三四
朱勝非(一○八二——一一四四),字藏一,蔡州上蔡(今河南上蔡)人。崇寧二年上舍登第。靖康元年,為東道副總管,權(quán)應天府。建炎元年,試中書舍人,兼權(quán)直學士院。遷禮部侍郎,為翰林學士。二年,除尚書右丞,遷中書侍郎。三年,拜尚書右仆射兼御營使。苗、劉之亂,保護之功居多。三年,罷為觀文殿大學士、知洪州,尋提舉亳州明道宮,除江西安撫大使兼知江州。紹興元年,責授中大夫,分司南京,江州居住。二年,復左宣奉大夫、提舉萬壽觀兼侍讀。尋復觀文殿學士、知紹興府。再拜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丁母憂去,起復右仆射兼知樞密院事。五年,充觀文殿大學士、提舉洞霄宮。起知宣州、湖州。秦檜得政,廢居八年。紹興十四年卒,年六十二。謚忠靖。著有《秀水閒居錄》三卷、《紺珠集》十二卷、奏議十五卷等?!?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六二有傳,又見《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一,《宋史·藝文志》七。
人物簡介
【生卒】:1083—1142 【介紹】: 宋高密人,徙居濰州北海,字叔厚,一字處厚?;兆谡桶四赀M士。自幼聰穎,十歲能為邑人作墓銘。調(diào)淄縣主簿,為太學正,遷博士,攝給事中。高宗南渡,授中書舍人,知漳、明州。累除翰林學士。所撰詔命數(shù)百,文簡意明。以寶文閣直學士知紹興府,適金人入侵,督繕城郭,厲甲兵,用心勞苦。后退居臺州。平生廉儉寡欲,潛心辭章,洞曉音律。有《北海集》。全宋詩
綦崇禮(一○八三~一一四二),字叔厚,高密(今屬山東)人,后徙北海(今山東濰坊)。登徽宗重和元年(一一一八)上舍第,調(diào)淄縣主簿。召為太學正,遷博士。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以起居郎兼權(quán)給事中,拜中書舍人(《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一)。四年,除試吏部侍郎,兼直學士院,未幾出知漳州(同上書卷三三、三八)。紹興二年(一一三二),移兵部侍郎,兼直學士院(同上書卷五六)。四年,拜翰林學士,進兼侍讀、兼史館修撰,尋出知紹興府(同上書卷七五、七八)。五年,罷,退居臺州。十二年卒,年六十。有《北海集》六十卷(《宋史·藝文志》),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三十六卷(其中詩一卷),另《兵籌類要》十卷,附錄三卷。《宋史》卷三七八有傳。 綦崇禮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為底本,酌校他書所引。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三六三八
綦崇禮(一○八三——一一四二),字叔厚,世稱北海先生,濰州北海(今山東濰縣)人。幼聰穎,入太學。登政和八年上舍第,調(diào)淄縣主簿,改太學正,遷博士、秘書省正字。建炎二年,除尚書工部員外郎,尋為起居郎,攝給事中。三年,拜中書舍人。明年,兼權(quán)直學士院,除吏部侍郎。求外,拜徽猷閣直學士、知漳州,移明州。紹興二年,復為吏部侍郎,移兵部,直學士院,俄除翰林學士。后又兼侍讀、史館修撰。四年,換寶文閣直學士、知紹興府。期年丐閑,三任觀祠。十二年八月卒,年六十。崇禮工文辭,氣格天然渾成。再入翰林凡五年,所撰詔命數(shù)百篇,明白洞達,為世稱道。著有《北海集》六十卷、《兵籌類要》十卷(存)。見《名臣言行錄別集》下卷七及《宋史》三七八本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83—1145 【介紹】: 宋福州永福人,字德邵?;兆诔鐚幬迥赀M士。歷官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欽宗時三上章劾秦檜專主和議,植黨專權(quán),遂奪檜職。累遷起居舍人、中書舍人兼給事中。司諫詹大方希檜意,劾龜年附麗匪人,落職歸籍。全宋詩
黃龜年(一○八三~一一四五),字德邵,號竹溪先生(《吳興備志》卷一三),福州永福(今福建永泰)人,遷居鄞縣(今浙江寧波)。徽宗崇寧五年(一一○六),進士,調(diào)洺州司理參軍。累官河北西路提舉學士,入為太常博士。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拜監(jiān)察御史。高宗紹興二年(一一三二),為修政局檢討官。擢殿中侍御史,累遷起居舍人、中書舍人(《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五五、五七、六一、六五)。三年,遷給事中。論者議其陰結(jié)大臣,素無直聲,罷領祠祿(同上書卷六八)。十四年,因嘗論秦檜落職,隱居昌國縣馬秦山。十五年卒(同上書卷一五四),年六十三?!?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八一、元《延佑四明志》卷四有傳。今錄詩四首。全宋文·卷三七七八
黃龜年(一○八三——一一四五),字德邵,福州永福(今福建永泰)人。崇寧五年登進士第,調(diào)洺州司理參軍,累官太常博士。建炎中,為屯田員外郎;四年,拜監(jiān)察御史。紹興二年,除左司員外郎、中書門下檢正諸房公事,尋遷殿中侍御史。劾秦檜專主和議,沮止恢復,植黨專權(quán),遂褫檜職。除太常少卿,累遷起居舍人、起居郎、中書舍人。三年,言者劾龜年陰結(jié)大臣呂頤浩,致身要地,坐罷官,寓居四明。十四年,言官又希秦檜意劾龜年附麗匪人,落集賢殿修撰,本貫居住。次年八月卒,年六十三?!?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八一有傳,又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四○、五三、五五、五七、六○、六一、六五、六八、一五一、一五四等。
人物簡介
【生卒】:1084—1145 【介紹】: 宋壽州人,郡望東萊,字居仁,人稱東萊先生。呂好問子。高宗紹興六年賜進士出身。歷官起居舍人、中書舍人兼侍講、權(quán)直學士院。曾上書陳恢復大計。秦檜為相,私有引用,本中封還除目。又與趙鼎深相知,忤檜,被劾罷。工詩,得黃庭堅、陳師道句法。卒謚文清。有《童蒙訓》、《江西詩社宗派圖》、《紫微詩話》、《師友淵源錄》、《東萊先生詩集》等。全宋詩
呂本中(一○八四~一一四五,據(jù)曾幾《東萊先生詩集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五四),字居仁,學者稱東萊先生,開封(今屬河南)人。幼以蔭授承務郎?;兆谡汀⑿烷g,官濟陰主簿、泰州士曹掾。宣和六年(一一二四),除樞密院編修。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遷職方員外郎。高宗紹興六年(一一三六),召為起居舍人,賜進士出身。八年,擢中書舍人,兼侍讀,權(quán)直學士院。同年十月,因反對和議,罷職,提興太平觀。卒,謚文清。曾作《江西詩社宗派圖》,后人亦將其附入江西詩派。有《東萊先生詩集》二十卷、《外集》三卷,及《紫微詩話》等?!?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六有傳?!伪局性姡岸硪运吻篱g沈度刻《東萊先生詩集》(《四部叢刊》續(xù)編影印本)為底本;二十一至二十三卷以宋慶地多五年黃汝嘉刻江西詩派本《東萊先生詩外集》(簡稱黃本,殘存第十八至二十卷,外集三卷全,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等。新輯集外詩及清蔣光煜藏鈔本《紫微集》較沈本、黃本多出詩六十二首(其來歷不明,中有顯非呂作之詩,因無所歸屬,姑仍予錄入),合編為第二十四卷。全宋文·卷三七九七
呂本中(一○八四——一一四五),初名大中,字居仁,壽州(治今安徽壽縣)人,公著曾孫,希哲孫,好問子。以公著遺表恩,授承務郎。元符中,主濟陰簿、泰州士曹掾,辟大名府帥司干官。宣和六年,除樞密院編修官。紹興六年,特賜進士出身,擢起居舍人兼權(quán)中書舍人。八年二月,遷中書舍人,三月兼侍講,六月兼權(quán)直學士院。以忤秦檜,提舉太平觀。紹興十五年卒,年六十二。本中上承家學,復從楊時、尹焞等游,為時名儒,學者稱東萊先生。著有《春秋集解》、《師友雜志》、《官箴》、《童蒙訓》、《紫微雜說》及《東萊先生詩集》等傳世?!?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六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156 【介紹】: 宋洛陽人,字季申。富弼孫。少敏悟,有才名。以父任補官。欽宗靖康初賜同進士出身,除秘書省正字。高宗建炎四年,累遷至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紹興元年,改同知院事。為呂熙浩、秦檜所忌,數(shù)月罷。后知衢州,坐事落職奉祠,徜徉山澤,放意吟詠,與蘇遲、葉夢得諸人交游。全宋詩
富直柔(一○八四~一一五六),字季申,洛陽(今屬河南)人。弼孫。欽宗靖康初賜進士出身,除秘書省正字。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授著作佐郎。三年,除禮部員外郎,起居舍人、右諫議大夫(《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四、二五)。四年,遷御史中丞,簽書樞密院事。紹興元年(一一三一),改同知樞密院事,為呂頤、秦檜所忌,數(shù)月即罷,提舉臨安洞霄宮。起知衢州。十二年,坐事落職(同上書卷一四四)。二十六年卒(同上書卷一七五),年七十三(參《古籍整理與研究》第六期王兆鵬《宋南渡六詩人生卒年考辨》)?!?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五有傳。今錄詩五首。全宋文·卷三四○二
富直柔(一○八四——一一五六),字季申,河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富弼之孫,富紹庭之子。以父任補官,靖康初召賜同進士出身,建炎初除秘書省正字。累遷右諫議大夫,出知鼎州。四年,入為給事中,遷御史中丞,除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紹興元年,除同知樞密院事,為呂頤浩、秦檜所忌,遂罷,以本官奉祠。八年,起知衢州,罷,又知泉州,復以失入死罪落職奉祠。后復端明殿學士。紹興二十六年卒于建州,年七十三。見《宋史》卷三七五本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六、一三四、一七五,《宋宰輔編年錄》卷一四、一五,王兆鵬《南渡六詩人生卒年考辨》。
人物簡介
【生卒】:1085—1142 【介紹】: 宋常州晉陵人,字承公。胡唐老弟?;兆诔鐚幬迥赀M士。歷監(jiān)察御史、兵部侍郎。高宗紹興八年,以樞密直學士出為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創(chuàng)轉(zhuǎn)般折運法,軍儲稍充。十一年,對金用兵,世將復隴州,破岐下諸屯,又取華、虢,兵威稍振。后以資政殿學士致仕。卒謚忠獻,改謚忠烈。全宋詩
胡世將(一○八五~一一四二),字承公,晉陵(今江蘇常州)人。徽宗崇寧五年(一一○六)進士。高宗紹興元年(一一三一)范汝為起事,為福建路撫諭使。遷中書舍人,以事出知鎮(zhèn)江府。入為刑部侍郎,出知洪州,復知鎮(zhèn)江。召為給事中。尋出為四川安撫,兼知成都府。九年,宣撫川、陜。十一年致仕,十二年卒(《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四四),年五十八。《宋史》卷三七○有傳。今錄詩四首。全宋文·卷三八二六
胡世將(一○八五——一一四二),字承公,常州晉陵(今江蘇常州)人。宿之曾孫。登崇寧五年進士第。紹興初為監(jiān)察御史,充福建路撫諭使。遷右司員外郎。又遷起居郎,中書舍人。坐為秦檜黨落職奉祠。未幾,除徽猷閣待制、知鎮(zhèn)江府。入為禮部侍郎,改刑部,出知洪州、兼江西安撫制置使。召還,除兵部侍郎,復知鎮(zhèn)江。除給事中、兼直學士院,復遷兵部侍郎。八年初,以樞密直學士出為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成都府。九年,吳玠卒,權(quán)四川宣撫使。尋以寶文閣學士為川陜宣撫副使。升端明殿學士。世將精于吏事,在川陜五年頗有政績武功,為時所稱。紹興十二年卒于任,年五十八。謚忠獻,改謚忠烈。《宋史》卷三七○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86—1158 【介紹】: 宋吉州廬陵人,字美中,號杉溪居士?;兆诖笥^三年上舍及第,宣和二年中宏詞科。高宗時累遷中書舍人,兼權(quán)直學士院。以帝稱其能文,為時宰所忌,出知漳州,于城東開十四渠,溉田數(shù)千畝。官至工部侍郎、權(quán)吏部尚書。有《杉溪居士集》。全宋詩
劉才邵(一○八六~一一五七),字美中,自號杉溪居士,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兆诖笥^三年(一一○九),上舍釋褐,時年二十四,調(diào)贛、汝二州教授,湖北提舉學事管干文字。宣和二年(一一二○),中宏詞科,遷司農(nóng)寺丞。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遷校書郎。高宗即位,乞養(yǎng)親閑居十年。以御史中丞廖剛薦,為秘書丞,遷吏部員外郎、典侍右選事。紹興十一年(一一四一),遷軍器監(jiān)丞。十四年,由起居舍人擢中書舍人,兼權(quán)直學士院(《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之二八)。以忤秦檜,出知漳州,官滿奉祠。二十五年檜卒,召拜工部侍郎兼直學士院,尋權(quán)吏部尚書。以疾請祠,卒年七十二。有《杉溪居士集》二十二卷,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十二卷,其中詩三卷。事見宋周必大《杉溪居士集序》,《宋史》卷四二二有傳。 劉才邵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校以《永樂大典》殘本所存詩。新輯得集外斷句,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三八三八
劉才邵(一○八六——一一五八),字美中,號杉溪居士,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大觀二年上舍釋褐,為贛、汝二州教授,復為湖北提舉學事干管文字。宣和二年中宏詞科,遷司農(nóng)寺丞。靖康元年遷校書郎。高宗即位,以親老歸侍,居閒十年。后遷秘書丞,歷駕部、吏部員外郎,遷軍器監(jiān)。紹興十三年八月為起居舍人、兼權(quán)中書舍人,又兼權(quán)直學士院,帝稱其能文。時宰忌之,次年二月出知漳州,有政績。紹興二十六年召拜工部侍郎、兼直學士院,尋權(quán)吏部尚書。以疾請祠,加顯謨閣直學士。二十八年卒。著有《杉溪居士集》二十二卷。《宋史》卷四二二有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濟南人,字成季,自號樂靜先生。少與晁補之齊名,為蘇軾所知。第進士。以李清臣薦,累官提點京西、京東路刑獄,坐元符黨奪官。徽宗時召為太常少卿。崇寧初,以改元豐敕條,罷主管鴻慶宮,入黨籍中。居閑十五年,寓意書畫。晚知歙州,辭不行。有《樂靜集》。全宋詩
李昭玘(?~一一二六),字成季,濟州鉅野(今山東巨野)人。神宗元豐二年(一○七九)進士(《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五),任徐州教授。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自秘書省正字除校書郎(《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四五)。通判潞州,入為秘書丞、開封府推官。出提點永興、京西、京東路刑獄?;兆诹ⅲ贋橛宜締T外郎,遷太常少卿,出知滄州。崇寧初,入黨籍,居閑十五年,自號樂靜先生。欽宗靖康元年,以起居舍人召,未赴而卒。有《樂靜集》三十卷傳世,其中詩四卷,而今存各本均缺第二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七有傳?!±钫勋^詩,以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校以清陸心源藏抄本(簡稱清抄本,今藏北京圖書館)。新輯集外詩,補于卷末。全宋文·卷二六○五
李昭玘(?——一一二六),字成季,鉅野(今山東鉅野)人,少與晁補之齊名,為蘇軾所知。元豐二年擢進士第,除徐州教授。用李清臣薦為秘書省正字、校書郎,加秘閣校理。通判潞州,入為開封推官,累官提點永興、京西、京東路刑獄,坐元符黨奪官?;兆诹ⅲ贋橛宜締T外郎,遷太常少卿、起居舍人,為陳次升所論,出知滄州。崇寧初,罷職主管鴻慶宮,遂入黨籍中,閒居十五年,自號樂靜先生。晚知歙州,辭不行。靖康初,復以起居舍人召,已卒。紹興初,追復直徽猷閣。見《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宋史》卷三四七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86—1143 【介紹】: 宋安州應山人,字鵬舉?;兆谡投晟仙後尯帧v校書郎、起居舍人。高宗建炎初,知饒州,改守濠州,御敵有方,城賴以全,民為繪像立祠。官至寶文閣學士知廣州,兼廣東經(jīng)略安撫使。坐事奪職,隱居連州龍溪。為人氣正言直,抗金甚力。有文集。全宋詩
連南夫(一○八六~一一四三),字鵬舉,德安(今湖北安陸)人。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進士(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授潁州司理參軍。宣和五年(一一二三)假太常少卿為金接伴使,未幾使金(《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四四)。使歸,乞斬劉延慶、童貫,出知濠州。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知建康府(《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二),改知饒州。紹興元年(一一三一),知泉州。三年,提舉江州太平觀。六年,起知廣州,因擅釋杜充子杜嚴,落職。十三年,卒于福州,年五十八。有奏議三十篇,文集二十卷,已佚。事見《南澗甲子稿》卷一九《連公墓碑》。全宋文·卷三八四九
連南夫(一○八六——一一四三),字鵬舉,安州安陸(今湖北安陸)人。登政和二年上舍第,授潁州司理參軍,移鼎州教授。為徽宗所知,擢至侍從,歷秘書郎、起居舍人、中書舍人。為大臣所忌,除右文殿修撰、知慶源府,改濠州。靖康二年,除徽猷閣待制。建炎中,歷知江寧府及桂、饒二州。紹興初,知信、泉、廣州,為廣東經(jīng)略安撫使,進寶文閣學士。平生以和議為非,力主戰(zhàn)守,然時宰主和,指南夫為異論之人,故累起累廢,后落職隱連州。紹興十三年卒,年五十八。有奏議三十篇、文集二十卷。見韓元吉《南澗甲乙稿》卷一九《連公墓碑》。
人物簡介
【生卒】:1086—1153 【介紹】: 宋江寧溧陽人,字端修。少聰慧,讀書一覽成誦,屬文敏捷。徽宗政和二年上舍登第。擢大理寺丞,朝廷禮制皆令掌之。遷秘書丞,歷權(quán)工部侍郎,官至敷文閣待制,奉祠卒。全宋詩
錢時敏(一○八六~一一五三),字端脩,溧陽(今屬江蘇)人?;兆谡投辏ㄒ灰灰欢仙岬冢ā?a target='_blank'>景定建康志》卷三二),為大理寺丞,遷秘書丞。高宗紹興十三年(一一四三),擢兵部員外郎(《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四九)。十七年,以權(quán)尚書吏部侍郎充敷文閣待制,提舉江州太平觀(同上書卷一五六)。二十三卒(同上書卷一六五),年六十八?!?a target='_blank'>景定建康志》卷四九有傳。全宋文·卷三八三一
錢時敏(一○八六——一一五三),字端修,溧陽(今江蘇溧陽)人。戩子。政和二年以明經(jīng)由上舍登第。遷秘書丞,除駕部郎。紹興間,歷兵部員外郎、權(quán)工部、兵部侍郎,除敷文閣待制。二十三年十二月卒,年六十八。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三二之二七、禮六之四,《至大金陵新志》卷一三下之上,《南宋館閣錄》卷七,《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六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