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二○二
耿延禧(?——一一三六),字伯順,開封(今河南開封)人,南仲子。建炎元年以中書舍人拜龍圖閣直學(xué)士、元帥府參議官,尋為樞密直學(xué)士,擢龍圖閣學(xué)士,提舉南京鴻慶宮兼侍讀,出知宣州。是年七月,坐父子主和,并奪職,仍提舉江州太平觀。紹興元年復(fù)龍圖閣學(xué)士、知處州;三年,試尚書刑部侍郎,遇劾奏罷;六年卒于溫州。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三、四、五、七、四八、六九、一○四,《三朝北盟會編》卷一○八。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賈舍人,名不詳。欽宗靖康東京陷落時居留京師(《陶朱新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96—1167 【介紹】: 宋江寧溧陽人,字元英。高宗建炎二年進(jìn)士。歷大理司直、晉安郡王府教授。累遷刑部侍郎、中書舍人。出知常州,奉祠歸。孝宗即位,以舊學(xué)召對便殿,為中書舍人,遷給事中,以龍圖閣直學(xué)士奉祠致仕。
全宋文·卷四一九六
錢周材(一○九六——一一六七),字元英,江寧府溧陽(今江蘇溧陽)人。建炎二年進(jìn)士。紹興中累遷大理司直,秘書省校書郎兼普安郡王府教授,著作郎,起居舍人,權(quán)刑部侍郎。十七年,除中書舍人、兼權(quán)直學(xué)士院、兼侍講,出知常州。奉祠歸。孝宗隆興初為中書舍人,除給事中、兼直學(xué)士院。丁母憂,以龍圖閣直學(xué)士奉祠告老。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二。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四四、一五三、一五四、一五六、一六三、一六五、一七三,《翰苑群書》卷一一,《景定建康志》卷四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越州山陰人,字子駿,號樵風(fēng)。傅墨卿從弟?;兆谡臀迥赀M(jìn)士。為考功員外郎兼太子舍人,因不從方士林靈素授符箓被譖,出為蒲圻縣丞。高宗初,除直龍圖閣、知越州,徙知婺州。召拜秘書少監(jiān),尋權(quán)戶部侍郎。官至中書舍人、給事中。有《樵風(fēng)溪堂集》、《夏小正戴氏傳》。
全宋詩
傅崧卿(?~一一三八),字子駿,號樵風(fēng),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兆谡臀迥辏ㄒ灰灰晃澹┻M(jìn)士(《南宋館閣錄》卷七)。除辟雍正,改婺州州學(xué)教授,遷國子正。丁憂服除,召為考功員外郎、兼太子舍人。被譖,出為鄂州蒲圻縣丞。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為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四)。四年,除直龍圖閣、知越州,尋移婺州(同上書卷三一、三四)。紹興元年(一一三一),試秘書少監(jiān),權(quán)尚書吏部侍郎、充淮東宣諭使(同上書卷四八、五○)。二年,充徽猷閣待制,為都督府參謀兼權(quán)知建康府(同上書卷五三、五八)。六年,試中書舍人兼權(quán)戶部侍郎(同上書卷一二二)。事見宋《嘉泰會稽志》卷一五。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三八二○
傅崧卿(?——一一三八),字子駿,號樵風(fēng),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政和五年登進(jìn)士甲科,宣和中累遷考功員外郎,兼太子舍人。建炎中,召為中書門下省檢正官,充浙東防遏使。除直龍圖閣、知越州,改婺州。進(jìn)秘書少監(jiān),權(quán)戶部侍郎,充淮東宣諭使,加徽猷閣待制,知建康府。紹興二年,落提舉洪州玉隆觀。六年,充都督府參謀官,復(fù)集英殿修撰,進(jìn)中書舍人。七年,加給事中,兼史館修撰。八年,充徽猷閣待制、提舉江州太平觀,卒。著有《樵風(fēng)集》六十卷、《奏議》十五卷、《西掖制誥》三卷、《夏小正戴氏傳注》四卷(存)。見《宋會要輯稿》職官四二之七○、職官三九之一、職官四○之八、職官七○之一○、選舉二○之二,《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四、二九、三一、五八、五九、一○○、一○二、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八、一二二,《嘉泰會稽志》卷一五。
宋登科記考
字子駿,號樵風(fēng)。越州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政和五年(1115年)進(jìn)士。政和五年省元,終給事中兼史館修撰。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真州人,字立道?;兆诖笥^中賜上舍出身。高宗紹興三年權(quán)監(jiān)察御史,論劾不避權(quán)貴。以兵部尚書知處州,抑強扶弱,所部肅然。召除吏部尚書,拜參知政事,尋遭劾罷,以資政殿學(xué)士再知處州。請祠,提舉臨安洞霄宮。卒謚忠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39 【介紹】: 宋成都華陽人,字仲達(dá),一作仲理?;兆诔鐚幎赀M(jìn)士。宣和間累官至尚書右丞,出守江寧府。高宗建炎元年以軍亂被囚落職。二年復(fù)起為直秘閣,守濮州。金兵陷城,為所執(zhí),金將嘉其忠義放歸。卒贈少保。有《鹵薄圖》、《祭服制度》,及與弟虛中合纂《綸言集》等。
全宋文·卷三一二九
宇文粹中(?——一一三九),字仲達(dá),華陽(今四川成都)人。登崇寧二年進(jìn)士第。宣和中,歷校書郎、符寶郎、起居舍人。政和初,由中書舍人遷給事中,繼遷工、兵二部侍郎,兼修國史,充議禮局詳議官,再遷吏部尚書。宣和中,除宣奉大夫、翰林承旨、知制誥,兼侍講,累官尚書右丞。靖康元年,罷右丞,以資政殿學(xué)士知江寧府,又知潼川府。紹興初請祠,得提舉鳳翔府上清太平宮。九年卒,贈少保。見《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之六、選舉一之一四、選舉二○之二、禮三四之二、儀制一一之五及嘉慶《四川通志》卷一二二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潭州衡山人,字季長,號退齋居士。侯彭志弟?;兆谡臀迥赀M(jìn)士。官至右文殿修撰。有《退齋集》。
全宋詩
侯延慶,字季長(《百菊集譜》卷四),長沙(今屬湖南)人?;兆谡臀迥辏ㄒ灰灰晃澹┻M(jìn)士,調(diào)繁昌主簿(清嘉慶《湖南通志》卷九○)。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為嚴(yán)、信州統(tǒng)制官(《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九)。紹興元年(一一三一),為起居舍人,出知潮州(同上書卷四一、四七)。三年知虔州,召修起居注(同上書卷六七、六八)。有《退齋集》(《宋詩紀(jì)事小傳補正》卷二),已佚。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三八三六
侯延慶,字季長,號退齋居士,長沙(今湖南長沙)人,一說衡山人,彭老弟。政和五年進(jìn)士。宣和中知邵州。建炎中歷統(tǒng)制官,通判衢州,權(quán)禮部員外郎。紹興初擢起居舍人,除右文殿修撰,秘閣修撰,知潮、虔二州。累官右朝奉大夫、守太常少卿,復(fù)為起居舍人。著有《退齋居士文集》二十八卷。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九、三一、四一、四七、六七、七三、七四,趙希弁《郡齋讀書附志》卷下,嘉慶《湖南通志》卷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00—1136 【介紹】: 宋襄州鄧城人,字覺民?;兆谛腿晟仙峒暗?。累遷右諫議大夫。欽宗靖康初,力主割棄太原、中山、河間三鎮(zhèn)。高宗建炎四年,上言裂河南、江北數(shù)十州地為藩鎮(zhèn),付以兵權(quán)。由參知政事遷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秦檜自金歸,力薦其忠。紹興元年,為秦檜所排擠,罷相,知溫州,退居天臺。
全宋詩
范宗尹(一○九八~一一三六)字覺民,鄧城(今湖北襄樊西北)人?;兆谛腿辏ㄒ灰欢唬┥仙岬堑?,累遷侍御史、右諫議大夫,罷歸。張邦昌僭位,復(fù)其職,遣詣康王勸進(jìn)。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出知舒州,又以受偽命事責(zé)置鄂州。后召為中書舍人,遷御史中丞,拜參知政事。四年,守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御營使(《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三)。紹興初為秦檜所擠,落職知溫州。六年,退居天臺,卒,年三十七?!?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六二、《嘉定赤城志》卷三四有傳。今錄詩六首。
全宋文·卷四二五一
范宗尹(一一○○——一一三六),字覺民,襄陽鄧城(今湖北襄樊西北)人。宣和三年上舍登第。累遷侍御史、右諫議大夫,請棄三鎮(zhèn)以紓禍,坐罷。張邦昌僭位,復(fù)其職。建炎初出知舒州,以言者論其嘗受偽命,責(zé)置鄂州。后召為中書舍人,遷御史中丞。三年,拜參知政事,次年繼呂頤浩為相,累拜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紹興初罷,以觀文殿學(xué)士提舉洞霄宮,沈與求劾之,落職,未幾命知溫州。退居天臺,六年八月卒,年三十七。謚宗肅?!?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六二有傳。
郭孝友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40 【介紹】: 宋吉州龍泉人,字次仲?;兆谡烷g進(jìn)士。高宗紹興初歷禮部員外郎,廣東、廣西提點刑獄公事。十年以司封郎中為起居舍人、權(quán)工部侍郎。時秦檜與金約議和,以孝友同舍生,冀其助己,乃私訪之,孝友曰:“議和本非至計,因遂銷兵,如后患何!”檜不懌。尋卒,詔除敷文閣待制致仕。
全宋文·卷三四○五
郭孝友(?——一一四○),字次仲,吉州龍泉(今江西遂川)人。政和五年登進(jìn)士第。紹興初為禮部員外郎,五年提點廣東刑獄公事,移廣西。后以尚書司封郎中為起居舍人。十年十二月,權(quán)尚書工部侍郎,俄卒,詔除敷文閣待制致仕。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七一、八六、一三八,《南宋館閣錄》卷七,《宋元學(xué)案補遺》卷一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揚州人,字方叔。李定孫?;兆谡投赀M(jìn)士。歷官中書舍人。出為兩浙、江西、湖南撫諭使,具奏官吏能否,民事冤抑,聽陳訴,為申理。以奉使稱職,除給事中、吏部侍郎。歷江西路提刑,以徽猷閣待制知吉州,奉祠歸。有《己酉航海記》、《大隱集》。
全宋詩
李正民,字方叔,江都(今江蘇揚州)人?;兆诖笥^元年(一一○七)入宣城學(xué),政和二年(一一一二)進(jìn)士(明嘉靖《惟揚志》卷一九)。曾知吉、筠、洪、溫、婺、淮寧等州府。高宗紹興十年(一一四○)知陳州時,為金人所執(zhí)。十二年和議成,放歸(《三朝北盟會編》卷二○八)?;爻?,歷任給事中、禮部、吏部侍郎、中書舍人等職。官終徽猷閣待制(清康熙《揚州府志》卷二三)。有《大隱集》三十卷(《宋史·藝文志》),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十卷,其中詩四卷?!±钫裨?,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為底本,酌校他書。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三五三五
李正民(?——一一五一),字方叔,揚州江都(今江蘇揚州)人,祖定,父景淵。政和二年登進(jìn)士第。七年,以迪功郎試詞學(xué)兼茂科,除秘書省正字。建炎二年知湖州,入為尚書吏部左司員外郎,尋兼權(quán)中書舍人。四年,差充兩浙江西湖南撫諭使,詣虔州問安隆祐太后。還,擢右諫議大夫,除給事中。試?yán)舨渴汤?,移禮部。紹興元年出知吉州,改江西安撫使兼知洪州,以濫賞罷為祠官。六年,起知筠州,不赴,改婺州、溫州。九年,知淮寧府,尋為金人所獲。和議成,南還,以左朝奉大夫、充徽猷閣待制、提舉江州太平觀,寓居秀州海鹽。紹興二十一年卒。著有《己酉航海記》、《大隱集》。見《南宋文范作者考》卷上,《宋會要輯稿》后妃二、職官二、選舉一二,《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二六、三九、四五、四九、六五、一三三、一三五、一六二及《大隱集》卷四所載諸文。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康執(zhí)權(quán),字平仲(《四六談麈》),開封(今屬河南)人(《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寓居永嘉(《宋詩紀(jì)事》卷四八)。高宗建炎初為國子祭酒(《鴻慶居士集》卷二五《國子祭酒康執(zhí)權(quán)鴻臚卿》)。二年(一一二八),兼權(quán)中書舍人,試給事中(《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三、一五)。三年,以顯謨閣直學(xué)士奉祠(同上書卷二四)。紹興十八年(一一四八)致仕(同上書卷一五七)。二十七年,落致仕知泉州,尋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同上書卷一七七)。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三九九八
康執(zhí)權(quán),字平仲,開封(今河南開封)人。上舍釋褐,靖康末為國子祭酒、鴻臚卿。高宗立,召為起居郎,試給事中,為尚書工部、吏部侍郎,同修國史。建炎三年,充顯謨閣直學(xué)士。紹興十八年致仕。二十七年落致仕知泉州,尋除龍圖閣直學(xué)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五四之三三,《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一三、一五、一七、一八、二四、一七七及《宋詩紀(jì)事小傳補正》卷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03—1165 【介紹】: 宋饒州樂平人,字時亨。高宗紹興十五年進(jìn)士。忤秦檜,授洪州教授。檜死,遷中書舍人,言御敵必先自治。出知成都府,檢身以法,馭吏恩威并行。孝宗朝累官同知樞密院事,反對和議,力主戰(zhàn)守。卒謚恭簡。有《易說》、《春秋通義》、《經(jīng)史辨疑》、《漢唐史評》、《唐史要覽》、《東溪集》、《應(yīng)齋筆錄》等。
全宋詩
王剛中(一一○三~一一六五),字時亨,饒州樂平(今屬江西)人。高宗紹興十五年(一一四五)進(jìn)士,授奉國軍節(jié)度推官,洪州州學(xué)教授。二十六年,擢秘書省校書郎,遷著作佐郎,兼普安郡王府教授。二十七年,試起居舍人,二十八年,除中書舍人,出為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七、一八○)以足疾請祠。孝宗隆興二年(一一六四),召簽書樞密院事。乾道元年卒于同知樞密院事任(《宋史》卷二一三《宰輔表》),年六十三。有《東溪集》、《易說》、《春秋通議》等,均佚。事見《鴻慶居士集》卷三八《宋故資政殿大學(xué)士王公墓志銘》,《宋史》卷三八六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四三四八
王剛中(一一○三——一一六五),字時亨,饒州樂平(今江西樂平)人。紹興十五年擢進(jìn)士第二人,授奉國軍節(jié)度推官。忤秦檜意,改洪州教授。檜死,召見,遷著作佐郎,除中書舍人。二十八年以龍圖閣待制知成都府、四川安撫制置使,進(jìn)敷文閣直學(xué)士。孝宗立,進(jìn)左朝奉大夫,請祠,提舉太平興國宮。金人犯淮,陳戰(zhàn)守策,起為禮部尚書、直學(xué)士院兼給事中。隆興二年末簽書樞密院事。乾道元年遷同知樞密院事,尋卒,年六十三。著有《易說》、《春秋通義》、《仙源圣紀(jì)》、《經(jīng)史辨》、《漢唐史要覽》、《天人修應(yīng)錄》、《東溪集》、《應(yīng)齋筆錄》、《續(xù)成都古今集記》諸書。見孫覿《宋故資政殿大學(xué)士王公墓志銘》(《鴻慶居士集》卷三八),《宋史》卷三八六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九一三
葉三省,字景曾,睦州桐廬(今浙江桐廬)人。以太學(xué)生釋褐。宣和末為奉議郎、都官員外郎。靖康中官承議郎。從高宗南渡,遷右司員外郎,除起居郎。以直龍圖閣奉祠。紹興中,歷知宣州、信州。紹興二十二年因反對和議下大理寺,責(zé)居筠州。秦檜死,復(fù)官。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五、二一、三四、一四八、一六三、一七○,《景定嚴(yán)州續(xù)志》卷三,《宋會要輯稿》刑法二之九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06—1168 【介紹】: 宋溫州人,字希深。登進(jìn)士第。歷秘書正字,累官中書舍人,以忤秦檜意被黜。后提舉湖北常平,徙知嘉州,除成都路運判,改潼川路提刑。孝宗乾道二年除金部郎中,官終福建提刑。長于理學(xué),尤精《論語》,每見學(xué)者必與講論。
全宋詩
何逢原(一一○六~一一六八),字希深,永嘉(今浙江溫州)人。高宗紹興五年(一一三五)進(jìn)士。除敕令所刪定官。十年,遷秘書省正字。十四年,通判池州。十八年,除樞密院編修官。十九年,以忤秦檜出為兩浙東路安撫司參議官。二十五年,提舉荊湖北路常平茶鹽,徙知嘉州。三十年,為成都府路轉(zhuǎn)運判官(《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三八、一五二、一五八、一五九、一七○、一八五)。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出為福建路提點刑獄。四年卒,年六十三(《梅溪后集》卷二九《何提刑墓志銘》)。有集,今不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06—1165 【介紹】: 宋眉州丹棱人,字立夫,一字仲懿,晚號遁庵。唐庚子。高宗紹興五年進(jìn)士。分教潼川府。遷洋州通判,力爭不增園戶賦。改通判遂寧,賑濟(jì)災(zāi)民,筑堤防水。召為光祿丞。改秘書郎。作《文思箴》以獻(xiàn),主張居安思危,以兵休兵。遷起居郎,勸帝收用西北人材。坐事出知邵、饒州,興學(xué)、減租、捕盜,頗有政績。召為宗正少卿,金兵入犯,屢上建議。兼給事中,遷中書舍人。孝宗即位,以疾外請,歷知漢、江州。
全宋詩
唐文若(一一○六~一一六五),字立夫,眉州丹棱(今屬四川)人,庚子。高宗紹興五年(一一三五)進(jìn)士(民國《丹棱縣志》卷六)。分教潼川府,通判洋州、遂寧府。二十六年,以光祿丞召,改秘書郎,遷起居郎。二十七年,被劾狂誕,出知邵州(《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之四七)。改饒州,移溫州。三十一年,召為宗正少卿,遷中書舍人。孝宗即位,出知漢州,入張浚都督府參贊軍事。符離失利,降兩官,改充江淮宣撫使司參贊軍事(《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一之三)。除知鼎州,改江州。乾道元年卒,年六十。有《遁庵文集》,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八八有傳。今錄詩四首。
全宋文·卷四三九五
唐文若(一一○六——一一六五),字立夫,一字仲懿,晚號遁庵,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唐庚子。紹興五年登進(jìn)士第,分教潼川府,通判洋州、遂寧府。紹興二十六年以光祿丞召,改秘書郎,遷起居郎。出知邵州、饒州、溫州。三十一年召除宗正少卿。金人犯邊,首建大臣節(jié)制江上之議,復(fù)除起居郎,遷中書舍人。孝宗嗣位,以疾請外,除敷文閣待制,歷知漢州、鼎州、江州。乾道元年卒,年六十,贈左通奉大夫。見《宋史》卷三八八本傳,《南宋館閣錄》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