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輕紅(輕紅)
(1).淡紅色;粉紅色。 南朝 梁簡文帝 《梁塵詩》:“依帷濛重翠,帶日聚輕紅?!?唐 杜甫 《宴戎州楊使君東樓》詩:“重碧拈春酒,輕紅擘荔枝。” 魯迅 《三閑集·怎么寫》:“恰如冢中的白骨,往古來今,總要以它的永久來傲視少女頰上的輕紅似的?!?br />(2).荔枝色淡紅,故用以借指荔枝。 宋 黃庭堅 《為戎州第一》詩:“試傾一杯重碧色,快剝千顆輕紅肌。” 宋 黃庭堅 《浪淘沙·荔枝》詞:“憶昔謫 巴 蠻,荔子親攀,冰肌照映柘枝冠。日擘輕紅三百顆,一味甘寒?!?清 王文治 《食荔枝》詩:“旋攀樷緑云猶泫,乍擘輕紅手亦香?!?/div>
《漢語大詞典》:紅羅(紅羅)
(1).紅色的輕軟絲織品。多用以制作婦女衣裙。漢書·外戚傳下·孝成班倢伃:“感帷裳兮發(fā)紅羅,紛綷縩兮紈素聲。”
(2).荔枝品種名。參閱《廣群芳譜·果譜七·荔支一》引 唐 鄭熊 《廣中荔支譜》。
《國語辭典》:柘枝  拼音:zhè zhī
一種唐、宋時代的西北民族舞蹈。歌舞相應(yīng),節(jié)奏多變,多以鼓伴奏。元。無名氏《貨郎旦》第四折:「都只待奏新聲,舞柘枝。」清。毛奇齡南柯子。驛館吹蘆葉〉詞:「驛館吹蘆葉,都亭舞柘枝。」
《國語辭典》:虎皮  拼音:hǔ pí
老虎的皮。《禮記。樂記》:「倒載干戈,包之以虎皮?!?/div>
《漢語大詞典》:紅雪(紅雪)
(1).喻枝頭紅花。 唐 白居易 《同諸客攜酒早春看櫻桃花》詩:“緑餳粘盞杓,紅雪壓枝柯?!?元 胡祗遹 《陽春曲·春景》曲:“幾枝紅雪墻頭杏,數(shù)點青山屋上屏,一春能得幾晴明?!?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三:“﹝ 劉春池 ﹞《雨中海棠》云:‘黑云若得明朝霽,紅雪猶餘未放枝?!?br />(2).猶紅云。喻荔枝。 宋 韓元吉 《醉落魄》詞:“ 玉環(huán) 舊事誰能説,迢迢驛路香風(fēng)徹。故人莫恨東南別。不寄梅花,千里寄紅雪?!眳⒁姟?紅云 ”。
(3).古代一種珍貴的化妝用品。猶今之護膚油脂之類。 唐 王建 《宮詞》之六七:“黃金合里盛紅雪,重結(jié)香羅四出花;一一傍邊書勅字,中官送與大臣家?!?唐 劉禹錫 《代謝歷日面脂口脂表》:“中使 霍子璘 至,奉宣圣旨……兼賜臣墨詔及 貞元 十七年新歷一軸、臘日面脂、口脂、紅雪、紫雪并金花銀合二、金稜合二。”
《國語辭典》:紅云(紅雲(yún))  拼音:hóng yún
1.紅色的云。楊巨源 送陳判官罷舉赴江外詩:「定愛紅云燃楚色,應(yīng)看白雨打江聲?!?br />2.比喻顯貴的人。宋。利登〈野農(nóng)謠〉:「紅云一道擁歸騎,村村鏤榜黏春風(fēng)?!?/div>
《國語辭典》:黃香(黃香)  拼音:huáng xiāng
人名。(?~西元122)字文強,東漢安陸人。九歲時失母,事父至孝,夏月扇枕,冬則以身溫被。博通經(jīng)典,能文章,官至尚書令。著有〈九宮賦〉、〈天子冠頌〉等文。
《漢語大詞典》:黃香梅
臘梅的一種。 宋 范成大 《梅譜》:“百葉緗梅,亦名黃香梅,亦名千葉香梅,花葉至二十餘瓣,心色微黃,花頭差小而繁密?!币嗍∽鳌?黃香 ”。 宋 楊萬里 《蠟梅》詩之一:“來從 真臘國 ,自號小黃香?!?/div>
分類:臘梅
《國語辭典》:火山  拼音:huǒ shān
地殼內(nèi)部的巖漿噴出的熔巖、巖塊及其他物質(zhì)堆積在地面而形成的錐形山。分為活火山、休火山、死火山三種。
《國語辭典》:火山湯海(火山湯海)  拼音:huǒ shān tāng hǎi
比喻極艱難、危險的地方或情況?!稌x書。卷八六。張軌傳》:「雖有火山湯海,無所辭難,豈寒暑之足避哉!」
分類:艱難危險
《漢語大詞典》:綠羅(緑羅)
(1).綠色的綺羅。 唐 劉禹錫 《竹枝詞》之二:“今朝北客思歸去,回入《紇那》披緑羅?!?br />(2).比喻綠水微波。 唐 張祜 《題于越亭》詩:“山銜落照攲紅蓋,水蹙斜文捲緑羅?!?宋 歐陽修 《玉樓春》詞:“杏腮輕粉日催紅,池面緑羅風(fēng)卷皺?!?br />(3).荔枝名。 宋 楊萬里 《走筆謝吉守趙判院分餉三山生荔子》詩:“ 西川 紅錦無此色, 南海 緑羅猶帶酸?!弊宰ⅲ骸?五羊 荔子上上者名緑羅。”參見“ 緑蘿 ”。
《漢語大詞典》:綠蘿(緑蘿)
(1).綠色藤蘿。 三國 魏 曹植 《苦思行》:“緑蘿緣玉樹,光曜粲相暉。” 唐 李白 《古風(fēng)》之四四:“緑蘿紛葳蕤,繚繞松栢枝。” 宋 孫覿 《小園春事》詩之一:“緑蘿高張翠羽蓋,蒼巘中斷青玉玦?!?元 趙孟俯 《桃源春曉圖》詩:“ 桃花源 里得春多,洞口春煙搖緑蘿?!?br />(2).荔枝名。亦名掛綠。 清 吳應(yīng)逵 嶺南荔支譜卷四:“掛緑、玉欄、金井,如夜光無價,非可以金錢得之……緑蘿,即指掛緑也?!?br />(3).溪名。在今 湖北省 。 宋 歐陽修 《送田畫秀才寧親萬州序》:“歲之仲春,自 荊南 西拜其親於 萬州 。維舟 夷陵 ,予與之登高以遠望,遂游 東山 ,窺 緑蘿溪 ,坐磐石?!?宋 陸游 老學(xué)庵筆記卷七:“ 歐陽公 謫 夷陵 時,詩云:‘江上孤峰蔽 緑蘿 ,縣樓終日對嵯峨?!w 夷陵縣 治下臨峽,江名 緑蘿溪 。自此上泝,即 上牢關(guān) ,皆山水清絶處?!?/div>
《漢語大詞典》:鶴頂(鶴頂)
(1).鶴的頭頂。色紅。 唐 顧況 《蕭寺偃松》詩:“輕響入龜目,片陰棲鶴頂。” 唐 韓偓 《紅芭蕉賦》:“鶴頂盡侔,鷄冠詎擬?蘭受露以殊忝,楓經(jīng)霜而莫比?!?br />(2).指荔枝佳品鶴頂紅。 宋 張元干 《訴衷情》詞:“星球何在,鶴頂長丹,誰寄南風(fēng)?!眳⒁姟?鶴頂紅 ”。
(3).指鶴頂梅。 清 吳偉業(yè) 《望江南》詞:“梅豆?jié)u黃探鶴頂,芡盤初軟剝雞頭?!?楊學(xué)沆 注:“鶴頂,《羣芳譜》:鶴頂梅實大而紅。”
(4).鶴頂鳥的頭蓋骨。加工后可作飾物。 明 費信 星槎勝覽·舊港:“﹝地產(chǎn)﹞黃蠟并鶴頂之類?!眳⒁姟?鶴頂鳥 ”。
(5). 清 朝大官的頂戴。亦借指將吏。 清 黃遵憲 《悲平壤》詩:“翠翎鶴頂城頭墮,一將倉皇馬革裹。”
《國語辭典》:鶴頂紅(鶴頂紅)  拼音:hè dǐng hóng
1.鶴的頂冠,其色艷紅,故稱為「鶴頂紅」。相傳有劇毒,食之能致命。
2.楊梅科「楊梅」的別名。參見「楊梅」條。
《漢語大詞典》:鶴頂鳥(鶴頂鳥)
鳥名。 明 馬歡 《瀛涯勝覽·舊港》:“鶴頂鳥,大于鴨,毛黑,脛長,腦骨厚寸餘,內(nèi)黃外紅,俱鮮麗可愛?!?/div>
分類:鳥名
《漢語大詞典》:離支(離支)
亦作“ 離枝 ”。 即荔枝。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隱夫薁棣,答遝離支?!?李善 注引 晉灼 曰:“離支,大如雞子,皮麄,剝?nèi)テ?,肌如雞子中黃,味甘多酢少?!?宋 郭彖 睽車志卷三:“蟆即吐一物,舉蟠承之,狀如生離支?!?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果三·荔枝﹝釋名﹞:“離枝,丹荔…… 司馬相如 《上林賦》作‘離支’。按 白居易 云:若離本枝,一日色變,三日味變。則離支之名,又或取此義也?!?清 洪升 《長生殿·進果》:“一身萬里跨征鞍,為進離支受艱難?!?徐朔方 校注:“離支,荔枝?!?/div>
分類:荔枝釋名
《漢語大詞典》:掛綠
1.亦作"掛緑"。
2.身披綠袍。指做官。
3.廣東產(chǎn)的上等荔枝名。
《漢語大詞典》:龍綃(龍綃)
(1).即鮫綃。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上:“南海有龍綃宮, 泉先 織綃之處?!?唐 韋應(yīng)物 《黿頭山神女歌》:“陰深靈氣靜凝美,的礫龍綃雜瓊珮?!?清 陳維嵩 《女冠子·本事》詞:“始青天上,小織龍綃幾兩?!眳⒁姟?鮫綃 ”。
(2).比喻薄如鮫綃之物。 閩 徐夤 《荔枝》詩之一:“龍綃殼綻紅紋粟,魚目珠涵白膜漿。”按,據(jù)本草綱目·果三·荔枝,荔枝殼有皺紋如羅。 宋 辛棄疾 《瑞鶴仙·賦梅》詞:“玉肌瘦弱,更重重,龍綃襯著?!卑矗酥该坊ǖ幕ò?。
《國語辭典》:鮫綃(鮫綃)  拼音:jiāo xiāo
1.傳說中鮫人所織的絲絹、薄紗。唐。李嶠 詩:「妙奪鮫綃色,光騰月扇輝?!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8032' target='_blank'>溫庭筠 〈張靜婉采蓮歌〉:「掌中無力舞衣輕,剪斷鮫綃破春碧?!?br />2.絲制手帕、手絹。唐。唐彥謙 無題詩一○首之一○:「云色鮫綃拭淚顏,一簾春雨杏花寒。」宋。陸游釵頭鳳。紅酥手〉詞:「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div>
《國語辭典》:丫髻  拼音:yā jì
形容婦女烏黑如鴉羽的發(fā)髻。
《漢語大詞典》:星毬
(1).亦作“ 星球 ”。荔枝品種之一。 宋 張元干 《訴衷情》詞:“星毬何在,鶴頂長丹,誰寄南風(fēng)?” 宋 陸游 《莆陽餉荔子》:“星球皺玉雖奇品,終憶 戎州 緑荔枝?!?br />(2).繡球燈。 明 陳大聲《春詞》:“盃深勸,歌慢演,星毬高轉(zhuǎn)舞腰旋?!?清 陳維嵩 《春從天上來·壬子元夕》詞:“回思春橋夜市,對盞盞星毬、扇扇銀屏?!?/div>
《漢語大詞典》:側(cè)生(側(cè)生)
(1). 晉 左思 《蜀都賦》:“旁挺龍目,側(cè)生荔枝?!?唐 張九齡 《荔枝賦》:“彼前志之或妄,何側(cè)生之見疵?!苯灾^荔枝生于旁枝,后因以“側(cè)生”為荔枝的代稱。 明 陳繼儒 《枕譚·側(cè)生》:“ 杜子美 絶句云:‘側(cè)生野岸及紅蒲,不熟丹宮滿玉壺。’諱荔枝為側(cè)生,雖本之 左思 、 張九齡 ,然以時事不欲直道也。 黃山谷 題 楊妃 病齒云:‘多食側(cè)生,損其左車?!瘎t又好奇故也?!?br />(2).謂妾婢所生。魏書·楊大眼傳:“初, 大眼 徙 營州 , 潘 ( 大眼 妻)在 洛陽 ,頗有失行。及為 中山 , 大眼 側(cè)生女夫 趙延寳 言之於 大眼 , 大眼 怒,幽 潘 而殺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