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行成  拼音:xíng chéng
求和、議和。《左傳。哀公元年》:「使大夫種,因吳太宰嚭,以行成,吳子將許之。」明。梁辰魚《浣紗紀》第一○出:「昨遣行成通幣禮,緣何還阻滯?!?/div>
《國語辭典》:行成于思(行成於思)  拼音:xíng chéng yú sī
行事順利有成是由于深思熟慮的緣故。唐。韓愈 進學解:「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國語辭典》:行成功滿(行成功滿)  拼音:xíng chéng gōng mǎn
修行者功業(yè)圓滿,得道成仙。金。王哲〈夜行船。王哲害風都不管〉詞:「一炷名香經(jīng)十卷。三千日,行成功滿。穩(wěn)駕祥云,獨通霄漢。」也作「行滿功圓」。
《國語辭典》:佛祖  拼音:fó zǔ
1.佛陀與宗派祖師的合稱?!段鍩魰?。卷五。夾山善會禪師》:「若向佛祖邊學,此人未具眼在。」
2.民俗對釋迦牟尼的敬稱。因其為佛教的始祖,故稱?!段饔斡洝返谝欢兀骸柑谖奈渚愀髂橄?,拜了佛祖金身,參了羅漢?!?/div>
《漢語大詞典》:秋實(秋實)
(1).秋季成熟的谷物及果實。管子·國蓄:“春賦以歛繒帛,夏貸以收秋實?!?漢 王充 論衡·異虛:“見春之微葉,知夏之有莖葉,覩秋之零實,知冬之枯萃,桑穀之生,其猶春葉秋實也。” 宋 梅堯臣 《凝碧堂》詩:“今來蓮已枯,碧水墮秋實?!?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二七:“只是場師消遣法,不求秋實不看花?!?br />(2).比喻人的德行成就。三國志·魏志·邢颙傳:“採庶子之春華,忘家丞之秋實?!?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夫?qū)W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講論文章,春華也,修身勵行,秋實也?!?br />(3).喻指有德行的人。晉書·應詹傳:“收春華於京輦,採秋實於巖藪?!?/div>
《國語辭典》:魔障  拼音:mó zhàng
妨礙修行的內(nèi)在或外在因素?!段饔斡洝返谌兀骸改憧茨抢锷絼荽尬?,須是要仔細提防,恐又有魔障侵身也。」《老殘游記二編》第四回:「你本是有大根基的人,只因為貪戀利欲,埋沒了你的智慧,生出無窮的魔障。」
《漢語大詞典》:圣業(yè)(聖業(yè))
(1).謂帝王之業(yè)。漢書·宣帝紀:“朕蒙遺德,奉承圣業(yè)?!?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后漢書·明帝紀》:“予末小子,奉承圣業(yè),夙夜震畏,不敢荒寧?!?宋 葉適 《法度總論·制科》:“今夫求天下豪杰特起之士,所以恢圣業(yè)而共治功?!?br />(2).佛家對修行成就之稱。 南朝 宋 顏延之 《庭誥文》:“治心之術(shù),必辭親偶,閉身性,師浄覺,信緣命,所以反壹無生,尅成圣業(yè)?!?/div>
《漢語大詞典》:解化
(1).解脫轉(zhuǎn)化。指舍棄肉身,修行成道。 宋 黃庭堅 《書問政先生誥后》:“ 楊氏 ( 楊行密 )之未解化而去,弟子葬之。舉棺,唯衣履存焉?!?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呂巖論:“雖解化一事,似或玄微,正非假房中黃白之小端,從而服食頤養(yǎng),能盡其道者也?!?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玉壺遐覽三:“ 王子喬 事,舊説 浮丘公 攜與乘鶴,共登 嵩山 ,此事又不同,解化時年正十五六云云?!?br />(2).分解;變化。《西游記》第二二回:“又只見那骷髏一時解化作九股陰風,寂然不同?!?郭沫若 《北伐途次》十八:“ 土耳其 近年的國權(quán)運動的成功也有同樣的意義,便是近東問題已經(jīng)解化成遠東問題了?!?br />(3).理解;領(lǐng)悟。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下:“學問也要點化,但不如自家解化者自一了百當。不然,亦點化許多不得?!?/div>
《國語辭典》:正果  拼音:zhèng guǒ
修行者證道,獲得成就,稱為「正果」。后比喻美好的結(jié)局。《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二:「誰知是老大一段姻緣,幾乎把女子一生斷送了!還虧得后來成了正果。」
《漢語大詞典》:三祇
“三大阿僧祇”的略語。佛教指菩薩修行成佛所經(jīng)歷的三個漫長階段。阿僧祇,梵文的音譯,意為曠大劫,無數(shù)長時。《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jīng)講經(jīng)文》:“此菩薩位超十地,果滿三祇;十號將圓,一生成道。” 唐 慧凈 《雜言》詩:“三祇不倦陵二車,一足忘勞超九數(shù)?!?宋 王安石 《望江南·歸依三寶贊》詞:“歸依佛,彈指越三祇?!?/div>
《國語辭典》:佛爺(佛爺)  拼音:fó ye
1.對釋迦牟尼佛的尊稱。
2.清代內(nèi)臣對皇帝的敬稱。
《國語辭典》:人民幣(人民幣)  拼音:rén mín bì
法定貨幣。以圓為單位。
《國語辭典》:魚魚雅雅(魚魚雅雅)  拼音:yú yú yǎ yǎ
魚行成貫,鴉飛成陣。形容隊伍威儀整肅的樣子。唐。韓愈元和圣德〉詩:「駕龍十二,魚魚雅雅?!?/div>
《國語辭典》:尋行逐隊(尋行逐隊)  拼音:xún háng zhú duì
各自成行成隊?!队魇烂餮?。卷五。窮馬周遭際賣?媼》:「眾客人尋行逐隊,各據(jù)山頭,討漿索酒?!?/div>
《國語辭典》:棄如弁髦(棄如弁髦)  拼音:qì rú biàn máo
弁,黑布冠。髦,孩童的垂發(fā)。棄如弁髦指古代男子行成年加冠之禮,先以黑布冠將垂發(fā)束好,盤于頭上,三次加冠后,便丟棄不用。見《左傳。昭公九年》「豈如弁髦而因以敝之」句下晉。杜預。注。后用以比喻毫不吝惜的丟棄無用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