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行都  拼音:xíng dū
因應時局而暫定的首都?!端问贰>砣湃?。黃裳傳》:「出攻入守,當據利便之勢,不可不定行都?!?/div>
《漢語大詞典》:留作
留待以后用或有特別需要時用。例如:房里這塊地方留作游戲室。
《國語辭典》:關子(關子)  拼音:guān zi
1.南宋的紙幣。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一三。都市錢會》:「賈秋壑為相日,變法增造金銀關子,以十八界三貫準一貫關子?!埂端问贰>硪话艘?。食貨志下三》:「二十九年,印公據、關子,付三路總領所?!?br />2.宋朝宣和年間時,出入宮禁的執(zhí)照。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一:「宣和間,親王公主及他近屬戚里入宮,輒得金帶關子,得者旋填姓名賣之,價五百千?!?br />3.役卒。元。楊顯之《瀟湘雨》第四折:「昨日打將前路關子來,道廉訪使大人在此經過,不免打掃館驛乾凈。」
4.令人猜疑而急于瞭解的重要事由。如:「你別賣關子了,快說出來吧!」《續(xù)孽海花》第四三回:「今兒我可以賣個關子了!這個槍是廣西省特產的,瓊州也有,是一種藤,他的顏色很像伽南,不過紋理不同?!?/div>
《漢語大詞典》:分進(分進)
謂軍隊在必要時,把行軍縱隊迅速展開,分成若干縱隊分散前進。
《國語辭典》:急缺  拼音:jí quē
緊急需要時卻十分缺乏。如:「上游工廠一停工,下游急缺原料?!?/div>
《國語辭典》:增刊  拼音:zēng kān
報刊、雜志遇到特別值得紀念的日子或事件,另外增加內容篇幅或增加頁數。
《漢語大詞典》:窩線(窩綫)
猶眼線。暗中偵察情況、必要時擔任向導的人。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澳門紀略〉跋:“海盜之起,必有窩綫?!?/div>
《國語辭典》:留置觀察(留置觀察)  拼音:liú zhì guān chá
少年法庭為決定應否為管訓處分,認為必要時,以裁定將少年交由少年觀護所,施以輔導監(jiān)督,為相當期間的觀察。
《國語辭典》:勤務召集(勤務召集)  拼音:qín wù zhào jí
戰(zhàn)時或非常事變時,輔助作戰(zhàn)勤務,或地方自衛(wèi)防空等勤務需要時,所實施的召集,稱為「勤務召集」。
《國語辭典》:關鍵時刻(關鍵時刻)  拼音:guān jiàn shí kè
決定事情發(fā)展方向的重要時刻。如:「在這個關鍵時刻,你要更加冷靜沉著?!?/div>
《國語辭典》:寒不擇衣(寒不擇衣)  拼音:hán bù zé yī
受凍時,無論衣物的好壞,皆穿上身。比喻迫切需要時,無暇加以選擇。《水滸傳》第三回:「自古有幾般:饑不擇食,寒不擇衣,惶不擇路,貧不擇妻?!?/div>
《國語辭典》:節(jié)骨眼上(節(jié)骨眼上)  拼音:jié gu yǎn shàng
關鍵時刻、重要時刻。如:「都已經到這個節(jié)骨眼上了,你還是快搬救兵吧!」
《國語辭典》:見物不取,失之千里(見物不取,失之千里)  拼音:jiàn wù bù qǔ,shī zhī qiān lǐ
見到時不要,等到想要時,已因相去遙遠而難以取得了。比喻事不及時,則后悔莫及。明。張鳳翼《紅拂記》第一六出:「呀!道兄差矣!豈不聞見物不取,失之千里,既遇明主,何必遠去?」也作「見之不取,思之千里」。
《國語辭典》:見之不取,思之千里(見之不取,思之千里)  拼音:jiàn zhī bù qǔ,sī zhī qiān lǐ
見到時不拿,等到以后想要時,就變得遙遠而難取。比喻事不及時,則后悔莫及。《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二八出》:「見之不取,思之千里。只道張協狀元,不知榜眼探花是那里人,買本看?!挂沧鳌敢娢锊蝗?,失之千里」。
《國語辭典》:這個擋口(這個擋口)  拼音:zhè ge dǎng kǒu
這個關鍵,事情發(fā)展的重要時刻?!段拿餍∈贰返诙呕兀骸高@個擋口,可巧紹興一位大鄉(xiāng)紳回來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