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194
詞典
6
分類詞匯
188
共194,分13頁顯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5
下一頁
詞典
認識
感性認識
發(fā)生認識論
道德認識
認識論
理性認識
分類詞匯
見面
省識
醒心
相認
認著
略知皮毛
不識
自知
相識
《國語辭典》:
認識(認識)
拼音:
rèn shi
1.曾經(jīng)相識。《紅樓夢》第六回:「隨在京中的知有此一門連宗之族,馀者皆不認識。」《文明小史》第三七回:「打聽仲翔在這里,特地找他說話。慕政也合他認識,拉來同坐?!?br />2.認得。如:「他上小學前,已認識很多字?!?/div>
分類:
認識
能夠
確定
頭腦
一人
客觀
觀世
世界
這個
反映
個人
《漢語大詞典》:
感性認識(感性認識)
認識的低級階段,即屬于感覺和印象階段。是人在實踐活動中所得到的直觀、生動的認識,是認識事物的根源和基礎。但它還只是一種片面的、現(xiàn)象的和外部聯(lián)系的認識,有待于提高到理性認識,即提高到全面的、本質(zhì)的和內(nèi)部聯(lián)系的認識。
分類:
認識
低級
階段
感覺
印象
《漢語大詞典》:
發(fā)生認識論
瑞士皮亞杰關于認識的理論。認為不能靜止地看待認識論問題;人類知識的形成是包括著主體和外部世界在連續(xù)不斷地相互作用中逐漸建立起來的一系列結(jié)構(gòu)。強調(diào)認識的個體心理起源和歷史發(fā)展。人的認識來源于動作,是主體對客體施加動作的結(jié)果。動作是外顯的實際行動,運算是內(nèi)化的可逆的并可協(xié)調(diào)成為系統(tǒng)的行動。
分類:
瑞士
認識
理論
靜止
看待
認識論
問題
《漢語大詞典》:
道德認識
對道德現(xiàn)象、道德關系、道德原則和規(guī)范的認識。包括道德經(jīng)驗的積累,道德價值概念的形成,道德理論知識的學習,道德判斷力的提高等。
分類:
道德
規(guī)范
認識
《國語辭典》:
認識論(認識論)
拼音:
rèn shi lùn
研究關于知識的來源、發(fā)展過程、認識方法,以及知識與實踐的關系的學說??煞譃榻?jīng)驗主義和理性主義。
分類:
認識論
認識
來源
實踐
學說
《國語辭典》:
理性認識(理性認識)
拼音:
lǐ xìng rèn shì
將感性認識所獲得的感覺資料,經(jīng)過思考、分析所形成的概念和判斷。
分類:
獲得
感覺
資料
思考
分析
判斷
《國語辭典》:
見面(見面)
拼音:
jiàn miàn
會面、碰面?!度辶滞馐贰返谒乃幕兀骸噶蠣斨懒?,一直迎到黃泥灘,見面請了安,弟兄也相見了,說說家鄉(xiāng)的事。」《紅樓夢》第一六回:「見面時悲喜交集,未免又大哭一場,后又致喜慶之詞。」
分類:
見面
會面
認識
見到
初次
次相
相見
《國語辭典》:
省識(省識)
拼音:
xǐng shì
認識。唐。
杜甫
詠懷古跡
詩五首之三:「畫圖省識春風面,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骨濉?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68611' target='_blank'>納蘭性德
南鄉(xiāng)子。淚咽卻無聲
詞:「憑仗丹青重省識,盈盈,一片傷心畫不成?!?/div>
分類:
認識
《漢語大詞典》:
醒心
(1).神志清醒。 唐
韓偓
《天鑒》
詩:“猛虎十年搖尾立,蒼鷹一旦醒心飛?!?元
張養(yǎng)浩
《贈劉仲憲》
詩:“半生醉夢 鄭 衞 音,一旦醒心
《韶》
《濩》
曲?!?br />(2).指使神志清醒。 宋
朱熹
《次劉秀野閑居十五詠·春谷》
:“飲罷醒心何處所?遠山重疊翠成堆?!?明
謝榛
《
四溟詩話
》
卷四:“或造句弗就,勿令疲其神思,且閲書醒心?!?br />(3).指清醒的認識。 明
馮夢龍
《智囊補·明智·總序》
:“故夫暗者之未然,皆明者之已事;暗者之夢境,皆明者之醒心。”
分類:
神志
清醒
認識
《國語辭典》:
相認(相認)
拼音:
xiāng rèn
熟悉、認識?!都t樓夢》第六四回:「近因賈敬停靈在家,每日與二姐、三姐相認已熟,不禁動了垂涎之意?!?/div>
分類:
相認
認識
彼此
熟悉
《漢語大詞典》:
認著(認著)
望著,看著。
《
二刻拍案驚奇
》
卷三八:“大凡女子心一野,自然七顛八倒,如癡如呆,有頭沒腦,説著東邊,認著西邊,沒情沒緒的?!?br />(1).認識。
《
兒女英雄傳
》
第十九回:“你當日合他家公子約下送這張彈弓兒取那塊硯臺的時候就叫他找我們老爺子,這就明顯著是不許來人到門認著你的住處了。”
(2).謂認親認得不差。
《
兒女英雄傳
》
第二七回:“今日這件大喜的事作成了,你這個乾女孩兒我可算認著了。”
分類:
看著
認識
認得
不差
《國語辭典》:
略知皮毛
拼音:
lüè zhī pí máo
見識淺薄,僅知大概?!剁R花緣》第一七回:「才女才說學士大夫論及反切尚且瞪目無語,何況我們不過略知皮毛,豈敢亂談,貽笑大方!」
分類:
表面
膚淺
認識
《國語辭典》:
不識(不識)
拼音:
bù shì
1.不懂得、不明曉。三國魏。曹植〈送應氏〉詩二首之一:「游子久不歸,不識阡與陌?!谷龂骸?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5371' target='_blank'>嵇康 〈
養(yǎng)生論
〉:「是猶不識一溉之益,而望嘉谷于旱苗者也?!?br />2.不認識?!度龂萘x》第一一回:「孔融不識其人,不敢開門?!埂独蠚堄斡洝返谝痪呕兀骸竻s叫許明不須同往,都到村相遇,作為不識的樣子?!?/div>
分類:
不識
不知道
西周
不認
刑法
認識
法中
寬恕
《國語辭典》:
自知
拼音:
zì zhī
自身知曉、明白。《三國演義》第九回:「邕雖不才,亦知大義,豈肯背國而向卓?只因一時知遇之感,不覺為之一哭,自知罪大。」《老殘游記》第二回:「話說老殘在漁船上被眾人砸得沉下海去,自知萬無生理,只好閉著眼睛,聽他怎樣?!?/div>
分類:
自知
自然
認識
自己
知曉
明了
《國語辭典》:
相識(相識)
拼音:
xiāng shì
1.彼此認識。唐。
韓愈
柳子厚墓志銘
:「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發(fā)比,反眼若不相識?!埂度龂萘x》第二六回:「且說關公正尋思間,忽報有人相訪。及請入,卻不相識?!?br />2.相識之人?!段饔斡洝返谝欢兀骸刚怯芯壍糜雠f相識,般若還歸本道場?!?/div>
分類:
彼此
相識
認識
識別
人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