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輕重失宜(輕重失宜)  拼音:qīng zhòng shī yí
宜,適宜妥當(dāng)。輕重失宜指對事物的輕重處置失當(dāng)。宋。蘇舜欽論宣借宅事〉:「若死行陳之家與伎術(shù)之輩,均用此賞,臣竊恐輕重失宜矣?!?/div>
《分類字錦》:輕重適中(輕重適中)
宋史刑法志:崇寧五年詔:民以罪麗法,情有重輕,則法有增損,故情重法輕。情輕法重,舊有取旨之令。今有司惟情重法輕則請加罪,而法重情輕則不奏減,是樂于罪人而難于用恕,非所以為欽恤也。自今宜遵舊法取旨,使情法輕重各適其中,否則以違制論。
分類:議讞
《分類字錦》:輕重罔違(輕重罔違)
舊唐書魏知古傳:先天二年冬,往東都,知吏部尚書事,深以為稱職。手制曰:卿以宰臣,往知大選,官人之委,情寄尤切。遂能端本革弊,忘私徇公,正色而行,厝心不撓。鏡已徹則妍媸必鑒,衡已舉則輕重罔違。朕遠(yuǎn)聞之,益用嘉嘆。今賜卿衣裳一副,以示所懷。
分類:吏部
《分類字錦》:輕重相分(輕重相分)
漢書食貨志:春將出民,里胥平旦坐于右塾,鄰長坐于左塾,畢出然后歸,夕亦如之。入者必持薪樵,輕重相分,班白不提挈。
分類:
《分類字錦》:平處輕重(平處輕重)
漢書·耒博傳》:遷廷尉,職典決疑,當(dāng)讞平天下獄。博恐為官屬所誣,視事召見正監(jiān)典法掾史謂曰:“廷尉本起于武吏,不通法律,幸有眾賢,亦何憂?然廷尉治郡斷獄以來且二十年,亦獨(dú)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掾史試與正監(jiān)共撰前世決事吏議難知者數(shù)十事,持以問廷尉,得為諸君覆意之。”正監(jiān)以為博茍強(qiáng)意,未必能然,即共條白焉。博皆召掾史并坐而問,為平處其輕重,十中八九,官屬咸服博之略材過人也。
分類:卿監(jiān)
《國語辭典》:舉足輕重(舉足輕重)  拼音:jǔ zú qīng zhòng
原指有實(shí)力的人,處于勢均力敵的兩強(qiáng)之間,只要稍微一抬腳傾向一方,就能影響兩邊的輕重,打破均勢。比喻所居地位極為重要,一舉一動(dòng)皆足以影響全局。如:「國家建設(shè)的計(jì)畫舉足輕重,要審慎規(guī)劃與討論,才可付諸施行。」
《漢語大詞典》:劇易(劇易)
(1).輕重;難易。漢書·陳湯傳:“廷尉 增壽 議,以為‘不道無正法,以所犯劇易為罪。’”后漢書·章帝紀(jì):“駕言出游,欲親知其劇易?!?明 李東陽 《伍公神道碑銘》:“事無劇易,務(wù)力為之。”
(2).艱難。 馬總 意林卷一引《太公六韜》:“知人飢渴,習(xí)人劇易,此萬人之將。”三國志·吳志·呂蒙傳:“ 子明 少時(shí),孤謂不辭劇易,果敢有膽而已。” 宋 蘇轍 《祭歐陽少師文》:“公之在朝,以直自遂,排斥姦回,罔有劇易?!?/div>
《國語辭典》:前后(前後)  拼音:qián hòu
1.前面與后面?!蹲髠鳌k[公九年》:「衷戎師,前后擊之,盡殪?!埂度龂萘x》第五九回:「馬超屯兵渭口,日夜分兵,前后攻擊?!?br />2.表示時(shí)間的長短?!稘h書。卷六八?;艄鈧鳌罚骸腹獗昂蠖辍!?/div>
《國語辭典》:高低  拼音:gāo dī
1.高處與低處,比喻不平坦。如:「這路高低不平?!?br />2.優(yōu)劣。如:「難分高低」。
3.深淺、輕重。《西游記》第四一回:「你這小畜生,不識(shí)高低,看棍!」
4.無論如何。如:「你是我最好的朋友,高低要幫這個(gè)忙?!?br />5.到底,終究。如:「我找了好半天,高低被我找到了。」
《國語辭典》:深淺(深淺)  拼音:shēn qiǎn
1.本指水深的程度。如:「不知這條溪深淺如何?」后泛指深度。《儒林外史》第三八回:「后來的這一撲,力太猛了,這枯干戳進(jìn)肚皮,有一尺多深淺?!?br />2.形容事物的強(qiáng)弱、大小、輕重?!段饔斡洝返谒幕兀骸父竿跸⑴宜【揿`之罪,待孩兒出師一遭,便知深淺。」
《國語辭典》:權(quán)衡(權(quán)衡)  拼音:quán héng
1.秤量東西輕重的工具。《后漢書。卷二五。魯恭傳》:「相讓則道不明,若規(guī)矩權(quán)衡之不可枉也。」宋。蘇軾徐州蓮華漏銘〉:「然人未有以手量而目計(jì)者,必付之于度量與權(quán)衡?!?br />2.衡量、評(píng)估事物得失輕重。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镕裁》:「權(quán)衡損益,斟酌濃淡。」唐。劉禹錫〈祭韓吏部文〉:「權(quán)衡低昂,瞻我所在。」
3.權(quán)勢力量。《晉書。卷五五。潘岳傳》:「雖居高位,饗重祿,執(zhí)權(quán)衡,握機(jī)秘?!?br />4.星座名。權(quán)星與衡星的合稱。見《史記。卷二七。天官書》。
《國語辭典》:銓衡(銓衡)  拼音:quán héng
1.測量重量的器具。《后漢書。卷四一。第五倫傳》:「倫平銓衡,正斗斛,市無阿枉,百姓悅服?!?br />2.衡量斟酌?!段倪x。陸機(jī)。文賦》:「茍銓衡之所裁,固應(yīng)繩其必當(dāng)。」
《漢語大詞典》:沈浮
亦作“沉浮”。
(1).在水上出沒。語出詩·小雅·菁菁者莪:“汎汎楊舟,載沉載浮?!?晉 葛洪 抱樸子·正郭:“無故沉浮於波濤之間,倒屣於埃塵之中,遨集京邑,交關(guān)貴游。” 唐 曹松 《岳陽晚泊》詩:“白波爭起倒,青嶼或沉浮?!?清 阮元 《小滄浪筆談》卷一:“魚鳥沉浮,水木明瑟。” 魯迅 《故事新編·鑄劍》:“換了六回松明之后,那老鼠已經(jīng)不能動(dòng)彈,不過沉浮在水中間,有時(shí)還向水面微微一跳?!?br />(2).升降起伏。引申為盛衰、消長。莊子·知北游:“天下莫不沉浮,終身不故;陰陽四時(shí)運(yùn)行,各得其序?!?span id="jpfe12n" class="book">《淮南子·原道訓(xùn)》:“是故圣人將養(yǎng)其神,和弱其氣,平夷其形,而與道沉浮俛仰。” 高誘 注:“沉浮,猶盛衰?!?唐 李遠(yuǎn) 《閑居》詩:“塵事久相棄,沉浮皆不知。” 清 納蘭性德 《於中好》詞:“驚節(jié)序,嘆沉浮,穠華如夢水東流。” 茅盾 《創(chuàng)作生涯的開始》:“當(dāng)初并無很大的計(jì)劃,只覺得從‘五卅’到大革命這個(gè)動(dòng)蕩的時(shí)代,有很多材料可以寫,就想選擇自己熟悉的一些人物--小資產(chǎn)階級(jí)的青年知識(shí)分子,寫他們在大革命洪流中的沉浮,從一個(gè)側(cè)面來反映這個(gè)大時(shí)代?!?br />(3).喻飄忽不定。 明 陳海樵 《集賢賓·贈(zèng)劉姬》套曲:“青天明月,圓缺幾番愁,何似俺恩情長聚首,笑他們楊花心性太沉浮?!?br />(4).謂趨時(shí)隨俗,隨波逐流。史記·游俠傳序:“今拘學(xué)或抱咫尺之義,久孤於世,豈若卑論儕俗,與世沉浮而取榮名哉?”晉書·文苑傳·王沈:“﹝ 王沉 ﹞少有俊才,出於寒素,不能隨俗沉浮,為時(shí)豪所抑。”新唐書·牛仙客傳:“﹝ 牛仙客 ﹞為相謹(jǐn)身無它,與時(shí)沉浮,唯唯恭愿。”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五:“﹝ 馬天來 ﹞不事脩飾,麻絛草屨,沉浮閭里,殊無朝士風(fēng)?!?br />(5).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 殷洪喬 作 豫章郡 ,臨去,都下人因附百許函書。至 石頭 ,悉擲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 殷洪喬 不能作致書郵。’”后因以“沉浮”謂書信沒有送達(dá)。 明 高啟 《寄家書》詩:“底事鄉(xiāng)書累自修?路長唯恐有沉浮。” 清 顧炎武 《與人書》:“屢有札與舟公託其致感,而未見一報(bào),豈其移寓,或 石頭 之沉浮耶?”
(6).眾多。文選·揚(yáng)雄〈長楊賦〉:“英華沉浮,洋溢八區(qū)。” 李善 注:“沉浮。言多也?!币徽f為輕重得中。 呂向 注:“沉浮,言輕重得中?!?/div>
《國語辭典》:議事(議事)  拼音:yì shì
研商、討論公事。《三國演義》第八回:「卓疾既愈,入朝議事?!埂段拿餍∈贰返诙兀骸格T主事略略放心,約定他們后日議事?!?/div>
《國語辭典》:五刑  拼音:wǔ xíng
古代五種輕重不等的刑法:(1)秦以前為墨、劓、剕、宮、大辟?!稌?jīng)。舜典》:「汝作士,五刑有服。」?jié)h。孔安國。傳:「五刑,墨、劓、剕、宮、大辟。」(2)秦漢時(shí)為黥、劓、斬左右趾、梟首、菹其骨肉?!稘h書。卷二三。刑法志》:「令曰:『當(dāng)三族者,皆先黥、劓、斬左右止、笞殺之,梟其首,菹其骨肉于市。其誹謗詈詛者,又先斷舌?!还手^之具五刑?!?3)隋唐以后為死、流、徒、杖、笞?!杜f唐書。卷五○。刑法志》:「有笞、杖、徒、流、死為五刑?!?4)現(xiàn)行刑法分為死刑、無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罰金五項(xi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