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響度(響度)  拼音:xiǎng dù
聲音的強弱程度。發(fā)音物體振動的振幅愈大則響度愈大。
《漢語大詞典》:議制(議制)
(1).謂衡量事之輕重而據(jù)以斷罪。語本《左傳·昭公六年》:“昔先王議事以制?!?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南史·謝弘微傳》:“被舉之身,加以禁錮,年數(shù)多少,隨愆議制?!?span id="70vsivk" class="book">《舊唐書·刑法志》:“故有輕重三典之異,宮墨五刑之差,度時而施宜,因事以議制?!?br />(2).禮儀制度。議,通“ 儀 ”。晉書·李重傳:“先王議制,以時因革,因革之理,惟變所適?!?br />(3).討論制憲。清史稿·職官志序:“ 光緒 變法, 宣統(tǒng) 議制,品目張皇,掌寄紛雜,將以靖國,不益囂乎?”
《漢語大詞典》:切響(切響)
重濁的字音。古人寫詩講究字音的輕重、清濁搭配得當,以求音節(jié)和諧。《宋書·謝靈運傳論》:“欲使宮羽相變,低昂互節(jié),若前有浮聲,則后須切響?!?宋 王應麟 困學紀聞·評詩:“ 李虛己 初與 曾致堯 倡酬。 致堯 謂曰:‘子之詩雖工,而音韻猶啞?!?虛己 初未悟,既而得 沈休文 所謂前有浮聲,后須切響,遂精於格律?!?清 沈德潛 說詩晬語卷上:“美盛德之形容,故曰《頌》。其詞渾渾爾,穆穆爾,不同《雅》音之切響也。”
《漢語大詞典》:權子母(權子母)
國語·周語下:“古者,天災降戾,於是乎量資幣,權輕重,以振救民。民患輕,則為作重幣以行之,於是乎有母權子而行,民皆得焉。若不堪重,則多作輕而行之,亦不廢重,於是乎有子權母而行,小大利之。”謂國家鑄錢,以重幣為母,輕幣為子,權其輕重而使行,有利于民。后遂稱以資本經(jīng)營或借貸生息為“權子母”。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羅剎海市:“父衰老,罷賈而居,謂生曰:‘數(shù)卷書,饑不可煑,寒不可衣。吾兒可仍繼父賈?!?馬 由是稍稍權子母?!?清 薛福成 《創(chuàng)開中國鐵路議》:“其饒于財者,可以廣買股分,坐權子母?!?/div>
分類:輕重國家
《國語辭典》:職等(職等)  拼音:zhí děng
依據(jù)職位的工作性質(zhì)、繁簡難易、責任輕重及所需資格條件,評定其等級高低的一種職位分類。
《國語辭典》:平色  拼音:píng sè
平,銀量的輕重。色,銀質(zhì)純度的高低。平色指舊時用生銀買賣兌換,須兼計二者,以決定價值的高低。
《國語辭典》:偏墜(偏墜)  拼音:piān zhuì
中醫(yī)上指陰囊一側腫大偏垂的病癥。通常疝氣、睪丸炎皆可能引發(fā)此癥。
《國語辭典》:布白  拼音:bù bái
寫書法時布置空白處與著墨處,使疏密相間,字有字的布白,行有行的布白,筆有筆的布白。
《國語辭典》:清頭(清頭)  拼音:qīng tóu
1.知曉、明白。
2.底細、歸結?!冻蹩膛陌阁@奇》卷二十六:「兩個人常自聐聐聒聒,我也不知一個清頭?!?br />3.吳語。指事理的是非輕重?!抖膛陌阁@奇》卷十六:「東岳真?zhèn)€有靈,陰間真?zhèn)€無私,一些也瞞不得。大不似陽世間官府里沒清頭沒天理的?!埂逗I匣袀鳌返谖迨换兀骸赶嗯c撲交打滾,踢毽子,捉盲盲,頑耍得沒個清頭?!?/div>
《國語辭典》:語調(diào)(語調(diào))  拼音:yǔ diào
1.說話時輕重、緩急、長短的聲調(diào)。
2.作者表達其旨意時所持的態(tài)度與腔調(diào),有時與主要人物觀念一致,有時保持距離以作批判。
《漢語大詞典》:量交
謂考慮人的權勢輕重而與之相交。《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故輪蓋所游,必非 夷 惠 之室;苞苴所入,實行 張 霍 之家。謀而后動,毫芒寡忒,是曰量交?!?張銑 注:“量,度也,謂度其輕重而交也?!?/div>
《漢語大詞典》:秤水
(1).魚躍水面之稱。舊俗認為是漲水之兆。 清 梁章鉅 農(nóng)候雜占之四:“凡魚躍離水面,謂之秤水。主水漲,高多少,則離水多少。”
(2).每年舊歷元旦至十二日,汲水秤其輕重,以卜一年旱澇或豐歉。 宋 王得臣 麈史·占驗:“江湖間人,常于歲除,汲江水秤,與元日又秤,重則大水?!?元 陸友 研北雜志卷下:“世謂正月三日為田本命, 浙 西人謂之夏正三,言夏正之三日,俗以是日秤水,以重為上有年,則極騐?!?/div>
《國語辭典》:敁敠(敁敪)  拼音:diān duo
用手估量物體輕重。后用以指在心中衡量、考慮事態(tài)大小?!都t樓夢》第四一回:「劉姥姥聽了,心中敁敠道:『我方才不過是趣話取笑兒,誰知他果真竟有?!弧挂沧鳌傅喽蕖埂ⅰ傅嗨恪?。
《漢語大詞典》:著三不著兩(著三不著兩)
猶言說話行事輕重失當,考慮不周。紅樓夢第四五回:“那 珍大爺 管兒子,倒也像當日老祖宗的規(guī)矩;只是著三不著兩的?!?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七章:“ 宗敏 把他的神情又打量一下,看出來他的笑里邊含有文章,又想著這個老醫(yī)生也不是那號著三不著兩的人,從來不在重大的事情上開玩笑,說出不冒煙的話?!?/div>
《國語辭典》:銖兩悉稱(銖兩悉稱)  拼音:zhū liǎng xī chèng
稱,相當。銖兩悉稱比喻雙方分量相當,不分上下。清。王應奎《柳南隨筆》卷二:「律詩對偶,固須銖兩悉稱,然必看了上句,使人想不出下句,方見變化不測?!?/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