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87詞典 1分類詞匯 86
《漢語大詞典》:雨影
下雨前的景色或跡象。 唐 戴叔倫 《又酬曉燈離暗室》詩之三:“燈光照虛屋,雨影懸空壁。” 宋 楊萬里 《晚歸遇雨》詩:“略略煙痕草許低,初初雨影傘先知?!?/div>
《漢語大詞典》:根牙
(1).猶首尾。牙,同“ 芽 ”。《三國志·吳志·胡綜傳》:“今若內(nèi)兵 淮 泗 ,據(jù)有 下邳 , 荊 揚(yáng) 二州,聞聲響應(yīng),臣從 河 北席卷而南,形勢(shì)一連,根牙永固?!?br />(2).比喻事物的萌芽和表現(xiàn)于外的跡象。晉書·刑法志:“使用法執(zhí)詮者幽於未制之中,采其根牙之微……然后乃可以理直刑正?!?/div>
《漢語大詞典》:眹兆
事物的跡象、先兆。眹,通“ 朕 ”。宋史·楊大全傳:“然則事有幾微於眹兆者,可諫陛下乎?”
分類:跡象先兆
《漢語大詞典》:冥無(冥無)
謂虛無縹緲,無跡象可求。 唐 司空?qǐng)D 《二十四詩品·流動(dòng)》:“超超神明,返返冥無,來往千載,是之謂乎?”
《漢語大詞典》:機(jī)符(機(jī)符)
事物變化的跡象、征兆。 隋 李播《天象賦》:“於是究經(jīng)緯之終始,徵幽顯之機(jī)符?!?/div>
《漢語大詞典》:敗形(敗形)
失敗的跡象。三國志·魏志·傅嘏傳“ 嘏 常論才性同異, 鐘會(huì) 集而論之”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然則 夏侯 之危兆難覩,而 鐘 氏之?dāng)⌒我渍找?。?/div>
分類:失敗跡象
《漢語大詞典》:從跡(從跡)
亦作“ 從跡 ”。
(1).即蹤跡。追隨仿效;追查。詩·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毛 傳:“委蛇,行可從跡也?!?孔穎達(dá) 疏:“動(dòng)而有法,可使人蹤跡而效之?!?span id="9ioqgzg" class="book">《漢書·淮南厲王劉長傳》:“王使人上書告相,事下廷尉治。從跡連王,王使人候司?!?顏師古 注:“從,讀曰蹤。” 章炳麟 《辨詩》:“《七畧》次賦為四家:一曰 屈原 賦,二曰 陸賈 賦,三曰 孫卿 賦,四曰雜賦…… 陸賈 不可得從跡。”
(2).即蹤跡。跡象。漢書·張湯傳:“事變從跡安起?”
《漢語大詞典》:蹈機(jī)(蹈機(jī))
謂處于事物的跡象和表征已顯露的時(shí)候。 晉 葛洪 抱樸子·嘉遯:“蓋尋微以知著,原始以見終,然而闇夫蹈機(jī)不覺,何前識(shí)之至難。”
《漢語大詞典》:釁兆(釁兆)
猶征兆。事情發(fā)生之前的跡象。宋書·謝晦傳:“陛下躬覽篇籍,研覈是非,釁兆之萌,宜應(yīng)深察?!?/div>
分類:征兆跡象
《漢語大詞典》:幾象(幾象)
隱微的跡象。 南朝 梁 蕭統(tǒng) 《謝敕賚制旨大涅槃經(jīng)疏啟》:“臣伏以六爻所明,至邃窮於幾象;四書所捴,施命止於域中?!?/div>
分類:隱微跡象
《漢語大詞典》:形埒
(1).界域。《淮南子·精神訓(xùn)》:“休息于無委曲之隅,而游敖于無形埒之野。” 三國 蜀 郤正 《釋譏》:“管闚筐舉守厥所見,未可以言八紘之形埒,信萬事之精練也?!?清 王夫之 楚辭通釋·九昭:“僕以為抱獨(dú)心者,豈復(fù)存於形埒之知哉!”
(2).形跡,跡象。《淮南子·繆稱訓(xùn)》:“道之有篇章形埒者,非至者也?!?高誘 注:“形埒,兆朕也?!?/div>
《國語辭典》:印象  拼音:yìn xiàng
感官受外界刺激而留存于心中的意象。如:「印象深刻」、「應(yīng)徵面試時(shí),要小心應(yīng)對(duì),留給老闆一個(gè)好印象?!?/div>
《漢語大詞典》:飛牡(飛牡)
漢書·五行志中之上:“ 成帝 元延 元年正月, 長安 章城門 門牡自亡, 函谷關(guān) 次門牡亦自亡。 京房 《易傳》曰:‘飢而不損茲謂泰,厥災(zāi)水,厥咎牡亡?!?span id="gvk046c" class="book">《妖辭》曰:‘關(guān)動(dòng)牡飛,辟為亡道臣為非,厥咎辭臣謀篡?!焙笠浴帮w牡”為發(fā)生變異的征兆、跡象。 王國維 《頤和園詞》詩:“南國潢池正弄兵,北 沽 門戶仍飛牡?!?/div>
《漢語大詞典》:機(jī)道(機(jī)道)
事物變化的跡象、征兆。《素問·離合真邪論》:“故曰:知其可取如發(fā)機(jī),不知其取如扣椎。故曰:知機(jī)道者,不可掛以髮。不知機(jī)者,扣之不發(fā)。” 王冰 注:“機(jī)者,動(dòng)之微,言貴知其微也?!?/div>
《漢語大詞典》:敗象(敗象)
敗落的跡象。 清 采蘅子 《蟲鳴漫錄》卷二:“司閽隨出詢之,答曰:‘滿面神色,灰中帶黑,頭項(xiàng)已相離約寸許,以我法論,當(dāng)大辟,封產(chǎn)。敗象已見,無可挽回矣?!?茅盾 《子夜》十七:“在家庭中,他的威權(quán)又已處處露著敗象,成了總崩潰!”
分類:敗落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