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果:
全部
294
詞典
46
分類詞匯
245
佛典
1
其它
2
共245,分17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6
7
8
9
下一頁
分類詞匯
(續(xù)上)
發(fā)德
非德
德本
道教
倫理
道性
義人
正德
民德
德經
亞圣
偃草
人德
六家
德禮
《漢語大詞典》:
發(fā)德(發(fā)德)
使道德顯揚。
《
禮記·郊特牲
》
:“奠酬而工,升歌發(fā)德也?!?鄭玄 注:“以詩之義發(fā)明賓主之德?!?漢
董仲舒
《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質文
》
:“聽朔廢刑發(fā)德,具存二王之后也?!?span id="2wv2od2" class="book">《
漢書·景帝紀
》:“蓋聞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制禮樂各有由。歌者,所以發(fā)德也;無者,所以明功也?!?span id="viswye2" class="book">《
宋書·樂志二
》:“
《肆夏》
式敬,升歌發(fā)德。永固鴻基,以綏萬國?!?/div>
分類:
道德
顯揚
《漢語大詞典》:
非德
(1).不合道德;違背道德。
《
書·康誥
》
:“惟威惟虐,大放王命,乃非德用乂。” 孔穎達 疏:“乃由汝非以道德用治之故。”
《
左傳·定公四年
》
:“無謀非德,無犯非義?!?br />(2).指不當之賞。
《
書·盤庚上
》
:“作福作災,予亦不敢動用非德?!?孫星衍 疏:“非德,謂發(fā)爵賜服之不當者?!?/div>
分類:
不當
合道
道德
違背
背道
《漢語大詞典》:
德本
道德的根本。古代以孝為德本。 漢
班固
《典引》
:“體行德本,正性也?!?span id="21tbq2v" class="book">《
孝經·開宗明義
》“夫孝,德之本也” 唐 玄宗 注:“人之行,莫大於孝,故為德本?!?唐
王維
《能禪師碑》
:“其有不植德本,難入頓門?!?/div>
分類:
道德
根本
以孝
玄宗
《國語辭典》:
道教
拼音:
dào jiào
崇奉元始天尊及太上老君為教祖的宗教。相傳創(chuàng)于東漢張陵,陵著有道書二十篇,自號天師,故也稱為「天師道」。以符咒為人治病,講煉丹長生之術,入教者須繳納五斗米,時人稱為「五斗米道」。始盛行于蜀郡,后經弟子廣布,信徒漸增,遂正式成為道教,流傳于全國。
分類:
道教
道德
佛教
德教
國主
教化
宗教
張道陵
民間信仰
創(chuàng)立
《國語辭典》:
倫理(倫理)
拼音:
lún lǐ
1.人倫道德的常理?!抖Y記。樂記》:「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樂者,通倫理者也?!埂痘茨献?。要略》:「經古今之道,治倫理之序?!?br />2.事物的條理?!吨熳诱Z類。卷一一。讀書法下》:「讀史當觀大倫理、大機會、大治亂得失?!?/div>
分類:
倫理
人倫
道德
條理
人相
相處
準則
《漢語大詞典》:
道性
(1).道德品性。
《宋書·江夏文獻王義恭傳》
:“ 江夏王 道性淵深,睿鑒通遠,樹聲列藩,宣風鉉德?!?br />(2).出家修道之情志。 唐
白居易
《留別吳七正字》
詩:“唯是塵心殊道性,秋蓬常轉水長閑?!?唐
元稹
《夢游春》
詩:“浮生轉經歷,道性尤堅固。” 宋 徐鉉
《奉和武功學士舍人寄贈文懿大師》
之二:“詩情道性知無夢,頻見殘燈照曙牕?!?/div>
分類:
道德
出家修道
品性
情志
《國語辭典》:
義人(義人)
拼音:
yì rén
信守道義的人。語本《史記。卷六一。伯夷傳》:「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人也!』」
分類:
符合
合正
加給
道德
標準
少數民族
《國語辭典》:
正德
拼音:
zhèng dé
1.端正德行?!稌?。大禹謨》:「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埂蹲髠?。襄公二十八年》:「夫民生厚而用利,于是乎正德以幅之?!?br />2.年號:(1)明朝武宗的年號(西元1506~1521)。(2)宋朝時西夏崇宗的年號(西元1127~1134)。
分類:
端正
純正
正德
德行
道德
《國語辭典》:
民德
拼音:
mín dé
人民的道德。《論語。學而》:「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div>
分類:
民眾
有德
民力
道德
《漢語大詞典》:
德經(德經)
道德的法則,標準。
分類:
道德
法則
標準
《國語辭典》:
亞圣(亞聖)
拼音:
yà shèng
1.對孟子的尊稱。元時封孟子為「亞圣鄒國公」。明世宗時罷其封爵,只稱「亞圣」,謂其次于孔子。
2.對東漢張昶的美稱。張昶工書法,類其兄芝,芝善草書,時稱「草圣」,乃稱昶為「亞圣」。
3.對東漢張機的敬稱。張機精通醫(yī)術,著有《傷寒論》及《金匱玉函要略》,自漢魏以來,家肄戶習,世推為醫(yī)中亞圣。
分類:
道德
一技
技藝
才智
孟子
僅次于
前代
圣人
人
文宗
孟軻
《國語辭典》:
偃草
拼音:
yǎn cǎo
1.草覆倒。《晉書。卷六○。索靖傳》:「舉而察之,又似乎和風吹林,偃草扇樹?!?br />2.語本《論語。顏淵》:「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贡扔魅嗣駷榫由衔徽咚谢??!稌x書。卷五五。潘岳傳》:「學猶蒔苗,化若偃草。」
分類:
風吹
喻教
道德
教令
德教
教化
迅速
下行
成效
《漢語大詞典》:
偃風(偃風)
(1).比喻教化普及。語本
《
論語·顏淵
》
:“草上之風,必偃?!?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490546' target='_blank'>《南齊書·樂志三》:“偃風裁化,暅日敷祥。”
(2).草倒伏于風中。 清
趙翼
《右手忽患風痹食指中指不能把筆將成痼疾矣》
詩:“離披偃風草,槎枒觸眼刺?!?/div>
分類:
喻教
倒伏
教化
化普
風中
普及
《漢語大詞典》:
人德
人的道德。
《淮南子·泰族訓》
:“中考乎人德,以制禮樂,行仁義之道,以治人倫,而除暴亂之禍?!?漢
董仲舒
《
春秋繁露·人副天數
》
:“天德施,地德化,人德義?!?/div>
分類:
人德
道德
《國語辭典》:
六家
拼音:
liù jiā
1.學術的流別,有陰陽、儒、墨、名、法、道德六家。見《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
2.史書的六種體裁,有《尚書》的記言體、《春秋》的記事體、《左傳》的編年體、《國語》的國別體、《史記》的通史紀傳體、《漢書》的斷代紀傳體。見唐。劉知幾《史通。卷一。六家》。
分類:
史書
六種
體裁
初學
學術
思想
派別
陰陽家
儒家
墨家
名家
法家
道德
記言
記事
事體
六位
學者
編年體
《漢語大詞典》:
德禮(德禮)
(1).道德與禮教。語本
《
論語·為政
》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朱熹 集注:“愚謂政者,為治之具。刑者,輔治之法。德禮則所以出治之本,而德又禮之本也?!?唐
韓愈
《潮州請置鄉(xiāng)校牒》
:“ 孔子 曰:‘道之以政, 齊 之以刑,民免而無恥?!蝗缫缘露Y為先,而輔以政刑也?!?明
李贄
《答耿中丞》
:“於是有德禮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縶其四體,而人始大失所矣?!?br />(2).德澤與禮儀。
《
左傳·僖公七年
》
:“ 管仲 言於 齊侯 曰:‘臣聞之:招攜以禮,懷遠以德。德禮不易,無人不懷?!?/div>
分類:
道德
德澤
禮教
禮儀
粵公網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