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538,分36頁顯示  上一頁  1  2  4  5  6  7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山隱
云棲
幽潛
潛藏
隱伏
高棲
斂跡
退身
潛光
幽屏
隱身
抱犢
屏處
冥棲
幽沈
《漢語大詞典》:山隱(山隱)
(1).隱居。法苑珠林卷二二:“ 唐 循州 東北 興寧縣 靈龕寺 ……古傳云: 晉 時(shí)北僧在此山隱?!?唐 獨(dú)孤及 《送陽翟張主簿之任》詩:“作吏同山隱,知君處劇閑。”
(2). 山隱居 的略稱。傳說 春秋 時(shí) 吳國(guó) 的隱士。 晉 葛洪 抱樸子·勖學(xué):“披《靈寳》而知 山隱 ,因折俎而説專車?!?span id="wvegavx" class="book">《云笈七籤》卷三引《靈寶紀(jì)》:“ 吳王 闔閭 時(shí),王出游 包山 ,見一人在山中,問曰:‘汝是何人?’答曰:‘我姓 山 名 隱居 ……童謡云: 吳王 出游觀 震湖 , 龍威丈人 山隱居 ,北上 包山 入靈墟,乃入 洞庭 竊 禹 書?!?/div>
《漢語大詞典》:云棲(雲(yún)棲)
亦作“ 云棲 ”。
(1).指隱居。南齊書·高逸傳·褚伯玉:“寧朔將軍 丘珍孫 與 僧達(dá) 書曰:‘聞 褚先生 出居貴館,此子滅景云棲,不事王侯,抗高木食,有年載矣?!?唐 陳子昂 《續(xù)唐故中岳體玄先生潘尊師碑頌》:“令守 崧山 玉女峰 ,云棲窮林今五紀(jì)。” 宋 陸游 《醉題》詩:“云棲澗飲未為高,起舞行歌亦足豪。”
(2).寺名。在 浙江 杭州 五云山 西。 明 僧 袾宏 ,號(hào) 云棲大師 ,曾結(jié)庵于此。 清 趙翼 《寓西湖十日雜記以詩》之八:“ 云棲 吾未到,乍此踏芒鞋?!?/div>
《漢語大詞典》:幽潛(幽潛)
(1).隱伏;隱居。 漢 王褒 《九懷·通路》:“鯨鱏兮幽潛,從蝦兮游陼?!?宋 歐陽修 《有美堂記》:“此幽潛之士、窮愁放逐之臣之所樂也?!?清 戴名世 《慧慶寺玉蘭記》:“今 虎丘 之玉蘭意象漸衰,而在 慧慶 者如故,亦以見虛名之不足恃而幽潛者之可久也?!?br />(2).隱微玄奧的道理。 元 吾丘衍 《與鄰寓人隔屋對(duì)月夜話》詩:“憑君縱玄論,未怪發(fā)幽潛?!?清 吳敏樹 《與梅伯言先生書》:“而深明文理者,因而著之,發(fā)揮幽潛,震動(dòng)耳目。”
(3).深水。 唐 韓愈 《苦寒》詩:“虎豹僵穴中,蛟螭死幽潛?!?/div>
《國(guó)語辭典》:潛藏(潛藏)  拼音:qián cáng
隱藏,避世?!冻蹩膛陌阁@奇》卷四:「山中元不少,只為潛藏難求?!?/div>
《國(guó)語辭典》:隱伏(隱伏)  拼音:yǐn fú
藏匿、潛伏。《楚辭。屈原。九章。悲回風(fēng)》:「曾歔欷之嗟嗟兮,獨(dú)隱伏而思慮?!埂读凶?。黃帝》:「逮于末世,隱伏逃竄,以避患害?!?/div>
《國(guó)語辭典》:高棲  拼音:gāo xī
好的棲息處。晉。陶淵明〈飲酒詩〉二○首之九:「襤縷茅檐下,未足為高棲?!?/div>
分類:隱居
《國(guó)語辭典》:斂跡(斂跡)  拼音:liàn jī
1.隱蔽起來,不敢露面。《抱樸子。外篇。知止》:「夫矰繳紛紜則鴛雛徊翮,坑阱充蹊則麟虞斂跡?!?br />2.退隱?!稌x書。卷八六。列傳。張軌》:「加以寢患委篤,實(shí)思斂跡避賢?!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4000' target='_blank'>岑參 〈終南山雙峰草堂作〉詩:「斂跡歸山田,息心謝時(shí)輩?!?br />3.自我約束,不敢放縱?!缎绿茣?。卷一七五。列傳。劉棲楚》:「棲楚一切窮治,不閱旬,宿奸老蠹為斂跡。」《醒世恒言。卷三九。汪大尹火焚寶蓮寺》:「蒞任之后,摘伏發(fā)隱,不畏豪橫,不上半年,治得縣中奸宄斂跡,盜賊潛蹤,人民悅服。」
《漢語大詞典》:退身
(1).引退;隱居。管子·宙合:“故退身不舍端,修業(yè)不息版,以待清明。” 漢 嚴(yán)忌 《哀時(shí)命》:“孰魁摧之可久兮,愿退身而窮處?!?唐 元結(jié) 《處規(guī)》:“吾厭世人飾言以由道,藏智以全璞,退身以顯行,設(shè)機(jī)以樹名。” 清 吳敏樹 《湖北按察使貴陽唐子方先生哀辭》:“原公之始,方被任而決於退身?!?br />(2).指脫身。 丁玲 《韋護(hù)》第三章:“他想自動(dòng)辭脫一切職務(wù),退身出來,離開這里。”
(3).后退。 孫犁 《澹定集·〈善闇?zhǔn)壹o(jì)年〉摘抄》:“另一方面也因?yàn)榧矣幸稽c(diǎn)恒產(chǎn),有退身之路,可以不依附他人,所以能把腰直立起來。”
《漢語大詞典》:潛光(潛光)
(1).隱藏光彩。比喻才華不外露。 三國(guó) 魏 曹植 《仙人篇》:“潛光養(yǎng)羽翼,進(jìn)趨且徐徐?!?唐 李白 《紀(jì)南陵題五松山》詩:“圣達(dá)有去就,潛光愚其德?!?br />(2).指隱居。晉書·隱逸傳·郭瑀:“先生潛光九皋,懷真獨(dú)遠(yuǎn)?!?唐 李白 《自梁園至敬亭山因有此贈(zèng)》詩:“水國(guó)饒英奇,潛光臥幽草?!?唐 李白 《避地司空原言懷》詩:“我則異於是,潛光 皖水 濱?!?/div>
《漢語大詞典》:幽屏
隱僻之處。 唐 韓愈 《秋懷》詩之五:“庶幾遺悔尤,即此是幽屏?!?br />隱居。 宋 王安石 《謝賜歷日表》:“敢圖幽屏,亦誤寵頒?!?宋 曾鞏 《題張伯常漢上茅屋》詩:“主人事幽屏,不愿尚書郎。”
分類:隱居隱僻
《國(guó)語辭典》:隱身(隱身)  拼音:yǐn shēn
隱匿形體。如:「他隱身在茂密的草叢里,以躲避敵軍的追捕?!?/div>
《漢語大詞典》:抱犢(抱犢)
比喻隱居。 唐 王維 《送友人歸山歌》之一:“入云中兮養(yǎng)鷄,上山頭兮抱犢?!?趙殿成 箋注引元和郡縣志:“ 抱犢山 在 沂州 承縣 北六十里,壁立千仞……昔有遁隱者,抱一犢于其上墾種,故以為名?!?/div>
分類:隱居
《漢語大詞典》:屏處(屏處)
隱蔽之處。《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趙皇后》:“告 武 ,篋中有死兒,埋屏處,勿令人知!”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上:“氣尚未平,獨(dú)坐屏處?!?br />隱藏;隱居。 三國(guó) 魏 曹植 《白鶴賦》:“薄幽林以屏處兮,蔭重景之餘光?!?span id="zdrbomw" class="book">《新唐書·張濬傳》:“雖自屏處,然朝廷得失,時(shí)時(shí)言之?!?明 何景明 《贈(zèng)清溪子序》:“今年予得告屏處郭西之別業(yè)?!?/div>
《漢語大詞典》:冥棲(冥棲)
猶隱居。 唐 李白 《古風(fēng)》之十二:“使我長(zhǎng)嘆息,冥棲巖石間?!?/div>
分類:隱居
《漢語大詞典》:幽沈
亦作“ 幽沉 ”。
(1).猶堙沒。文子·自然:“道為之命,幽沉而無事,於心甚微,於道甚當(dāng),死生同理,萬物變化,合於一道?!?span id="pzlexxs" class="book">《資治通鑒·晉穆帝升平五年》:“ 王 〔 王弼 〕、 何 〔 何晏 〕蔑棄典文,幽沉仁義,游辭浮説,波蕩后生,使搢紳之徒翻然改轍?!?br />(2).卑微。 唐 黃滔 《薛舍人》:“伏承舍人學(xué)士,不以 滔 幽沉,榮賜論薦?!?br />(3).深藏;隱藏。 元 皇甫明子 《??凇?/a>詩:“蛟龍恃幽沉,怒氣雄屈蟠?!?br />(4).指潛藏在內(nèi)心的怨恨或不平。紅樓夢(mèng)》第七八回:“既懷幽沉於不盡,復(fù)含罔屈於無窮?!?清 惲敬 《答趙青州書》:“ 敬 嘗觀之古人……或毀敗於讒譏,或展轉(zhuǎn)於疾病,使歷睽變之人情,發(fā)幽沉之己志?!?br />(5).隱居。 唐 柳宗元 《讀書》詩:“幽沉謝世事,俛默窺 唐 虞 ?!?br />(6).低沉;陰沉。 清 顧炎武 《華陽縣朱子祠堂上梁文》:“睇琳宮之絢爛,悲木鐸之幽沉?!?許地山 《光的死》:“一種幽沉的顏色早已現(xiàn)在臉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