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538,分36頁顯示  上一頁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遂初
歸隱
鶴鳴
洪崖
窮居
龍臥
盤谷
林藪
遁世
云臥
四皓
避俗
云松
澗壑
沈冥
《國語辭典》:遂初  拼音:suì chū
語出《晉書。卷五六。孫楚傳》:「少與高陽許詢俱有高尚之志。居于會稽,游放山水,十有馀年,乃作遂初賦,以致其意。」指辭官歸隱,得遂其初志。唐。李白 送賀監(jiān)歸四明應(yīng)制詩:「久辭榮祿遂初衣,曾向長生說息機(jī)。」
《國語辭典》:歸隱(歸隱)  拼音:guī yǐn
歸鄉(xiāng)隱居。唐。馬戴 長安寓居寄贈賈島詩:「孤云不我棄,歸隱與誰同?」
《國語辭典》:鶴鳴(鶴鳴)  拼音:hè míng
《詩經(jīng)。小雅》的篇名。共二章。根據(jù)〈詩序〉:「鶴鳴,誨宣王也?!够蛞詾檎须[之詩。首章二句為「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
《漢語大詞典》:洪崖
(1).亦作“ 洪厓 ”、“ 洪涯 ”。傳說中的仙人名。 黃帝 臣子 伶?zhèn)?的仙號。 漢 張衡 《西京賦》:“ 洪涯 立而指麾,被毛羽之襳襹。” 漢 蔡邕 《郭有道林宗碑》:“將蹈 洪崖 之遐跡,紹 巢 許 之絶軌。” 晉 郭璞 《游仙詩》之三:“左挹 浮丘 袖,右拍 洪崖 肩?!?清 蔣士銓 《香祖樓·蘭因》:“形相愛,影相憐,肯向 洪厓 又拍肩?!?br />(2). 唐 張氳 號。相傳他隱居 姑射山 得仙。參閱說郛卷三十引 宋 張淏 云谷雜記·二洪崖先生。
謂隱居不仕。《孟子·盡心上》:“君子所性,雖大行不加焉,雖窮居不損焉?!?南朝 梁 任昉 《奏記詣蔣公》:“夫布衣窮居韋帶之士,王公大人所以屈體而下之者,為道存也。” 唐 韓愈 《復(fù)志賦》:“進(jìn)既不獲其志愿兮,退將遁而窮居?!?清 姚鼐 《劉海峰先生八十壽序》:“然先生窮居江上,無侍郎之名位交游,不足掖起世之英少,獨閉戶伏首幾案?!?/div>
分類:隱居不仕
《漢語大詞典》:龍臥(龍臥)
喻高士隱居。 唐 盧綸 《奉和曹叔夏》:“龍臥人寧識,鵬摶鷃豈知?” 宋 王安石 《諸葛武侯》詩:“ 武侯 當(dāng)此時,龍臥獨摧藏?!?清 王士禛 《定軍山諸葛公墓下作》詩:“知公抱遺憾,龍臥成千古?!?/div>
分類:高士隱居
《國語辭典》:盤谷(盤谷)  拼音:pán gǔ
1.四周皆是山地的凹谷,稱為「盤谷」。
2.地名。位于河南省濟(jì)源縣,唐李愿隱居于此。
《國語辭典》:林藪(林藪)  拼音:lín sǒu
1.草木茂盛的地方?!豆茏?。立政》:「修火憲,敬山澤,林藪積草。」
2.事物聚集的地方?!段倪x。班固。典引》:「與之斟酌道德之淵源,肴覈仁誼之林藪?!?br />3.山野間隱居的地方。《文選。石崇。思?xì)w引序》:「晚節(jié)更樂放逸,篤好林藪,遂肥遁于河陽之別業(yè)?!?/div>
《國語辭典》:遁世  拼音:dùn shì
逃離人世。指隱居。南朝梁。蕭統(tǒng) 陶淵明集序:「是以圣人韜光,賢人遁世,其故何也?」
《國語辭典》:遁世(遯世)  拼音:dùn shì
逃離人世,獨自隱居?!兑捉?jīng)。乾卦》:「不成乎名,遁世無悶。」《老殘游記》第六回:「若真有點濟(jì)世之才,竟自遁世,豈不辜負(fù)天地生才之心嗎?」
《漢語大詞典》:云臥(雲(yún)臥)
高臥于云霧繚繞之中。謂隱居。 南朝 宋 鮑照 《代升天行》:“風(fēng)餐委松宿,云臥恣天行?!?唐 杜甫 《游龍門奉先寺》詩:“天闕象緯逼,云臥衣裳冷?!?元 倪瓚 《答徐良夫》詩:“云臥雨聲集,庭樹颯以秋?!?/div>
《國語辭典》:四皓  拼音:sì hào
商山四皓的簡稱。參見「商山四皓」條。《文選。揚雄。解嘲》:「若夫藺生收功于章表,四皓采榮于南山?!埂段倪x。班彪。王命論》:「高四皓之名,割肌膚之愛。」
《國語辭典》:商山四皓  拼音:shāng shān sì hào
秦末隱士東園公、夏黃公、綺里季、甪里先生四人,因避亂世而隱居商山,年皆八十馀歲,須眉皓白,世稱為「商山四皓」。簡稱為「四皓」。
《漢語大詞典》:避俗
(1).避世隱居。 唐 楊憑 《千葉桃花》詩:“若教避俗 秦 人見,知向河源舊侶夸?!?元 盧摯 《淵明歸來圖》詩:“亡 秦 扶 漢 聲隆隆, 淵明 初非避俗翁?!?清 李漁 《聞過樓》第二回:“這一所住宅,也是個有趣的朋友起在這邊避俗的?!?br />(2).指出家。 清 李漁 《奈何天·伙醋》:“我和你避俗以來,光陰迅速,不覺已是一載有餘?!?br />(3).舍棄舊俗。參見“ 避俗趨新 ”。
《漢語大詞典》:避俗趨新(避俗趨新)
謂舍棄舊俗而追求新潮。 葉圣陶 《未厭集·苦辛》:“‘拜年’有什么意義呢?無非是崇尚虛文的陋俗罷了。于是相率不‘拜年’,表示避俗趨新?!?/div>
《漢語大詞典》:云松(雲(yún)松)
(1).高大的松樹。 南朝 宋 江智淵 《宣貴妃挽歌》:“云松方靄露,風(fēng)草已聲原?!?唐 韋應(yīng)物 《因省風(fēng)俗與從侄成緒游山水》詩:“陰壑云松埋,陽崖煙花媚?!?元 吳澄 《立春日寓北方賦雪詩》:“風(fēng)竹婆娑銀鳳舞,云松偃蹇玉龍寒?!?br />(2).白云和松樹。古時多為隱居者視作伴侶。 唐 陳子昂 《續(xù)唐故中岳體玄先生潘尊師碑頌》:“尊師有弟子十人,并仙階之秀。然鸞姿鳳骨,眇愛云松者,惟 潁川 韓法昭 、 河內(nèi) 司馬子微 。” 宋 張輯 《臨江仙·望廬山》詞:“何須魂夢覓 瀛洲 。云松終可卜,我與 謫仙 儔。” 明 宋濂 《贈劉俊民先輩》詩:“寸祿焉能就,即將巢云松?!?/div>
《國語辭典》:澗壑(澗壑)  拼音:jiàn huò
溪澗山谷。宋。陸游松驥行〉:「松閱千年棄澗壑,不如殺身扶明堂?!?/div>
《漢語大詞典》:沈冥
亦作“沉冥”。
(1).謂幽居匿跡。 漢 揚雄 《法言·問明》:“ 蜀莊 沉冥, 蜀莊 之才之珍也,不作茍見,不治茍得,久幽而不改其操?!?李軌 注:“沉冥,猶玄寂,泯然無跡之貌?!?span id="kzwdusi" class="book">《宋書·袁粲傳》:“席門常掩,三徑裁通,雖 揚子 寂寞, 嚴(yán)叟 沉冥,不是過也?!?清 錢謙益 《奉詔削籍南歸》詩:“塵世榮枯通與苓, 蜀莊 只合老沉冥。”
(2).指隱居的人。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棲逸:“ 阮光祿 在 東山 ,蕭然無事,常內(nèi)足於懷。有人以問 王右軍 , 右軍 曰:‘此君近不驚寵辱,雖古之沉冥,何以過此!’” 清 戴名世 《〈左尚子制義〉序》:“余飄泊四方,賣文以糊其口,未有訪沉冥而叩寂寞者?!?br />(3).低沉冥寂。 唐 白居易 《東南行一百韻》:“沉冥消意氣,窮餓耗肌膚?!?明 唐順之 《萬思節(jié)以集中無名作詩見貽》詩:“老去門徒多謝遣,病來意緒轉(zhuǎn)沉冥?!?王統(tǒng)照 《號聲》:“這樣悲壯與激沉的聲音只宜于黑暗中的遠(yuǎn)聽,不合于在綠蔭下與柔靜的光色中作愉悅的聞賞?然而我聽了也沒有極大的憎惡與沮恨的意念,只感到沉冥,低怨的分量比其他的分量多?!?br />(4).昏暗;幽暗。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蛾:“返至山中,日已沉冥,兩足跛踦,步不能咫?!?清 陳夢雷 《西郊雜詠》之十二:“煙樹隔沉冥,蒼茫沓難覩?!?br />(5).猶埋沒,沉淪。 唐 皎然 《苕溪草堂簡潘丞述湯評事衡四十三韻》:“蹈善嗟沉冥,履仁傷堙阨?!?宋 范成大 《次韻慶充避暑水西寺》:“茲游豈易得,未用嘆沉冥?!?br />(6).沉迷。 清 方苞 《書〈儒林傳〉后》:“ 漢 之文學(xué)雖非古,猶以多誦為通經(jīng)也;又其變遂濫於詞章,終沉冥而不返焉?!?br />(7).佛教語。猶幽冥。亦指幽冥中人。《楞嚴(yán)經(jīng)》卷四:“引諸沉冥,出於苦海?!?宋 陸游 《安隱寺修鐘樓疏》:“浮翠流丹,倘復(fù)還于巨麗;撞昏擊曉,實大警于沉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