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韻學(韻學)  拼音:yùn xué
考正音讀、研究聲韻的學科。
分類:音韻學
《國語辭典》:音韻學(音韻學)  拼音:yīn yùn xué
1.研究人類語言音韻結構的學問。
2.聲韻學的別名。參見「聲韻學」條。
《國語辭典》:同調(同調)  拼音:tóng diào
1.音調相同。如:「最近流行老歌新唱,雖然同調但節(jié)奏大異?!?br />2.思想或志趣相合。《文選。謝靈運。七星瀨詩》:「誰謂古今殊,異代可同調?!埂度辶滞馐贰返谝黄呋兀骸竻s是有幾個同調的人,將來到省,可以同先生相會?!?br />3.同一聲調。如同屬第三聲為同調。
《國語辭典》:五音  拼音:wǔ yīn
1.中國聲樂指宮、商、角、徵、羽五個音階。
2.音韻學上指依唇、舌、齒、牙、喉五類聲母發(fā)音部位劃分的音。
《國語辭典》:聲韻(聲韻)  拼音:shēng yùn
1.由聲母、韻母和聲調構成的漢字字音。也稱為「音韻」。
2.聲母和韻母。
《漢語大詞典》:聲均(聲均)
見“ 聲韻 ”。
《漢語大詞典》:外聲(外聲)
音韻學術語。指開口呼和合口呼。 章炳麟 《國故論衡·音理論》:“闔口、開口皆外聲,撮口、齊齒皆內聲也?!?/div>
《國語辭典》:全清  拼音:quán qīng
聲韻學上不送氣不帶音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如ㄅ、ㄈ等。
《國語辭典》:洪音  拼音:hóng yīn
聲韻學上指主要母音舌位較低、較后、口腔共鳴器空隙大的音。相對于細音而言。如宋、元等韻學家將一、二等韻視為洪音,把三、四等韻當做細音。
《漢語大詞典》:協用(協用)
(1).謂正確使用。《書·洪范》:“次四曰協用五紀?!?孔 傳:“協,和也。和天時,使得正用五紀?!?br />(2).即協韻。音韻學用語。 宋 沈括 夢溪筆談·藝文一:“觀古人諧聲,有不可解者,如‘玖’字、‘有’字多與‘李’字協用,‘慶’字、‘正’字多與‘章’字、‘平’字協用。如:‘或羣或友,以燕天子’?!?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一:“古詩之韻,如《三百篇》協用者,‘西北有高樓,上與浮云齊’是也?!眳⒁姟?協韻 ”。參閱 清 段玉裁 《六書音均表三》、 王力 《漢語詩律學》第二章第二五節(jié)。
《國語辭典》:內轉(內轉)  拼音:nèi zhuǎn
1.由地方官吏內遷調任為京官。《晉書。卷八八。孝友傳。李密傳》:「密有才能,常望內轉,而朝廷無援,乃遷漢中太守,自以失分懷怨。」
2.聲韻學名詞。在等韻圖上,沒有獨立的二等韻母的韻攝,稱為「內轉」。包括通、止、遇、果、宕、曾、流、深八攝,共六十七韻。
《國語辭典》:字母  拼音:zì mǔ
1.拼音文字或音節(jié)文字的書寫符號。如希臘字母、阿拉伯字母。
2.傳統聲韻學稱聲母的代表字為字母。如三十六字母。
《國語辭典》:陽聲(陽聲)  拼音:yáng shēng
1.音律中的黃鐘、大蔟、姑洗、蕤賓、夷則、無射六種,稱為「陽聲」。見《周禮。春官。大師》。也稱為「陽律」。
2.清越的聲音?!吨芏Y。冬官??脊び洝9恕罚骸阜蚕喔?,欲赤黑而陽聲,赤黑則鄉(xiāng)心,陽聲則遠根?!?/div>
《國語辭典》:協韻(協韻)  拼音:xié yùn
1.符合韻律。詩詞歌賦中,于相當的句末以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相押韻,使音調和諧優(yōu)美,稱為「協韻」。《紅樓夢》第四○回:「無論詩詞歌賦,成語俗話,比上一句都要協韻,錯了的罰一杯?!?br />2.今韻與古韻不同,以今音讀古韻,多不能諧。北周沈重作《毛詩音義》,創(chuàng)協韻之說,隨意將某字臨時改讀某音,以求和諧。至明末陳第始用語音演變的道理加以反駁,認為時有古今,地有南北,今韻不協,正是語音演變的證據,不能任意隨文改讀。應求古韻,以證其和諧。
《漢語大詞典》:葉韻(葉韻)
亦作“ 葉韻 ”。
(1). 南北朝 時,學者因按當時語音讀詩經,韻多不和,便以為作品中某些字需臨時改讀某音,稱為葉韻。后人并以此應用于其他古代韻文。此風至 宋 代而大盛。 明 陳第 始建立“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轉移”的歷史語言觀,認為所謂葉韻的音是古代本音,讀古音就能諧韻,不應隨意改讀。參閱 明 陳第 《毛詩古音考序》。
(2).作韻文時于句末或聯末用韻之稱。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論文·點化故事:“借君銜以葉韻耳。”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五:“夫葉韻乃詞中最要之處?!?/div>
《漢語大詞典》:同部
(1).謂漢字同一部首。 清 王筠 說文釋例·異部重文:“鹵莽者遂謂同部重文之外,更無重文矣?!?br />(2).音韻學術語。上古音中以同韻之字為同部。
(3).同一部落。 章炳麟 《文學說例》:“案 蒲斯門 人種,以同部女子為男子所公有,故無夫婦妃耦之言?!?/div>
《國語辭典》:喉音  拼音:hóu yīn
1.氣流受阻于聲帶所發(fā)出的輔音。依發(fā)音方法的不同,可分為喉塞音和喉擦音兩種。
2.古韻學中七音之一。如三十六字母中的曉、匣、影、喻四母。
《漢語大詞典》:內聲(內聲)
音韻學術語。指撮口之聲和齊齒之聲。 章炳麟 《國故論衡·音理論》:“闔口、開口皆外聲,撮口、齊齒皆內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