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44詞典 1分類詞匯 43
《國語辭典》:悸動(悸動)  拼音:jì dòng
因恐懼緊張、情緒激動,而致心跳加速。漢。應(yīng)劭《風(fēng)俗通義。卷九。世間人家多有見赤白光為變怪者》:「因起自往手收莫之,壁自如故,還床,復(fù)見之,心大悸動?!?/div>
《國語辭典》:顫抖(顫抖)  拼音:zhàn dǒu
身體抖動。如:「他在講臺上緊張得全身顫抖?!?/div>
《國語辭典》:濁聲(濁聲)  拼音:zhuó shēng
語音學(xué)上凡氣息發(fā)出成聲時顫動聲帶的輔音,稱為「濁聲」。如國音聲符中ㄇ、ㄋ、ㄖ等。也稱為「濁音」。
《漢語大詞典》:戰(zhàn)掣(戰(zhàn)掣)
顫動拖拽。國畫的一種筆法。也叫“顫掣”。 明 楊慎 《畫品·花竹》:“ 李煜 好金索畫, 唐希雅 常效之。乘輿縱騎,因其戰(zhàn)掣之勢,以寫竹樹?!?/div>
《國語辭典》:顫音(顫音)  拼音:zhàn yīn
裝飾音名稱。Trill、Trillo的中譯名。主要音與相鄰音的快速交替演奏。
《漢語大詞典》:一忽閃(一忽閃)
形容顫動搖晃。 峻青 《老水牛爺爺》:“就在這深沉寂靜的空間里, 老水牛爺爺 的影子,出現(xiàn)在我的面前了……高高的個子,寬寬的肩膀,說起話來,聲音象洪鐘一樣的響亮,走起路來,地皮都踏得一忽閃地。”
《國語辭典》:舌尖元音  拼音:shé jiān yuán yīn
元音,指由聲帶顫動發(fā)聲,引起口腔共鳴而不受其他發(fā)音器官阻塞的聲音。舌尖元音即由舌尖接近齒齦或前顎所發(fā)出的聲音。如注音符號的匝、ㄦ。
《國語辭典》:打了個寒噤(打了個寒噤)  拼音:dǎ le ge hán jìn
因受驚嚇而身體顫動。如:「見到報上這則駭人聽聞的消息,不禁令人打了個寒噤?!?/div>
《國語辭典》:巢居知風(fēng),穴居知雨(巢居知風(fēng),穴居知雨)  拼音:cháo jū zhī fēng,xuè jū zhī yǔ
(諺語)住在樹上的人,看見樹葉顫動就知道將要刮風(fēng);住在洞穴的人,看見穴壁潮濕就知道水氣深重,即將下雨。指凡事都有預(yù)兆,觀察日常事物,就能預(yù)知將要發(fā)生的事情。如:「俗語說的好:『巢居知風(fēng),穴居知雨』,根據(jù)公司最近人事調(diào)動的情況,我看恐怕有大事要發(fā)生了?!?/div>
《國語辭典》:半抖音  拼音:bàn dǒu yīn
聲韻學(xué)上指發(fā)音時,舌尖或小舌顫動一次的語音?,F(xiàn)代漢語無此類音。
《國語辭典》:亂抖(亂抖)  拼音:luàn dǒu
肢體不自主的顫動?!段拿餍∈贰返诙呋兀骸傅菚r急得身子亂抖,忙叫濟川進(jìn)去?!?/div>
《國語辭典》:閃音(閃音)  拼音:shǎn yīn
一種變相的顫音。發(fā)音時,富有彈性的發(fā)音器官輕微的顫動一次所發(fā)出的音。如美洲部分地區(qū)發(fā)very[veri]中的〔r〕,由舌尖向齒齦輕輕一閃而出。
《國語辭典》:抖腿  拼音:dǒu tuǐ
顫動腿。如:「大家會面時,要安坐在椅子上,不要抖腿。」
分類:顫動
《國語辭典》:抖音  拼音:dǒu yīn
發(fā)聲時,利用舌或唇急速顫動,所構(gòu)成的輔音。也作「顫音」。
《國語辭典》:濁聲母(濁聲母)  拼音:zhuó shēng mǔ
國音字母中,發(fā)音時聲帶顫動的聲母。如ㄇ、ㄋ、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