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4321,分289頁顯示  上一頁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頁
典故(續(xù)上)
傾國風(fēng)流
寒風(fēng)子
韓湘風(fēng)雪度藍關(guān)
鄭風(fēng)(又作:樵風(fēng))
紅荔子馳驛風(fēng)流
壺天風(fēng)月
虎嘯生風(fēng)
花信風(fēng)
吉甫清風(fēng)
季子高風(fēng)
絳帳清風(fēng)
七子風(fēng)
解慍風(fēng)(又作:南風(fēng)薰 ...)
一笑春風(fēng)(又作:滿坐春風(fēng))
金風(fēng)
典故
傾城色
   
絕代人
  
名花傾國
 
傾人城
  
傾城國
 
思傾國
 
佳人絕世
 
傾國風(fēng)流
   
國自傾
 
絕世歌
 
延年妹
 
傾城目
 
絕代北方人
 
傾北方
 
一顧傾吳
 
絕代幽人獨立
 
傾人情

相關(guān)人物
劉徹(漢武帝)
 
李延年

參考典故
李延年


《漢書》卷九十七上〈外戚列傳上·孝武李夫人〉~395~
孝武李夫人,本以倡進。初,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愛之。每為新聲變曲,聞?wù)吣桓袆?。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上嘆息曰:「善!世豈有此人乎?」平陽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見之,實妙麗善舞。由是得幸,生一男,是為昌邑哀王。李夫人少而蚤卒,上憐閔焉,圖畫其形于甘泉宮。及衛(wèi)思后廢后四年,武帝崩,大將軍霍光緣上雅意,以李夫人配食,追上尊號曰孝武皇后。唐·顏師古注曰:「非不惜城與國也,但以佳人難得,愛悅之深,不覺傾覆?!?/span>

例句

一從屠貴妃,生女愁傾國。 于濆 馬嵬驛

傾國傾城漢武帝,為云為雨楚襄王。古來容光人所羨,況復(fù)今日遙相見。 劉希夷 公子行

蛾眉曼臉傾城國,鳴環(huán)動佩新相識。 劉方平 烏棲曲二首之一

天馬來東道,佳人傾北方。 吳少微 過漢故城

為云為雨徒虛語,傾國傾城不在人。 唐彥謙 牡丹

艷色本傾城,分香更有情。 孟浩然 美人分香

窈窕鳳皇姝,傾城復(fù)傾國。 張柬之 與國賢良夜歌二首之一

恃賴傾城人不及,檀妝唯約數(shù)條霞。 徐凝 宮中曲二首之一

雖然不如延年妹,亦是當時絕世人。 李白 中山孺子妾歌

蛾眉艷曉月,一笑傾城歡。 李白 感興六首之五

揚眉轉(zhuǎn)袖若雪飛,傾城獨立世所稀。 李白 白纻辭三首之三

飛燕皇后輕身舞,紫宮夫人絕世歌。 李白 陽春歌

傾國留無路,還魂怨有香。 杜牧 華清宮三十韻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杜甫 佳人

侍婢艷傾城,綃綺輕霧霏。 杜甫 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廣

佳人絕代歌,獨立發(fā)皓齒。 杜甫 聽楊氏歌

傾國妖姬云鬢重,薄徒公子雪衫輕。 林寬 曲江

翠帷雙卷出傾城,龍劍破匣霜月明。 柳宗元 渾鴻臚宅聞歌效白纻

噴玉光照地,顰蛾價傾城。 權(quán)德輿 廣陵詩

叢鬢愁眉時勢新,初笄絕代北方人。 權(quán)德輿 雜興五首

步搖金翠玉搔頭,傾國傾城勝莫愁。 武元衡 贈佳人

嘗矜絕代色,復(fù)恃傾城姿。 武平一 妾薄命

傾國徒相看,寧知心所親。 王維 扶南曲歌詞五首之二

明月薄蝕陽精昏,嬌妒傾城惑至尊。 王翰 飛燕篇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白居易 長恨歌

專房猶見寵,傾國眾皆聞。 皇甫冉 同李蘇州傷美人

佳人祓禊賞韶年,傾國傾城并可憐。 萬齊融 三日綠潭篇

為問傾城年幾許,更勝瓊樹是瓊枝。 薛能 舞者

皓雪瓊枝殊異色,北方絕代徒傾國。 韋應(yīng)物 黿頭山神女歌

誰為傾國媒,自許連城價。 韓愈 縣齋有懷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寒風(fēng)氏


《呂氏春秋》卷二十《恃君覽·觀表》
古之善相馬者:寒風(fēng)氏相口齒,麻朝相頰,子女厲相目,衛(wèi)忌相髭,許鄙相??,投伐褐相胸脅,管青相膹吻,陳悲相股腳,秦牙相前,贊君相后。凡此十人者,皆天下之良工也,其所以相者不同,見馬之一徵也,而知節(jié)之高卑,足之滑易,材之堅脆,能之長短。非獨相馬然也,人亦有徵,事與國皆有徵。圣人上知千歲,下知千歲,非意之也,蓋有自云也。綠圖幡薄,從此生矣。

例句

不逢寒風(fēng)子,誰采逸景孫。 李白 天馬歌

典故
藍關(guān)立馬
 
藍關(guān)役
 
馬沒藍關(guān)
 
韓湘風(fēng)雪度藍關(guān)

相關(guān)人物
韓湘


《全唐詩》卷三百四十四〈左遷至藍關(guān)示侄孫湘〉【案:湘。愈侄十二郎之子。登長慶三年進士第?!?/span>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夕貶潮陽路八千】。欲為圣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guān)馬不前。知汝遠來應(yīng)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典故  
鶴收仙箭
 
取箭鶴
 
仙人收箭
 
遺箭遣鶴取
 
仙鏑

相關(guān)人物
鄭弘


《后漢書》卷三十三《鄭弘傳》
唐·李賢注引孔靈符《會稽記》曰:「射的山南有白鶴山,此鶴為仙人取箭。漢太尉鄭弘嘗采薪,得一遺箭,頃有人覓,弘還之,問何所欲,弘識其神人也,曰:『常患若邪溪載薪為難,愿旦南風(fēng),暮北風(fēng)?!缓蠊?。故若邪溪風(fēng)至今猶然,呼為『鄭公風(fēng)』也?!?/span>
《水經(jīng)注疏》卷四十〈漸江水〉
邪溪之東,又有寒溪。溪之北有鄭公泉,泉方數(shù)丈,冬溫夏涼,漢太尉鄭弘宿居潭側(cè),因以名泉。弘少以苦節(jié)自居,恒躬采伐,用貿(mào)糧膳,每出入溪津,常感神風(fēng)送之,雖憑舟自運,無杖楫之勞。村人貪藉風(fēng)勢,常依隨往還。有淹留者,徒輩相謂,汝不欲及鄭風(fēng)邪?

例句

每得樵風(fēng)便,往來殊不難。 丘為 泛若耶溪

花縣彈琴暇,樵風(fēng)載酒時。 劉長卿 陪王明府泛舟

掛席樵風(fēng)便,開軒琴月孤。 孟浩然 尋張五回夜園作

歸舟何慮晚,日暮使樵風(fēng)。 宋之問 游禹穴回出若邪

鄭風(fēng)遙可托,關(guān)月眇難依。 駱賓王 夕次舊吳

典故
荔枝無驛使
 
一騎紅塵失笑
 
一騎紅塵獻荔枝
 
玉環(huán)舊事
 
紅塵一騎妃子笑
 
紅荔子馳驛風(fēng)流

相關(guān)人物
李隆基(唐玄宗)
 
杜牧
 
楊玉環(huán)


《全唐詩》卷五百二十一〈過華清宮絕句三首〉
〈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無人知道荔枝來】?!?/span>
《新唐書》卷七十六〈后妃列傳上·楊貴妃〉~3494~
妃嗜荔支,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shù)千里,味未變已至京師。
典故
一壺天
 
仙壺
  
壺中
 
壺中閑日
   
壺中仙客
 
玉壺先生
 
壺天風(fēng)月
 
仙家碧玉壺
 
玉壺觀世
 
壺里
 
壺天不老
 
壺天謫
 
壺中化國
 
壺中永日
 
入壺
 
玉壺貯天地
 
相關(guān)人物
壺公


《后漢書》卷八十二下〈方術(shù)列傳下·費長房〉~2743~
費長房者,汝南人也。曾為市掾。市中有老翁賣藥,懸一壺于肆頭,及市罷,輒跳入壺中。市人莫之見,唯長房于樓上見之,異焉,因往再拜奉酒脯。翁知長房之意其神也,謂之曰:「子明日可更來?!归L房旦日復(fù)詣翁,翁乃與俱入壺中。唯見玉堂嚴麗,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共飲畢而出。翁約不聽與人言之。后乃就樓上候長房曰:「我神仙之人,以過見責(zé),今事畢當去,子寧能相隨乎?樓下有少酒,與卿為別?!归L房使人取之,不能勝,又令十人扛之,猶不舉。翁聞,笑而下樓,以一指提之而上。視器如一升許,而二人飲之終日不盡。
《神仙傳》卷五〈壺公〉
壺公者,不知其姓名。今世所有召軍符、召鬼神、治病、王府符,凡二十馀卷,皆出于壺公,故名為壺公符。汝南費長房為市椽時,忽見公從遠方來,入市賣藥,人莫識之。其賣藥,口不二價,治病皆愈。語賣藥者曰:「服此藥,必吐出某物,某日當愈?!菇匀缙溲浴5缅X,日收數(shù)萬,而隨施與市道貧乏饑凍者,所留者甚少。常懸一空壺于坐上,日入之后,公輒轉(zhuǎn)足跳入壺中,人莫知所在,唯房于樓上見之。知其非常人也。長房乃日日自掃除公座前地,及供饌物。公受而不謝。如此積久,長房不懈,亦不敢有所求。公知長房篤信,語長房曰:「至暮無人時更來?!归L房如其言而往。公語房曰:「卿見我跳入壺中時,卿便可效我跳,自當?shù)萌??!归L房依言果不覺已入,入后不復(fù)是壺,唯見仙宮世界,樓觀重門閣道宮,左右侍者數(shù)十人。公語房曰:「我仙人也。昔處天曹,以公事不勤見責(zé),因謫人間耳?!?/span>
《云笈七簽》卷二十八〈二十八治·云臺山治〉
施存,魯人,夫子弟子。學(xué)大丹之道,三百年,十練不成,唯得變化之術(shù)。后遇張申為云臺治官,常懸一壺如五升器大,變化為天地,中有日月,如世間。夜宿其內(nèi),自號「壺天」,人謂曰「壺公」,因之得道在治中。

簡釋

壺中天地:指道家所謂的仙境。唐元稹《幽棲》:“壺中天地乾坤外,夢里身名旦暮間”

壺公:喻指仙人道者。唐杜甫《寄司馬山人十二韻人“家家迎薊子,處處識壺公?!?/p>


例句

壺中藥物梯霞訣,肘后方書縮地功。 令狐楚 贈毛仙翁

綠毛辭世女,白發(fā)入壺翁。 儲嗣宗 宿玉簫宮

藥爐經(jīng)月凈,天路入壺深。 儲嗣宗 送道士

有路在壺中,無人知地脈。 劉禹錫 游桃源一百韻

他年若得壺中術(shù),一簇汀洲盡貯將。 吳融 湖州晚望

閉院開軒笑語闌,江山并入一壺寬。 呂溫 同恭夏日題尋真觀李寬中秀才書院

長憶映碑逢若士,未曾攜杖逐壺公。 唐彥謙 亂后經(jīng)表兄瓊?cè)A觀舊居

壺中駐年藥,燒得獻庭闈。 姚合 送王龜處士

愿值壺中客,親傳肘后方。 尚顏 宿壽安甘棠館

存亡去住一壺中,兄事安期弟葛洪。 崔郾 贈毛仙翁

東城南陌頻相見,應(yīng)是壺中別有家。 戴叔倫 贈韓道士

仙翁無定數(shù),時入一壺藏。 李商隱 玄微先生

壺中別有仙家日,嶺上猶多隱士云。 李商隱 題道靜院院在中條山故王顏中丞所置虢州刺史舍官居此今寫真存焉

日月仙壺外,筋骸藥臼中。 李敬方 遣興

君看昔日汝南市,白頭仙人隱玉壺。 李白 對雪醉后贈王歷陽

河上喜相得,壺中趣每同。 李白 贈盧徵君昆弟

蹉跎人間世,寥落壺中天。 李白 贈饒陽張司戶燧

壺中開白日,霧里捲朱旂。 李端 游終南山因寄蘇奉禮士尊師苗員外

家家迎薊子,處處識壺公。 杜甫 寄司馬山人十二韻

坐知千里外,跳向一壺中。 王維 贈焦道士

壺中世界青天近,洞里煙霞白日閑。 王起 贈毛仙翁

芝童解說壺中事,玉管能留天上春。 盧綸 題天華觀

上象壺中闊,平生夢里忙。 竇常 茅山贈梁尊師

不題三五字,何以達壺公。 竇牟 陪韓院長韋河南同尋劉師不遇

艷陽迷俗客,幽邃失壺公。 章孝標 玄都觀栽桃十韻

白知關(guān)畔元非馬,玄覺壺中別有天。 羅隱 送宣武徐巡官

寥朗壺中曉,虛明洞里春。 蔣防 至人無夢

嬌歌自駐壺中景,艷舞長留海上春。 許渾 移攝太平寄前李明府

上象壺中闊,平生夢里忙。 許渾 茅山贈梁尊師

壺中知日永,掌上畏年侵。 許渾 贈蕭鏈師

唯寄壺中客,金丹許共分。 貫休 故林偶作

憶戴差過剡,游仙慣入壺。 錢起 山齋讀書寄時校書杜叟

鶴前飛九轉(zhuǎn),壺里駐三光。 錢起 柏崔老人號無名先生男削發(fā)女黃冠自以云泉獨樂命予賦詩

坐來石上云,乍謂壺中起。 錢起 窗里山

勉事壺公術(shù),仙期待赤龍。 錢起 藥堂秋暮

海上春應(yīng)盡,壺中日未斜。 錢起 送柳道士

曷見玄真子,觀世玉壺中。 陳子昂 感遇詩三十八首之五

花應(yīng)洞里尋常發(fā),日向壺中特地長。 韓偓 六月十七日召對自辰及申方歸本院

壺中日月將何用,借與閑人試一窺。 韓偓 贈易卜崔江處士

壺中無窄處,愿得一容身。 顧況 步虛詞

愿值壺中客,親傳肘后方。 馬戴 謁仙觀二首

恐入壺中住,須傳肘后方。 馬戴 送王道士

因?qū)q月離三島,閑貯風(fēng)煙在一壺。 高蟾 送張道士

疑君如有長生路,玉壺先生在何處。 鮑溶 周先生畫洞庭歌

若用壺中景,東溟又堪傷。 鮑溶 與峨嵋道士期盡日不至

玉壺貯天地,歲月亦已長。 鮑溶 與峨眉山道士期盡日不至

典故
虎嘯生風(fēng)


《北史》卷七十八〈張定和等傳論〉~2646~
論曰:虎嘯風(fēng)生,龍騰云起,英賢奮發(fā),亦各因時。張定和、張奫、麥鐵杖皆一時壯士,而困于貧賤。當其郁抑未遇,亦安知有鴻鵠志哉!終能振拔污泥,申其力用,符馬革之愿,快生平之心,得丈夫之節(jié)矣。孟才、錢杰、沈光等感懷恩舊,臨難亡身,雖功無所成,其志有可稱矣。權(quán)武素?zé)o行檢,不拘刑憲,終取黜辱,不亦宜哉!仁恭武毅見知,文以取達,初在汲郡,清能可紀,后居馬邑,貪吝而亡。鮮克有終,斯言乃驗。吐萬緒、董純以萑蒲不剪,遽嬰罪戮。大業(yè)之季,盜可盡乎?俱羅欲加之罪,非其咎釁。王辯殞身勍敵,志在勤王。陳棱縞素發(fā)喪,哀感行路,義之所動,固已深乎!趙才雖人而無儀,志在強直,拒世基之諂,可謂不茍同矣。

《呂氏春秋·覽部》卷十九〈離俗覽·貴信〉~302~
天行不信,不能成歲;地行不信,草木不大。春之德風(fēng),風(fēng)不信,其華不盛,華不盛則果實不生;夏之德暑,暑不信,其土不肥,土不肥則長遂不精;秋之德雨,雨不信,其谷不堅,谷不堅則五種不成;冬之德寒,寒不信,其地不剛,地不剛則凍閉不開。天地之大,四時之化,而猶不能以不信成物,又況乎人事?君臣不信,則百姓誹謗,社稷不寧;處官不信,則少不畏長,貴賤相輕;賞罰不信,則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則離散郁怨,不能相親;百工不信,則器械苦偽,丹漆染色不貞。夫可與為始,可與為終,可與尊通,可與卑窮者,其唯信乎!信而又信,重襲于身,乃通于天。以此治人,則膏雨甘露降矣,寒暑四時當矣。
《歲時廣記》一卷之一〈春景·花信風(fēng)〉~20~
《東皋雜錄》:「江南自初春至初夏,五日一番風(fēng)候,謂之花信風(fēng)。梅花風(fēng)最先,楝花風(fēng)最后,凡二十四番。以為寒絕也。后唐人詩云:『楝花開后風(fēng)光好,梅子黃時雨意濃?!恍鞄煷ㄔ娫疲骸阂话傥迦蘸秤辏姆ㄐ棚L(fēng)?!挥止旁娫疲骸涸绾萄碛瓿跚绾螅嚅L(fēng)吹日長?!弧?/span>
典故
吉甫清風(fēng)

相關(guān)人物
尹吉甫


《毛詩正義》卷十八之三〈大雅·蕩之什·烝民〉~674~
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好是懿德。天監(jiān)有周,昭假于下。保茲天子,生仲山甫。仲山甫之德,柔嘉維則。令儀令色,小心翼翼。古訓(xùn)是式,威儀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賦。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纘戎祖考,王躬是保。出納王命,王之喉舌。賦政于外,四方爰發(fā)。肅肅王命,仲山甫將之。邦國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人亦有言:柔則茹之,剛則吐之。維仲山甫,柔亦不茹,剛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彊御。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鮮克舉之。我儀圖之,維仲山甫舉之。愛莫助之。袞職有闕,維仲山甫補之。仲山甫出祖,四牡業(yè)業(yè),征夫捷捷。每懷靡及,四牡彭彭,八鸞鏘鏘。王命仲山甫,城彼東方。四牡骙骙,八鸞喈喈。仲山甫徂齊,式遄其歸。吉甫作誦,穆如清風(fēng)。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漢·鄭玄箋:「穆,和也。吉甫作此工歌之誦,其調(diào)和人之性如清風(fēng)之養(yǎng)萬物然。仲山甫述職多所思而勞,故述其美以慰安其心?!?/span>
典故
季子高風(fēng)


《春秋左傳正義》卷三十二〈襄公·傳十四年〉~558~
吳子諸樊既除喪。將立季札。季札辭曰。曹宣公之卒也。諸侯與曹人不義曹君。將立子臧。子臧去之。遂弗為也。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節(jié)。君義嗣也。誰敢奸君。有國非吾節(jié)也。札雖不才。愿附于子臧。以無失節(jié)。固立之。棄其室而耕。乃舍之。
《史記》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450~
王諸樊元年,諸樊已除喪,讓位季札。季札謝曰:「曹宣公之卒也,諸侯與曹人不義曹君,將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節(jié)矣』。君義嗣,誰敢干君!有國,非吾節(jié)也。札雖不材,愿附于子臧之義?!箙侨斯塘⒓驹?,季札棄其室而耕,乃舍之。秋,吳伐楚,楚敗我?guī)煛K哪?,晉平公初立。
典故
絳帳清風(fēng)
 
絳紗傳授
 
紗縵業(yè)
 
韋幔傳經(jīng)


《晉書》卷九十六〈列女列傳·韋逞母宋氏〉~252~
韋逞母宋氏,不知何郡人也,家世以儒學(xué)稱。宋氏幼喪母,其父躬自養(yǎng)之。及長,授以周官音義,謂之曰:「吾家世學(xué)周官,傳業(yè)相繼,此又周公所制,經(jīng)紀典誥,百官品物,備于此矣。吾今無男可傳,汝可受之,勿令絕世。」屬天下喪亂,宋氏諷誦不輟。其后為石季龍徙之于山東,宋氏與夫在徙中,推鹿車,背負父所授書,到冀州,依膠東富人程安壽,壽養(yǎng)護之。逞時年小,宋氏晝則樵采,夜則教逞,然紡績無廢。壽每嘆曰:「學(xué)家多士大夫,得無是乎!」逞遂學(xué)成名立,仕苻堅為太常。堅嘗幸其太學(xué),問博士經(jīng)典,乃憫禮樂遺闕。時博士盧壸對曰:「廢學(xué)既久,書傳零落,比年綴撰,正經(jīng)粗集,唯周官禮注未有其師。竊見太常韋逞母宋氏世學(xué)家女,傳其父業(yè),得周官音義,今年八十,視聽無闕,自非此母無可以傳授后生?!褂谑蔷退问霞伊⒅v堂,置生員百二十人,隔絳紗幔而受業(yè),號宋氏為宣文君,賜侍婢十人。周官學(xué)復(fù)行于世,時稱韋氏宋母焉。
典故  
林下客
  
竹林人
 
竹林期
 
阮嵇
 
竹林會
 
咸籍
 
竹林狂
  
竹林歡
 
竹林嵇阮
  
林中酒
 
七子風(fēng)
 
中散地
 
林間飲酒
 
七人班
  
結(jié)社竹林詩老
 
晉賢醉
 
阮嵇輩
 
山陽宴
 
竹林社友
 
竹林勝侶
 
晉時竹
  
山陽舊侶
 
竹林伴侶
 
竹林澆
 
竹林晉阮

相關(guān)人物
劉伶(字伯倫)
 
向秀
 
子咸
 
山濤
 
嵇康
 
王咸
 
王戎
 
阮咸(始平)
 
阮籍


《三國志》卷二十一〈魏書·王粲傳·嵇康〉~605~
時又有譙郡嵇康,文辭壯麗,好言老、莊,而尚奇任俠。至景元中,坐事誅。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曰:「康寓居河內(nèi)之山陽縣,與之游者,未嘗見其喜慍之色。與陳留阮籍、河內(nèi)山濤、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瑯邪王戎、沛人劉伶相與友善,游于竹林,號為七賢?!?/span>
《世說新語箋疏》下卷上〈任誕〉~727~
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nèi)山濤,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亞之。預(yù)此契者:沛國劉伶,陳留阮咸,河內(nèi)向秀,瑯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注引《晉陽秋》曰:「于時風(fēng)譽扇于海內(nèi),至于今詠之?!?/span>
《晉書》卷四十九〈嵇康列傳〉~370~
所與神交者惟陳留阮籍、河內(nèi)山濤,豫其流者河內(nèi)向秀、沛國劉伶、籍兄子咸、瑯邪王戎,遂為竹林之游,世所謂「竹林七賢」也。

簡釋

七賢:喻指文人放蕩不羈,或指獨立于世俗之外,或喻朋友的交情深厚。唐盧綸《秋夜同暢當宿潭上西亭》:“圓月出山頭,七賢林下游?!?/p>


例句

東籬摘芳菊,想見竹林游。 儲光羲 仲夏餞魏四河北覲叔

超超青云器,婉婉竹林會。 儲光羲 奉和韋判官獻侍郎叔除河?xùn)|采訪使

縱有鄰人解吹笛,山陽舊侶更誰過。 劉禹錫 傷愚溪三首

林中阮生集,池上謝公題。 劉長卿 奉陪鄭中丞自宣州解印與諸侄宴馀干后溪

時因杖藜次,相訪竹林東。 劉長卿 贈西鄰盧少府

雪里題詩偏見賞,林間飲酒獨令隨。 司空曙 下第日書情寄上叔父

世上詩難得,林中酒更高。 姚合 送劉詹事赴壽州

逸氣假毫翰,清風(fēng)在竹林。 孟浩然 洗然弟竹亭

遙想蘭亭下,清風(fēng)滿竹林。 崔峒 送薛良史往越州謁從叔

朝攜蘭省步,夕退竹林期。 張說 酬崔光祿冬日述懷贈答(并序)

七賢寧占竹,三品且饒松。 李商隱 垂柳

下客依蓮幕,明公念竹林。 李商隱 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懷寄獻尚書

未展山陽會,空留池上杯。 李嶠 酬杜五弟晴朝獨坐見贈

人追竹林會,酒獻菊花秋。 李嶠 餞駱四二首

何時竹林下,更與步兵鄰。 李白 對雪奉餞任城六父秩滿歸京

復(fù)如竹林下,叨陪芳宴初。 李白 江夏使君叔席上贈史郎中

恭陪竹林宴,留醉與陶公。 李白 流夜郎至江夏陪長史叔及薛明府宴興德寺南閣

今日竹林宴,我家賢侍郎。 李白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自聞茅屋趣,只想竹林眠。 杜甫 示侄佐(原注。佐草堂在東柯谷。佐出襄陽房。侍御史煒之子。官大理正。)

詔下搜巖野,高人入竹林。 林寬 送惠補闕

潯陽阮咸宅,九派竹林前。 楊巨源 春日送沈贊府歸潯陽覲叔父

竹林諒賢人,滿酌無所苦。 權(quán)德輿 八音詩

簾外寒江千里色,林中樽酒七人期。 權(quán)德輿 臘日龍沙會絕句

便道停橈處,應(yīng)過舊竹林。 權(quán)德輿 送三十叔赴任晉陵(心字德輿舊居在丹陽。去晉陵百里)

來酌林中酒,去耕湖上田。 權(quán)德輿 送從弟謁員外叔父回歸義興

聞道今宵阮家會,竹林明月七人同。 武元衡 聞嚴秘書與正字及諸客夜會因寄

花時金谷飲,月夜竹林眠。 王維 哭祖六自虛(時年十八)

道賢齊二阮,俱向竹林歸。 皎然 送德守二叔侄上人還國清寺覲師

明朝阮家集,知有竹林僧。 皎然 雪夜送海上人常州覲叔父上人殷仲文后

憶昔山陽會,長懷東上游。 盧僎 稍秋曉坐閣遇舟東下?lián)P州即事寄上族父江陽令

便因當五夜,敢望竹林期。 盧綸 奉和戶曹叔夏夜寓直寄呈同曹諸公并見寄

圓月出山頭,七賢林下游。 盧綸 秋夜同暢當宿潭上西亭

書從外氏學(xué),竹自晉時栽。 盧綸 送從侄滁州覲省

終悲去國遠,淚盡竹林前。 盧綸 送從叔士準赴任潤州司士

豈念在貧巷,竹林鳴鳥聲。 盧綸 送從叔程歸西川幕

謬入阮家逢慶樂,竹林因得奉壺觴。 盧綸 酬趙少尹戲示諸侄元陽等因以見贈

奉料竹林興,寬懷此別晨。 綦毋潛 送鄭務(wù)拜伯父

看卻金庭芝術(shù)老,又驅(qū)車入七人班。 羅隱 寄右省王諫議

多留晉賢醉,早伴舜妃悲。 薛濤 酬人雨后玩竹

三月已乖棠樹政,二年空負竹林期。 許渾 郡齋夜坐寄舊鄉(xiāng)二侄

祗聞溫樹譽,堪鄙竹林賢。 貫休 和韋相公見示閒臥

借問山陽會,如今有幾人。 郎士元 送張南史

誰為竹林賢,風(fēng)流相比附。 靈一 林公

偶隨香署客,來訪竹林歡。 韋應(yīng)物 陪王郎中尋孔徵君

林疑中散地,人似上皇時。 駱賓王 同辛簿簡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

時有桃源客,來訪竹林人。 駱賓王 疇昔篇

典故  
薰琴
 
解慍風(fēng)
 
南風(fēng)薰
 
詠南風(fēng)
 
南薰曲
 
南風(fēng)琴
 
薰風(fēng)解慍
  
虞薰
 
南風(fēng)弦
 
南風(fēng)解慍
 
風(fēng)解慍
 
五弦歌
 
舜歌南風(fēng)
       
相關(guān)人物


《史記》卷二十四〈樂書〉~97~
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fēng);夔始作樂,以賞諸侯。故天子之為樂也,以賞諸侯之有德者也。德盛而教尊,五谷時孰,然后賞之以樂。故其治民勞者,其舞行級遠;其治民佚者,其舞行級短。故觀其舞而知其德,聞其謚而知其行。南朝宋·裴骃《史記集解》:「王肅曰:『〈南風(fēng)〉,育養(yǎng)民之詩也。其辭曰:南風(fēng)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固?#183;司馬貞《史記索隱》:「此詩之辭出《尸子》及《家語》。」
《孔子家語》卷八〈辯樂解〉
子路鼓琴,孔子聞之,謂冉有曰:「甚矣由之不才也。夫先王之制音也,奏中聲以為節(jié),流入于南,不歸于北。夫南者,生育之鄉(xiāng),北者,殺伐之城。故君子之音溫柔居中以養(yǎng)生育之氣,憂愁之感不加于心也,暴厲之動,不在于體也。夫然者,乃所謂治安之風(fēng)也。小人之音則不然,亢麗微末,以象殺伐之氣,中和之感,不載于心,溫和之動,不存于體,夫然者乃所以為亂之風(fēng)。昔者舜彈五弦之琴,造南風(fēng)之詩,其詩曰:『南風(fēng)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fēng)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晃懘嘶势渑d也勃焉,德如泉流,至于今王公大人述而弗忘。殷紂好為北鄙之聲,其廢也忽焉,至于今王公大人舉以為誡。夫舜起布衣,積德含和而終以帝,紂為天子,荒淫暴亂而終以亡,非各所修之致乎。由今也匹夫之徒,曾無意于先王之制,而習(xí)亡國之聲,豈能保其六七尺之體哉?」冉有以告子路,子路懼而自悔,靜思不食,以至骨立。夫子曰:「過而能改,其進矣乎?!?/span>

例句

應(yīng)是南風(fēng)曲,聲聲不合今。 于武陵 匣中琴

湛露羞依草,南風(fēng)恥帶熏。 令狐楚 青云干呂

熏弦歌舜德,和鼎致堯名。 司空曙 御制雨后出城觀覽敕朝臣已下屬和

方襲緇衣慶,永奉南薰吟。 呂溫 奉和張舍人閣中直夜思聞雅琴因書事通簡僚友

湛露飛堯酒,熏風(fēng)入舜弦。 宗楚客 奉和幸上陽宮侍宴應(yīng)制

漢酺歌圣酒,韶樂舞薰風(fēng)。 張九齡 奉和圣制登封禮畢洛城酺宴

為奏薰琴唱,仍題寶劍名。 張九齡 奉和圣制送尚書燕公赴朔方

晞陽人似露,解慍物從風(fēng)。 張九齡 恩賜樂游園宴應(yīng)制

不聞北斗傾堯酒,空覺南風(fēng)入舜琴。 曹唐 三年冬大禮五首

已獲千箱慶,何以繼薰風(fēng)。 李世民 秋暮言志

于焉歡擊筑,聊以詠南風(fēng)。 李世民 重幸武功

慚非薰風(fēng)唱,曷用慰吾人。 李商隱 中和節(jié)日宴百僚賜詩

誰言七襄詠,重入五弦歌。 李嶠 奉和七夕兩儀殿會宴應(yīng)制

不思五弦琴,作歌詠南薰。 李群玉 穆天子

清如南薰絲,韻若黃鐘吼。 李群玉 贈方處士兼以寫別

顧非咸池奏,庶協(xié)南風(fēng)薰。 李適 中春麟德殿會百僚觀新樂詩

湛露晞堯日,薰風(fēng)入舜弦。 杜正倫 玄武門侍宴

熏風(fēng)行應(yīng)律,湛露即歌詩。 杜甫 暮春江陵送馬大卿公恩命追赴闕下

遠師騶忌鼓鳴琴,去和南風(fēng)愜舜心。 柳宗元 李西川薦琴石

熏風(fēng)一萬里,來處是長安。 楊巨源 送太和公主和蕃

和氣生中國,熏風(fēng)屬外家。 楊巨源 送殷員外使北蕃

湛露恩方?jīng)眩癸L(fēng)曲正調(diào)。 權(quán)德輿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詞三首之二

階下蓂莢生,琴上南風(fēng)薰。 盧仝 感古四首

緘愁赴蜀道,題拙奉虞薰。 盧照鄰 至望喜矚目言懷貽劍外知己

政奉南風(fēng)順,心依北極尊。 蔣防 藩臣戀魏闕

簣桴均下調(diào),和木等南薰。 薛存誠 聞?chuàng)羧?/a>

逍遙豈有事,于此詠南薰。 薛能 升平詞十首

南薰歌自溥,北極響皆通。 薛能 國學(xué)試風(fēng)化下

湯征隨北怨,舜詠起南風(fēng)。 袁朗 賦飲馬長城窟

且歌玄云曲,御酒舞熏風(fēng)。 陳子昂 登澤州城北樓宴

永播南薰音,垂之萬年耳。 陸龜蒙 雜諷九首

始議新堯歷,將期整舜弦。 韓偓 感事三十四韻

騎驢到京國,欲和熏風(fēng)琴。 韓愈 孟生詩

既欣東日戶,復(fù)詠南風(fēng)篇。 魏徵 奉和正日臨朝應(yīng)詔

典故
一笑春風(fēng)
 
坐生春
 
金釵墮
 
金釵離立座生春
 
滿坐春風(fēng)
 
一座生春


《全唐詩》卷三百四十四〈酒中留上襄陽李相公〉
濁水污泥清路塵,還曾同制掌絲綸。眼穿長訝雙魚斷,耳熱何辭數(shù)爵頻。銀燭未銷窗送曙,金釵半醉座添春【金釵半墮座添春】。知公不久歸鈞軸,應(yīng)許閒官寄病身。

《昭明文選》卷二十九〈詩己·雜詩上·雜詩十首〉~379~
金風(fēng)扇素節(jié),丹霞啟陰期。騰云似涌煙,密雨如散絲。寒花發(fā)黃采,秋草含綠滋。唐·李善注:「西方為秋而主金。故秋風(fēng)曰金風(fēng)也?!?/span>
《國語辭典》:傾國(傾國)  拼音:qīng guó
1.傾覆邦國。指亡國?!蛾套哟呵铩?nèi)篇。諫上》:「此離樹別黨,傾國之道也?!?br />2.形容非常美麗。參見「傾國傾城」條。《二刻拍案驚奇》卷九:「眼角偷傳傾國貌,心苗曾倩多情種?!购笠啻笜O美麗的女子。唐。白居易長恨歌〉:「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br />3.全國。比喻人數(shù)極為眾多。唐。杜甫留花門〉詩:「胡為傾國至,出入暗金闕?」《聊齋志異。卷七。金和尚》:「當是時,傾國瞻仰,男女喘汗屬于道。」
《國語辭典》:傾國傾城(傾國傾城)  拼音:qīng guó qīng chéng
使全城、全國的人都為之傾倒愛慕。語本《漢書。卷九十七。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傳》:「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剐稳菖訕O為美麗動人?!度龂萘x》第五十二回:「子龍見婦人身穿縞素,有傾國傾城之色?!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十:「看那小姐已覺得傾國傾城,便道:『有如此絕色佳人,何怕不中姑娘之意!』」也作「傾城傾國」。
分類:女子美麗
《國語辭典》:傾國傾城(傾國傾城)  拼音:qīng guó qīng chéng
使全城、全國的人都為之傾倒愛慕。語本《漢書。卷九十七。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傳》:「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剐稳菖訕O為美麗動人?!度龂萘x》第五十二回:「子龍見婦人身穿縞素,有傾國傾城之色?!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十:「看那小姐已覺得傾國傾城,便道:『有如此絕色佳人,何怕不中姑娘之意!』」也作「傾城傾國」。
分類:女子美麗
《國語辭典》:傾城(傾城)  拼音:qīng chéng
1.傾覆邦國?!对娊?jīng)。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婦傾城?!埂侗笔?。卷十四。后妃傳。論曰》:「靈后淫恣,卒亡天下。傾城之誡,其在茲乎!」
2.形容極為美麗動人。參見「傾國傾城」條。晉。陶淵明〈閑情賦〉:「表傾城之艷色,期有德于傳聞。」唐。皇甫枚《飛煙傳》:「一睹傾城貌,塵心只自猜?!挂嘤靡越柚该廊恕!段倪x。阮籍。詠懷詩十七首之二》:「傾城迷下蔡,容好結(jié)中腸?!骨?。況周頤 曲玉管。兩槳春柔詞:「夕陽衰草,滿目江山,不見傾城?!?br />3.滿城、全城。形容人數(shù)眾多。《二刻拍案驚奇》卷五:「傾城士女通宵出游,沒些禁忌?!顾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29937' target='_blank'>蘇軾 江神子。老夫聊發(fā)少年狂詞:「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div>
《國語辭典》:傾國傾城(傾國傾城)  拼音:qīng guó qīng chéng
使全城、全國的人都為之傾倒愛慕。語本《漢書。卷九十七。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傳》:「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剐稳菖訕O為美麗動人。《三國演義》第五十二回:「子龍見婦人身穿縞素,有傾國傾城之色?!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十:「看那小姐已覺得傾國傾城,便道:『有如此絕色佳人,何怕不中姑娘之意!』」也作「傾城傾國」。
分類:女子美麗
《國語辭典》:傾城傾國(傾城傾國)  拼音:qīng chéng qīng guó
形容非常美麗動人。參見「傾國傾城」條。如:「她傾城傾國的美貌,迷倒眾生?!?/div>
《國語辭典》:傾國傾城(傾國傾城)  拼音:qīng guó qīng chéng
使全城、全國的人都為之傾倒愛慕。語本《漢書。卷九十七。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傳》:「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剐稳菖訕O為美麗動人?!度龂萘x》第五十二回:「子龍見婦人身穿縞素,有傾國傾城之色。」《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看那小姐已覺得傾國傾城,便道:『有如此絕色佳人,何怕不中姑娘之意!』」也作「傾城傾國」。
分類:女子美麗
《國語辭典》:絕代佳人(絕代佳人)  拼音:jué dài jiā rén
形容姿容出色的美女。唐。杜甫〈佳人〉詩:「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顾?。辛棄疾〈滿江紅。絕代佳人〉詞:「絕代佳人,曾一笑傾城傾國?!挂沧鳌附^世佳人」、「絕色佳人」。
《國語辭典》:一顧傾城(一顧傾城)  拼音:yī gù qīng chéng
語本《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傳》:「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弧剐稳菖尤菝裁榔G?!秲号⑿蹅鳌返诙呋兀骸缸约罕旧靡桓痹旅不ㄈ?,一團靈心慧性。那怕丈夫千金買笑,自料斷不及我一顧傾城?!挂沧鳌敢活檭A人」。
《漢語大詞典》:寒風(fēng)子(寒風(fēng)子)
見“ 寒風(fēng) ”。
《國語辭典》:寒風(fēng)(寒風(fēng))  拼音:hán fēng
1.秋冬寒冷的風(fēng)。晉。陸機燕歌行〉:「寒風(fēng)習(xí)習(xí)落葉飛,蟋蟀在堂露盈墀?!?br />2.人名。古時善于相馬的人?!秴问洗呵铩J丫[。觀表》:「古之善相馬者,寒風(fēng)是相口齒?!?/div>
《漢語大詞典》:樵風(fēng)(樵風(fēng))
后漢書·鄭弘傳“ 鄭弘 字 巨君 , 會稽 山陰 人” 李賢 注引 南朝 宋 孔靈符 《會稽記》:“ 射的山 南有 白鶴山 ,此鶴為仙人取箭。 漢 太尉 鄭弘 嘗采薪,得一遺箭,頃有人覓, 弘 還之,問何所欲, 弘 識其神人也,曰:‘?;?若邪溪 載薪為難,愿旦南風(fēng),暮北風(fēng)。’后果然?!焙笠蛞浴伴燥L(fēng)”指順風(fēng)、好風(fēng)。 唐 宋之問 《游禹穴回出若邪》詩:“歸舟何慮晚,日暮使樵風(fēng)。” 宋 柳永 《夜半樂》詞:“怒濤漸息,樵風(fēng)乍起,更聞商旅相呼?!?王葆楨 《集飲湖樓次半峰韻》:“世外樵風(fēng)何日便,尊前舊雨幾人存?!?/div>
《漢語大詞典》:鄭風(fēng)(鄭風(fēng))
(1).指鄭公風(fēng)。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漸江水:“ 弘 ( 鄭弘 )少以苦節(jié)自居,恒躬采伐,用貿(mào)糧膳,每出入溪津,常感神風(fēng)送之,雖憑舟自運,無杖檝之勞,村人貪藉風(fēng)勢,常依隨往還。有淹留者,徒輩相謂:‘汝不欲及 鄭 風(fēng)邪?’其感致如此。”參見“ 鄭公風(fēng) ”。
(2).十五國風(fēng)之一。
《漢語大詞典》:鄭公風(fēng)(鄭公風(fēng))
傳說中得神助之風(fēng)。后漢書·鄭弘傳“ 鄭弘 字 巨君 , 會稽 山陰 人也” 李賢 注引 南朝 宋 孔靈符 《會稽記》:“ 射的山 南有 白鶴山 ,此鶴為仙人取箭。 漢 太尉 鄭弘 嘗采薪,得一遺箭,頃有人覓, 弘 還之,問何所欲, 弘 識其神人也,曰:‘?;?若耶溪 載薪為難,愿旦南風(fēng),暮北風(fēng)?!蠊?。故 若耶溪 風(fēng)至今猶然,呼為‘鄭公風(fēng)’也?!?/div>
《漢語大詞典》:一壺(一壺)
(1).一個盛物的葫蘆。亦泛指一盛食之器。戰(zhàn)國策·中山策:“吾以一杯羊羹亡國,以一壺飡得士二人?!?span id="lbbawpc" class="book">《后漢書·費長房傳》:“市中有老翁賣藥,懸一壺於肆頭,及市罷,輒跳入壺中。”南史·隱逸傳·僧巖:“后忽為沙門,棲遲山谷,常以一壺自隨?!?br />(2).道家傳說壺中別有天地,因常以“一壺”喻宇宙或仙境。 唐 王維 《贈焦道士》詩:“坐知千里外,跳向一壺中?!?唐 劉禹錫 《尋汪道士不遇》詩:“笙歌五云里,天地一壺中。” 元 許有壬 《琳宮詞次安南王韻》:“一壺天地渾無跡,只有清風(fēng)動竹聲?!眳⒁姟?壺天 ”、“ 壺公 ”。
(3).特指一壺酒。 唐 儲光羲 《田家雜興》詩之二:“日與南山老,兀然傾一壺?!?金 元好問 《后飲酒》詩之一:“當其得意時,萬物寄一壺?!?/div>
《國語辭典》:壺中天地(壺中天地)  拼音:hú zhōng tiān dì
相傳仙人壺公能于一空壺中,變化出天地,中有日月,如世間,且夜宿其間。見晉。葛洪《神仙傳》卷五。后比喻仙境或勝境。元。劉秉忠〈永遇樂。山谷家風(fēng)〉詞:「壺中天地,目前今古,今日還明日?!挂沧鳌笁靥烊赵隆?、「壺里乾坤」、「壺中日月」。
《國語辭典》:壺公(壺公)  拼音:hú gōng
傳說中的仙人。所指不一。參見「壺天」條。
《國語辭典》:壺天(壺天)  拼音:hú tiān
1.傳說中的仙人。所指不一,相傳其能于一空壺中變化出天地,中有日月,如世間,且夜宿其間。自號壺天,人稱為「壺公」。見晉。葛洪《神仙傳》卷五。
2.比喻仙境或勝境。唐。張喬〈題古觀〉詩:「洞水流花早,壺天閉雪春?!?/div>
《國語辭典》:壺公(壺公)  拼音:hú gōng
傳說中的仙人。所指不一。參見「壺天」條。
《國語辭典》:花信風(fēng)(花信風(fēng))  拼音:huā xìn fēng
1.春天三月間,花開季節(jié)所吹的風(fēng)。也稱為「花風(fēng)」。
2.由小寒至谷雨,共四個月八氣二十四候,每候有一花的風(fēng)信。也稱為「二十四番花信風(fēng)」。
《漢語大詞典》:二十四番花信風(fēng)(二十四番花信風(fēng))
即花信風(fēng)。應(yīng)花期而來的風(fēng)。自小寒至谷雨,凡四月,共八個節(jié)氣,一百二十日,每五日一候,計二十四候,每侯應(yīng)以一種花的信風(fēng)。每氣三番。小寒:梅花、山茶、水仙;大寒:瑞香、蘭花、山礬;立春:迎春、櫻桃、望春;雨水:菜花、杏花、李花;驚蟄:桃花、棣棠、薔薇;春分:海棠、梨花、木蘭;清明:桐花、麥花、柳花;谷雨:牡丹、酴釄、楝花。參閱 南朝 梁 宗懔 荊楚歲時記、 宋 程大昌 演繁露·花信風(fēng)、 宋 王逵 蠡海集·氣候類。一說,每月有兩番花的信風(fēng),一年有二十四番花信風(fēng)。見 明 楊慎 《二十四番花信風(fēng)》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
《漢語大詞典》:七賢(七賢)
(1).指 魏 晉 時 嵇康 、 阮籍 、 山濤 、 向秀 、 劉伶 、 阮咸 、 王戎 七個名士。晉書·嵇康傳:“所與神交者,惟 陳留 阮籍 , 河內(nèi) 山濤 ,豫其流者, 河內(nèi) 向秀 , 沛國 劉伶 , 籍 兄子 咸 , 瑯邪 王戎 ,遂為竹林之游,世所謂竹林七賢也。” 唐 皇甫湜 《醉賦》:“沈湎於酒,有 晉 之七賢?!?元 沈禧 《南呂一枝花·七月六日為施以和壽作》套曲:“七賢林下客,九老會中儔。”
(2).指 東漢 袁秘 、 封觀 、 陳端 、 范仲禮 、 劉偉德 、 丁子嗣 、 張仲然 七人。后漢書·袁閎傳:“ 黃巾 起, 秘 從太守 趙謙 擊之,軍敗, 秘 與功曹 封 觀 等七人以身捍刃,皆死於陳, 謙 以得免。詔 秘 等門閭號曰‘七賢’?!?br />(3).佛教指調(diào)心順道的七個階次或七賢人。《仁王經(jīng)·序品》:“復(fù)有十億七賢居士,德行具足?!?吉藏 疏:“七賢有二義。一依小乘者:一、五停心觀;二、別相念處;三、總相念處;四、煖法;五、頂法;六、忍法;七,世第一法。此等調(diào)心順道,故名為賢。二依大乘:一初發(fā)心人;二名有相行人;三名無相行人;四名方便行;五名習(xí)種性;六性種性;七道種性。此七在地前調(diào)心順道,名為七賢。” 前蜀 貫休 《聞大愿和尚順世》詩之三:“師稟盡名卿,孤峰老稱情。若游三點外,爭把七賢平?!?br />(4).泛指七位賢人。 明孫仁孺《東郭記·與之大夫》:“進公家,不終朝七賢并拔,較吾兄應(yīng)是沒爭差。”
《漢語大詞典》:山陽會(山陽會)
魏 晉 之際 嵇康 、 向秀 、 王戎 等常聚會 山陽 。后因以“山陽會”借指故友聚會。 唐 杜甫 《贈翰林張四學(xué)士垍》詩:“儻憶 山陽 會,悲歌在一聽?!?唐 郎士元 《送張南史》詩:“借問 山陽 會,如今有幾人?!?/div>
《漢語大詞典》:竹林七子
見“ 竹林七賢 ”。
《國語辭典》:竹林七賢(竹林七賢)  拼音:zhú lín qī xián
晉朝的山濤、阮籍、嵇康、向秀、劉伶、阮咸、王戎等七人,崇尚老莊之學(xué),輕視禮法,規(guī)避塵俗,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暢,縱情清談,故稱為「竹林七賢」。
《國語辭典》:竹林七賢(竹林七賢)  拼音:zhú lín qī xián
晉朝的山濤、阮籍、嵇康、向秀、劉伶、阮咸、王戎等七人,崇尚老莊之學(xué),輕視禮法,規(guī)避塵俗,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暢,縱情清談,故稱為「竹林七賢」。
《漢語大詞典》:竹林游(竹林遊)
見“ 竹林之游 ”。
《國語辭典》:竹林之游  拼音:zhú lín zhī yóu
本指竹林七賢常于竹林之下游集。見《晉書。卷四九。嵇康傳》。后用以比喻親密的友誼或淡泊名利的君子之交。
《漢語大詞典》:竹林賢(竹林賢)
晉 孫綽 撰《僧史》,以七人配德 三國 魏 嵇康 、 阮籍 等竹林七賢,號竹林七僧,后以“竹林賢”泛指幽居寺廟的僧人。 唐 皎然 《遙和塵外上人與陸澧夜集山寺問涅槃義》:“共是竹林賢,心從貝葉傳?!?明 何景明 《懷葉時華》詩:“客皆蓮社友,人是竹林賢?!?陳去病 《酬鈍根醴陵山中》詩:“小別幾同龍漢刦,幽居奚啻竹林賢?!?/div>
《漢語大詞典》:阮生集
三國 魏 阮籍 與侄 阮咸 同預(yù)竹材七賢之游。后因以“阮生集”喻指叔侄與友好歡聚。 唐 劉長卿 《奉陪鄭中丞自宣州解印與諸侄宴馀干后溪》詩:“林中 阮生 集,池上 謝公 題。”參見“ 竹林七賢 ”。
分類:阮籍阮咸
《國語辭典》:竹林七賢(竹林七賢)  拼音:zhú lín qī xián
晉朝的山濤、阮籍、嵇康、向秀、劉伶、阮咸、王戎等七人,崇尚老莊之學(xué),輕視禮法,規(guī)避塵俗,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暢,縱情清談,故稱為「竹林七賢」。
《漢語大詞典》:南薰
1.亦作“ 南熏 ”。指《南風(fēng)》歌。相傳為 虞舜 所作,歌中有“南風(fēng)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等句。參閱《禮記·樂記》疏引《尸子》、《史記·樂書》集解、《孔子家語·辯樂解》。 唐 王維 《大同殿賜宴樂敢書即事》詩:“陌上 堯 樽傾北斗,樓前 舜 樂動南薰?!?唐 陸龜蒙 《雜諷》之五:“永播南熏音,垂之萬年耳?!?清 高士奇 《己未五日西苑泛舟侍宴恭紀》詩之三:“高張廣樂播南薰,寶幄樓船劍佩分?!?br />2.借指從南面刮來的風(fēng)。 唐 鄔載 《送蕭穎士赴東府得君字》詩:“和風(fēng)媚東郊,時物滋南薰?!?明 何景明 《中元節(jié)》詩:“北極猶前日,南薰亦舊風(fēng)?!?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七:“ 乾隆 庚戌四月,上東巡,遣官祭 尹吉甫 墓并垂問 吉甫 子孫。途次,南薰徐來,上語侍臣曰:‘此即所謂“穆如清風(fēng)”也。’”
3. 唐 宮殿名。 唐 杜甫 《丹青引》:“ 開元 之中常引見,承恩數(shù)上 南薰殿 。”
4.泛指宮觀樓殿。 宋 張先 《慶同天》詞:“海宇稱慶,復(fù)生元圣,風(fēng)入 南薰 。拜恩遙闕,衣上曉色猶春,望 堯 云。” 清 陳維嵩 《賀新涼·作客東京寂寥誰侶西風(fēng)落葉間詣旗亭》詞:“卻是 吳 中諸小部,隊隊檀槽羅帕,羣合樂 南薰 門下?!?br />5.門名。宋史·地理志一:“﹝ 東京 ﹞新城周迴五十里百六十五步。南三門:中曰 南薰 ,東曰 宣化 ,西曰 安上 。”
《國語辭典》:南風(fēng)(南風(fēng))  拼音:nán fēng
1.從南向北吹的風(fēng)。南朝梁。簡文帝 金閨思詩二首之二:「南風(fēng)送歸雁,聊以寄相思。」也稱為「薰風(fēng)」、「凱風(fēng)」。
2.古代的樂曲。舊傳為虞舜所作?!抖Y記。樂記》:「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fēng)?!埂犊鬃蛹艺Z。卷八。辯樂解》:「昔者舜彈五弦之琴,造南風(fēng)之詩?!挂沧鳌改限埂?。
3.南方的音樂。其樂音調(diào)微弱。后比喻微弱無能。《左傳。襄公十八年》:「吾驟歌北風(fēng),又歌南風(fēng),南風(fēng)不競,多死聲,楚必?zé)o功?!骨濉菃獭囱┮垢袘选翟姡骸格Y來北馬多驕氣,歌到南風(fēng)盡死聲?!?br />4.《詩經(jīng)》的國風(fēng)。借指古代淳樸的詩風(fēng)。唐。殷璠〈河岳英靈集。序〉:「海內(nèi)詞場翕然尊古,南風(fēng)、周雅,稱闡今日?!?br />5.男風(fēng)、男色?!督鹌棵贰返谒木呕兀骸杆先说臓I生,好的是南風(fēng),你每休要扭手扭腳的。」
《國語辭典》:南風(fēng)不競(南風(fēng)不競)  拼音:nán fēng bù jìng
南方楚國的音樂,樂聲低沉微弱,從而知軍隊士氣低落。《左傳。襄公十八年》:「晉人聞有楚師,師曠曰:『不害,吾驟歌北風(fēng),又歌南風(fēng),南風(fēng)不競,多死聲,楚必?zé)o功?!弧购蟊扔鞲傎愂Ю??!稌x書。卷八○。王羲之傳》:「年數(shù)歲,嘗觀門生樗蒲,曰:『南風(fēng)不競』?!?/div>
《漢語大詞典》:南風(fēng)歌(南風(fēng)歌)
古代樂曲名。 宋 王安石 《朝日一曝背》詩:“樵松煮澗水,既食取琴彈。彈作《南風(fēng)歌》,歌罷坐長嘆?!痹敗?南風(fēng) ”。
分類:樂曲
《國語辭典》:南風(fēng)(南風(fēng))  拼音:nán fēng
1.從南向北吹的風(fēng)。南朝梁。簡文帝 金閨思詩二首之二:「南風(fēng)送歸雁,聊以寄相思。」也稱為「薰風(fēng)」、「凱風(fēng)」。
2.古代的樂曲。舊傳為虞舜所作。《禮記。樂記》:「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fēng)?!埂犊鬃蛹艺Z。卷八。辯樂解》:「昔者舜彈五弦之琴,造南風(fēng)之詩?!挂沧鳌改限埂埂?br />3.南方的音樂。其樂音調(diào)微弱。后比喻微弱無能?!蹲髠?。襄公十八年》:「吾驟歌北風(fēng),又歌南風(fēng),南風(fēng)不競,多死聲,楚必?zé)o功?!骨濉菃獭囱┮垢袘选翟姡骸格Y來北馬多驕氣,歌到南風(fēng)盡死聲?!?br />4.《詩經(jīng)》的國風(fēng)。借指古代淳樸的詩風(fēng)。唐。殷璠〈河岳英靈集。序〉:「海內(nèi)詞場翕然尊古,南風(fēng)、周雅,稱闡今日?!?br />5.男風(fēng)、男色?!督鹌棵贰返谒木呕兀骸杆先说臓I生,好的是南風(fēng),你每休要扭手扭腳的。」
《漢語大詞典》:熏弦
同“薰弦”。
《孔子家語。辯樂》:"昔者舜彈五弦之琴,造《南風(fēng)》之詩。其詩曰:'南風(fēng)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fēng)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后以"熏弦"指《南風(fēng)歌》。
《漢語大詞典》:薰弦
《孔子家語·辯樂》:“昔者 舜 彈五弦之琴,造《南風(fēng)》之詩。其詩曰:‘南風(fēng)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fēng)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焙笠浴稗瓜摇敝?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20307' target='_blank'>《南風(fēng)歌》。 唐 許渾 《登尉佗樓》詩:“ 越 人未必知 虞舜 ,一奏薰弦萬古風(fēng)?!?五代 齊己 《賀行軍太傅得白氏東林集》詩:“仰賀斯文歸朗鑒,永資聲政入薰弦?!?/div>
《國語辭典》:熏風(fēng)(熏風(fēng))  拼音:xūn fēng
東南風(fēng)。亦指和暖的風(fēng)?!秴问洗呵铩S惺加[。有始》:「何謂八風(fēng)?……東南曰熏風(fēng)。」南朝陳。徐陵陳文帝哀策文〉:「若水傳帝,熏風(fēng)御民;重光所集,世載于陳?!埂妒T文字禪。卷二。寄巽中》:「熏風(fēng)度南枝,馀芳委紅綠?!?/div>
《國語辭典》:舜弦  拼音:shùn xián
舜彈五弦琴,歌詠南風(fēng)詩,希望百姓生活富足,天下太平。典出《孔子家語。卷八。辯樂解》。后以舜弦表示歌頌帝王政治圣明,廣行德政。唐。杜正倫〈玄武門侍宴〉詩:「湛露晞堯日,熏風(fēng)入舜弦?!挂嘀腹叛胖畼?。唐。楊巨源〈春日奉獻圣壽無疆〉詞一○首之二:「人醉逢堯酒,鶯歌答舜弦?!?/div>
《漢語大詞典》:舜琴
五弦琴。相傳為 舜 為創(chuàng),故云。禮記·樂記:“昔者 舜 作五絃之琴,以歌《南風(fēng)》。” 南朝 梁 沈約 《梁鞞舞歌》:“ 舜 琴中已絶, 堯 衣今復(fù)垂?!?前蜀 韋莊 《悼亡姬》詩:“ 湘江 水闊 蒼梧 遠,何處相思弄 舜 琴?!?/div>
《國語辭典》:薰風(fēng)(薰風(fēng))  拼音:xūn fēng
和風(fēng),特指夏天由南向北吹的風(fēng)。唐。白居易〈首夏南池獨酌〉詩:「薰風(fēng)自南來,吹我池上林?!顾?。王沂孫齊天樂。一襟馀恨宮魂斷〉詞:「謾想薰風(fēng),柳絲千萬縷?!挂卜Q為「南風(fēng)」、「凱風(fēng)」。
《漢語大詞典》:虞弦
語本禮記·樂記:“昔者 舜 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fēng)》。”后因以“虞絃”指琴。 明 高明 《琵琶記·琴訴荷池》:“強對南薰奏 虞 絃,只覺指下餘音不似前?!?明 何景明 《題嚴內(nèi)翰賜扇》詩:“象轂銀鐶倍光寵,好揚薰風(fēng)助 虞 絃?!?清 何世麟 《感賦》:“苗頑幾費南熏格,一曲 虞 絃響至今?!?/div>
《國語辭典》:解慍(解慍)  拼音:jiě yùn
消除怒氣。《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六:「一則可以玩景舒懷,二則眾同袍劇談竟日,可以解慍,豈可為無益之悲?誤了終身大事。」
分類:消除怨怒
《國語辭典》:金風(fēng)(金風(fēng))  拼音:jīn fēng
秋風(fēng)。古人常以陰陽五行解釋季節(jié)變化,秋于五行中屬金,故稱秋風(fēng)為「金風(fēng)」?!度龂萘x》第一三回:「時值秋天,金風(fēng)驟起。」《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一:「金風(fēng)吹柳蟬先覺,暗送無常死不知。」
分類:秋風(fē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