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鳴聲(鳴聲)
呼聲;叫聲。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鳴聲相應(yīng),仇偶相從。人由意合,物以類同?!?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或賔客盈坐,鳴聲聒耳?!?北魏 賈思協(xié) 齊民要術(shù)·養(yǎng)雞:“雞棲宜據(jù)地為籠,籠內(nèi)著棧,雖鳴聲不朗,而安穩(wěn)易肥。” 宋 范成大 《次韻唐致遠雨后喜涼》:“竹窗日暮轉(zhuǎn)蕭瑟,春有促織鳴聲悲?!?沈從文 《從文自傳·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藏在田塍土穴中大黃喉蛇的鳴聲,黑暗中魚在水面撥剌的微聲,全因到耳邊時分量不同,我也記得那么清清楚楚。”
《高級漢語詞典》:鳴聲上下  拼音:míng shēng shàng xià
意思是鳥到處鳴叫。上下,樹的上部和下部
《國語辭典》:嚶嚶(嚶嚶)  拼音:yīng yīng
1.擬聲詞:(1)形容禽鳥和鳴的聲音?!对娊?jīng)。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南朝梁。吳均〈與朱元思書〉:「好鳥相鳴,嚶嚶成韻。」(2)形容低語聲。《西游記》第二○回:「只見一老者,斜倚竹床之上,口里嚶嚶的念佛。」《聊齋志異。卷四。辛十四娘》:「聞房內(nèi)嚶嚶膩語,生乘醉搴簾?!?3)形容低泣聲?!读凝S志異。卷一。青鳳》:「尾而聽之,訶詬萬端。聞青鳳嚶嚶啜泣?!?4)形容清脆而細的聲音。漢。陳琳〈神女賦〉:「文絳虬之奕奕,鳴玉鸞之嚶嚶?!?br />2.比喻朋友間志趣相投?!段倪x。謝瞻。于安城答靈運詩》:「華萼相光飾,嚶嚶悅同響。」
《國語辭典》:膠膠(膠膠)  拼音:jiāo jiāo
1.擬聲詞。形容禽鳥的鳴聲?!对娊?jīng)。鄭風。風雨》:「風雨瀟瀟,雞鳴膠膠。」《后漢書。卷六○上。馬融傳》:「群鳴膠膠,鄙騃噪歡?!?br />2.紛擾的樣子?!肚f子。天道》:「堯曰:『膠膠擾擾乎!子,天之合也;我,人之合也。』」
《漢語大詞典》:言音
(1).說話的聲音。宋書·長沙景王道憐傳:“ 道憐 素無才能,言音甚楚。”
(2).指鳴聲。 宋 王安石 《車載板》詩之二:“憐汝好毛羽,言音亦清麗。”
分類:鳴聲聲音
《漢語大詞典》:思歸樂(思歸樂)
(1).杜鵑的別名。俗謂杜鵑鳴聲近似“不如歸去”,故名。 唐 元稹 《思歸樂》詩:“山中思歸樂,盡作思歸鳴。”
(2).指杜鵑的鳴聲。 唐 溫庭筠 《河瀆神》詞:“暮天愁聽思歸樂,早梅香滿山廓。”參見“ 思歸 ”。
(3). 唐 曲調(diào)名。見 宋 王溥 唐會要·諸樂。
(4).詞牌名。 宋 柳永 有《思歸樂》詞。
《漢語大詞典》:思歸(思歸)
(1).想望回故鄉(xiāng)。 漢 張衡 《思玄賦》:“悲離居之勞心兮,情悁悁而思歸?!?晉 石崇 《思歸引》序:“困於人閒煩黷,常思歸而永嘆。”
(2).鳥名。即子規(guī),一名杜鵑。 明 田藝蘅 留青日札·姊規(guī):“子規(guī),人但知其為催春歸去之鳥,蓋因其聲曰歸去了,故又名思歸鳥。”
《國語辭典》:嗚呼(嗚呼)  拼音:wū hū
1.感嘆詞。《書經(jīng)。五子之歌》:「嗚呼曷歸,予懷之悲。」也作「于乎」、「于戲」、「烏乎」、「烏呼」、「烏虖」、「嗚虖」。
2.贊嘆詞?!稌?jīng)。旅獒》:「嗚呼!明王慎德,四夷咸賓。」
3.借指死亡。《紅樓夢》第一六回:「自己氣的老病發(fā)作,三五日光景,嗚呼死了。」
《國語辭典》:鷓鴣(鷓鴣)  拼音:zhè gū
動物名。鳥綱鳩鴿目。體大如鳩,頭頂暗紫赤色,背灰褐色。嘴紅,腹部帶黃色,腳深紅。群棲地上,營巢于土穴中。
《漢語大詞典》:鷓鴣詞(鷓鴣詞)
亦作“ 鷓鴣辭 ”。
(1). 唐 教坊曲名。又稱《山鷓鴣》。樂府詩集·近代曲辭二《鷓鴣詞》有 唐 李益 一首、 李涉 二首。 李益 所作曲辭,全唐詩卷二八三題作《山鷓鴣詞》,題下注曰:“一本題上無‘山’字。”參閱 任半塘 《唐聲詩下編·格調(diào)一》。 唐 高駢 《贈歌者》詩之一:“酒滿金尊花滿枝,雙蛾齊唱《鷓鴣詞》。”詞,一本作“ 辭 ”。 宋 王安石 《春日席上》之一:“今日樽前千萬恨,不堪頻唱《鷓鴣辭》?!?明 徐霖 《繡襦記·襦護郎寒》:“揮筆寫就了龍蛇字,把搖槌唱一個《鷓鴣詞》。”
(2).詞牌名。《瑞鷓鴣》的別稱。 宋 汪晫 有《鷓鴣詞》一首。
《國語辭典》:流鶯(流鶯)  拼音:liú yīng
本指四處飛翔鳴唱的黃鶯鳥。唐。張喬〈送友人往宜春〉詩:「遠道空歸去,流鶯獨自聞?!购笠隇橹傅教幜鲃诱袛埧腿说呐孕怨ぷ髡摺H纾骸高@個地區(qū)燈紅酒綠,也是流鶯常出現(xiàn)的場所?!?/div>
《國語辭典》:鼓吹  拼音:gǔ chuì
1.漢代列于殿庭的樂隊,宴群臣及君上餐食時所用。大駕出游,有黃門前后部鼓吹,則用于儀仗之間;又賞賜有功之臣時,如班超拜長史,假鼓吹麾幢,即是臣下受特賜之例。
2.一般的儀仗樂隊。《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出入陳旌旗,鳴鼓吹,宛然像個小國諸侯。」
3.音樂。清。譚獻桂枝香?,幜髯员?/a>〉詞:「?旗船舫,華燈鼓吹,無復(fù)消息?!?/div>
《漢語大詞典》:鶯聲(鶯聲)
(1).黃鶯的啼鳴聲。 唐 白居易 《春江》詩:“鶯聲誘引來花下,草色勾留坐水邊?!?元 王逢 《題張后山西堂》詩:“柳行接隴鶯聲迥,椶影涵波鶴思閒?!?br />(2).多比喻女子宛轉(zhuǎn)悅耳的語聲。《水滸傳》第一百回:“ 瓊英 在城下鶯聲嬌囀,叫道:‘我乃郡主,保護大王到此,快開城門?!?清 王韜 《淞隱漫錄·白素秋》:“耳畔鶯聲嚦嚦,口脂之馥直透鼻觀。”
《國語辭典》:迤邐(迆邐)  拼音:yǐ lǐ
1.連接的樣子。「迤」文獻異文作「迤」。唐。白居易〈長恨歌〉:「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br />2.一路行去,曲折連綿的樣子。亦指陸陸續(xù)續(xù)的行程?!吨熳诱Z類輯略。卷五。論自注書》:「久關(guān)官正,臣今迤邐前去之任,不知有何處分?」也作「邐迤」。
《國語辭典》:迤邐(迤邐)  拼音:yǐ lǐ
連續(xù)不斷的樣子。如:「遠望天邊迤邐的云山,足以開拓胸襟,滌盡塵俗之氣。」
《國語辭典》:間關(guān)(間關(guān))  拼音:jiān guān
1.擬聲詞:(1)形容車行聲。《詩經(jīng)。小雅。車轄》:「間關(guān)車之轄兮,思孌季女逝兮?!?(2)形容鳥叫聲。唐。韓愈幽懷〉詩:「間關(guān)林中鳥,亦知和為音。」唐。白居易琵琶行〉:「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
2.道途崎嶇艱險,不易行走。宋。胡銓〈戊午上高宗封事〉:「向者,陛下間關(guān)海道,危如累卵?!姑?。陸世廉《西臺記》第三出:「我張世杰,為國驅(qū)馳,間關(guān)二三萬里?!挂沧鳌搁f關(guān)」。
3.文字拗口不順。宋。蘇軾〈戲和正輔一字韻〉:「改更句格各蹇吃,姑因狡獪加間關(guān)?!?/div>
《國語辭典》:發(fā)明(發(fā)明)  拼音:fā míng
1.用自己的精神識力創(chuàng)作前所未有的事物?!段饔斡洝返谝换兀骸父草d群生仰至仁,發(fā)明萬物皆成善。」
2.創(chuàng)造性的闡發(fā)前人不知的義理。《老殘游記》第九回:「但是宋儒錯會圣人意旨的地方,也是有的,然其發(fā)明正教的功德,亦不可及?!?br />3.創(chuàng)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如:「他這項發(fā)明,引起科學界的注意?!?/div>
《國語辭典》:嗷嗷  拼音:áo áo
擬聲詞:(1)形容哀號聲?!对娊?jīng)。小雅。鴻雁》:「鴻雁于飛,哀鳴嗷嗷。」宋。歐陽修綠竹堂獨飲〉詩:「殘花不共一日看,東風送哭聲嗷嗷?!?2)形容眾口嘈雜聲。《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劉交傳》:「無罪無辜,讒口嗷嗷?!挂沧鳌赴景尽埂?/div>